药妆品资讯:
消费者挑选化妆品遭遇取舍难题
来源:-  虎网医药-药妆频道  浏览:418   更新时间:2012/5/18 0:00:00

中广网北京5月17日消息 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重金属"无处不在,不仅存在于问题药品中,更潜伏在大家日常使用的护肤品及化妆品中。据《21世纪经济报道》的最新报道,短短三个月之内,迪奥、欧莱雅旗下多款彩妆口红被查出含重金属铅,国内一些祛斑产品最近又被查出违规添加重金属汞,超标甚至达到6万倍。有业内人士因此做出"化妆品行业的垄断企业绑架国标"这样的判断。
  据媒体此前的报道,一位消费者怀疑自己得的肾病综合征与产品违规添加汞化合物有关,于是把购买的两款美白套装化妆品送到山西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检测,结果显示,其中一款美白祛斑晚霜产品被检出汞含量每千克6万4千117毫克,超出国家《化妆品卫生标准》所规定"化妆品中汞含量不得超过每千克1毫克的限制6万多倍。这样的检验结果让人感到担心,而且这并不是一个偶然现象。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去年末对美白、祛斑类化妆品的抽检结果显示:18项不合格产品中有16项都是汞超标。而早在2006年,当时国内知名品牌"白大夫"旗下的产品就曾经因为重金属超标而声名狼藉,企业发展严重受损。时隔六年,日化化妆品中禁用或限用的重金属铅、汞、砷,依然屡禁不止。
  有日化企业人士指出,目前国内的一些比较成熟的品牌开始选择不加重金属等违规物质,转而全力打造品牌、投入广告宣传,只有中小品牌依然如此操作。但是业内专家认为,跨国集团尤其是部分市场垄断企业想要干掉竞争对手,因此拼命推动国家标准的制定,在一定范围内限制某种成分的使用。这种做法,有绑架化妆品国家标准的嫌疑。
   化妆品国标遭到垄断企业绑架,这样的说法符合实际情况吗?经济之声特约评论员、商务部研究院消费经济研究部副主任赵萍对这个话题作出评论。
  赵萍:我认为化妆品的垄断企业绑架国标的说法有点危言耸听,其中固然有它合理的成份,但是不符合目前标准制定的流程。国家标准制定首先是由行业主管部门委托行业协会或者是相关的研究机构来制定和起草行业标准,起草了行业标准之后必须要征求意见,一般在行业内选择一些合适的企业去征求意见,或者在网上公开征求意见。然后根据收集的这些相关的意见对标准进行修改,之后进行专家评审。专家评审之后,最后还要在标准委的会议上出台标准。
  整个制定的流程不会受某一个企业操纵,因此说某一个企业的标准操纵了国家标准有点危言耸听。但是大型的企业一般是行业领导者,它的标准可能会影响行业标准的走向。因为一般大企业都有自己的标准,它的制度建设、标准建设还有技术的研发能力在行业都属于相对领先的地位。在这种情况下,在制定标准的时候,很多大企业的标准可能会成为起草标准的专家组的参考的意见,而且符合行业发展水平的标准也可能会上升为国家标准,因此国家标准有一部分是会从企业标准中吸收的,但是在起草、修改、评审以及最后的上标准委会的讨论和评审的过程中,对于一些企业刻意去垄断行业标准的行为是会被滤掉的。
 很多人印象中的比较安全的大品牌,其实也不是特别的靠谱,像外资的大牌化妆品也曾经因为重金属超标吃过苦头,2006年宝洁旗下SKII品牌部分化妆品被检出含有重金属铬及钕,一度造成下架处理,引发了公众谴责。化妆品重金属超标的现象为什么一直难以遏制?甚至有一些大品牌也在铤而走险呢?
  赵萍:有两个方面的原因,第一,从执法来看,既然有相关的国内行业标准或者国际的标准,也就涉及到监管和执法的问题。定期和不定期的监管以及出现问题之后进行适当的处罚都是使标准能够被企业采纳、认可和执行的很重要的手段。
  第二,从企业发展来看,一些大品牌的产品非常追求创新,对于祛斑的能力,美白的效果以及抗衰老的能力等等都是化妆品牌非常追求和推崇的,因此在这个过程当中可能会违规添加一些相关的东西,比如重金属,从而去追求更大的市场份额。
  有媒体报道称,目前化妆品市场的大品牌因为违规的成本高,不敢随随便便的违规添加成份,而小品牌不怕被处罚所以违规添加。赵萍认为,目前这个情况是存在的。
  赵萍:因为小品牌的品牌意识还不是很强,它更关注的是怎样生存下去,怎样在短期内赚到钱,因此它更多关注眼前的利益,而对长远利益,比如未来的发展战略以及品牌意识的树立方面的意识不够明显。而且小品牌的生产规模也比较小,所以即便被查处也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违法的成本相对也低。
  小品牌违规添加大家不放心,大品牌虽然看起来比较放心,但是又不断的上调价格,消费者应该怎么办呢?赵萍认为,消费者不能只盯着大牌,应该理性消费。
  赵萍:消费者第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知名品牌,适合自己的不一定是多么大的品牌,它可能是知名度比较高,发展历史比较悠久,市场口碑相对比较好,但并不一定是所谓的高端品牌。
  第二是要选择功能相对简单的,衰老是一个人必然的经历,因此更多的应该去选择保养类的而不是过分宣扬美白祛斑等功能的产品,所以对功能的要求不要太高。

 

 

 

 

 

   

 

注意: ·本网站只起到交易平台作用,不为交易经过负任何责任,请双方谨慎交易, 以确保您的权益。
·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发布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戒毒药品和医疗机构制剂的产品信息。
本网站由北京市京泰律师事务所 黄海律师 提供法律支持
广告许可证:京朝工商广字第3030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北京市公安局备案编号:11010502000363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201227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04-0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