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妆品资讯:
化妆品代工“乾坤大挪移”
来源:-  虎网医药-药妆频道  浏览:533   更新时间:2012/2/7 0:00:00

随着近几年化妆品市场业态的不断变化,化妆品代工行业也随之调整,而最为显著的则是传统品牌的逐渐退出。但这并不意味着化妆品代工行业将走向没落,B2C的网络销售品牌和日化连锁专卖店的自有品牌正在逐步成长为化妆品代工业新的支撑点。

网络品牌强势崛起

知名调研机构艾瑞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网络购物市场规模达7735.6亿元,其中第四季度网络购物交易规模达到2369.8亿元,同比增长47.1%,网络购物呈现高速增长态势。而2011年的“双十一”狂欢节,淘宝商城创造了8分钟成交额突破1亿元、21分钟突破2亿元、单日支付宝交易额高达33.6亿元的网购神话。网络已经成为不容小觑的重要分销渠道。

而在这一渠道中最为活跃的并非在商超、百货等线下强势的传统品牌,反而是网络渠道自身催生的网络品牌,这些品牌都具有迥异于传统线下品牌的特质:轻资产、重营销。而这一特性也决定了企业的主要精力都将集中于品牌营销,相应的,上游生产企业则居于次要地位,因此,形成了对代工的高度依赖。杭州曼特莉化妆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林峰对此深有感触,他告诉记者,“以前曼特莉的客户是以商超和专卖店渠道的品牌为主,但现在另外一部分主要客户就是B2C品牌。”。

不仅仅只是曼特莉,目前的化妆品代工企业都明显的感受到网络销售品牌对于代工的旺盛需求。广州丹奇日化董事长杨广群告诉记者,“丹奇代工的网络品牌产品从2010年到2011年的变化幅度非常大,就单品数量而言,由2010年不到400万个单品跃升至2011年的2000多万个单品。”

化妆品专卖店亦有所求

与网络渠道的繁荣直接造就了网络化妆品品牌对于代工的需求不同,化妆品连锁专卖店对于代工的需求则是因为化妆品专卖店的洗牌所导致。

“首先是专卖店渠道逐渐成熟,很多地区都开始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区域连锁或者全国连锁,其对于毛利率和发展空间等更为敏感;而更为重要的是近几年化妆品市场的业态变化,在原来专卖店渠道并未形成强势品牌时,作为终端的专卖店在议价时的话语权明显大于品牌商,而现在专卖店渠道培育出来的自然堂、珀莱雅等国内一线品牌已是话语权在手却不再满足于原有的利润分配机制,希望重新制定‘游戏规则’,而从商超和百货转战专卖店渠道的传统品牌更是不愿给予太多利润空间。在这些压力之下,自有品牌成为专卖店的首选。”杨广群如是表示。

自有品牌的引进无疑是零售商增加与品牌商博弈能力的重要砝码。除了议价能力,引进自有品牌也意味着更高的利润。当下,无论是沃尔玛、家乐福等传统大卖场还是屈臣氏、莎莎等化妆品专卖店都已不同程度引进自有品牌,自原料采购以下的任何一个流程都能够产生利润,而无需终端费用和广告推广费用的成本优势更是终端企业可利用的资源。

据了解,20世纪末以来,西方商业业态中自有品牌的发展已然成为重要趋势,美国超市中40%以上的商品为自有品牌产品。

传统品牌代工式微

隐藏在这些数量变化背后的则是传统品牌逐渐退出代工行业。据记者了解,目前佰草集、自然堂等国内一线品牌都已由代工转为自主生产。

化妆品代工一直是产业发展链条上特殊的一环,而市场对于代工的态度也由不理解转到逐渐接受,但这并未妨碍传统品牌摆脱代工、自建工厂生产的决心。

有品牌商对记者直言不讳,“以前消费者和市场会认为企业采用代工产品,可信度值得怀疑,随着产业的逐渐成熟,这些疑问都逐渐消失。但对于一个成规模的企业而言,采用代工形式仍然存在很大的风险,首先是产品数量受制于代工企业,如果在销售旺季与代工企业的沟通存在问题,会极大地影响到品牌的整个销售表现;其次,这种模式也存在一定的道德风险,因为代工就意味着代工企业将完全掌握品牌产品的生产配方和技术,如果代工企业不能有效的保护配方和技术,很容易出现问题,而在目前中国知识产权保护不是很健全的市场条件下,很可能出现复制的同质化产品。”

 

注意: ·本网站只起到交易平台作用,不为交易经过负任何责任,请双方谨慎交易, 以确保您的权益。
·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发布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戒毒药品和医疗机构制剂的产品信息。
本网站由北京市京泰律师事务所 黄海律师 提供法律支持
广告许可证:京朝工商广字第3030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北京市公安局备案编号:11010502000363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201227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04-0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