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预计,中国已形成以中药工业为主体的“大中药产业”,预计2015年其产业规模将达到1万亿元人民币,其中广泛的产业链将令诸多企业从中受益,蕴藏的机会值得关注。
===本文导读===
中国“大中药产业”2015年规模将达1万亿元
中药重返欧盟曙光再现
中澳中医界签11项合作备忘录 将促中药澳洲发展
中药产业“十二五”预计年内出台 明确将建立药材储备制度
【相关新闻】
中药成贵族 胖大海价格上涨300%
中药材种:脆弱平衡难持续
【机构分析】
长江证券:中药注射剂有望加速增长
上海证券:中药材价格高烧或持续
【8大受益股估值解析】
中国“大中药产业”2015年规模将达1万亿元
新华网香港10月28日电 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张伯礼28日表示,中国已形成以中药工业为主体的“大中药产业”,预计2015年其产业规模将达到1万亿元人民币。
张伯礼当天在香港科学馆举办公开演讲时说,2009年中国“大中药产业”规模为7000亿元人民币,如果以每年增长8%计算,到2015年将达到1万亿元的规模。“大中药产业”涉及中药农业、中药商业、中药食品、中药美容和中药制药设备等相关产业。
张伯礼说,过去15年中药现代化取得重要进步,诞生了一批中医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以及一批现代中药企业。2010年,销售超过10亿元的大型中药企业超过30家。
中药研究也更多走出国门,引起国外研究机构的兴趣。“过去,在国外高层次刊物发表的中药论文每年大概十几篇,最多几十篇,现在达到上万篇。”张伯礼说。
他说,坚守中医理论指导和大胆引进先进技术是中药现代化的关键,在这一过程中,“大中药产业”的形成对培育民族医药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中国特色健康事业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现年63岁的张伯礼主要从事心脑血管疾病研究,多年来承担国家重大攻关项目40余项。他当天获邀作为主讲人参加由香港特区政府康乐文化事务署主办的“2011当代杰出华人科学家”系列讲座。
中药重返欧盟曙光再现
中成药或有可能重返欧盟。据悉,为帮助中成药制剂以药品身份重返欧盟市场,商务部与欧盟驻华使团食品安全、卫生和消费者保护总司、欧洲药品审评管理局(EMA)将在10月中旬联合发起对中药企业的培训指导。
欧盟专家赴华做培训
记者昨日从奇星药业方面得到证实,一场由中国医保商会承办的《欧盟传统药注册指令》专题培训确实于10月10日-12日在北京召开。“根据通知,到时欧盟药品审评管理局的专家会到中国给企业讲解注册程序,以及新指令对草药质量的要求等。”袁科伦说。
据悉,2004年,欧盟颁布了《欧盟传统草药注册程序指令》,要求在2011年4月30日之后,植物药则必须按新《指令》规定的程序注册并获得 药品批文后方可上市销售,并规定了允许进行简易注册的7年过渡期。但在7年的过渡期内,绝大多数中国中成药生产企业没有向欧盟递交注册申请。
有业内人士分析,在欧盟的华人诊所有使用中药的处方习惯,中药无法进口欧盟后,需药医生陷入无药可用的困境,因此欧盟方面并不希望中药产品退出其医疗市场,所以,欧洲药品审评管理局草药委员会派专家到中国对中药制药企业展开注册指导也是意料之事。
记者昨日同时从有关方面了解到,除了欧盟药品审评管理局的专家外,11月下旬,瑞典药品管理局的有关专家也会到中国,与中国企业就中医药如何走进欧盟进行交流。
基础性研究进展缓慢
据悉,为积极应对欧盟新《指令》,国内有关部门在全国挑选了三家中药企业的10个中药品种在欧盟注册,希望借此机会打通欧盟市场,而广州奇星药业就是其中一家。事隔多月,进展如何?
“基础性研究方面是最大的攻关难点,进展缓慢,预计今年年底之前难以提交申报材料,时间表可能要往后推延了。”袁科伦接受羊城晚报采访时无奈地说。
奇星药业在两年前选择成分和工艺都不算太复杂的鼻炎片作为欧盟药品注册的“先头部队”。袁科伦表示,如果要达到《指令》的注册要求,就要找出鼻 炎片每种药材起主要作用的化学成分,还要控制好每个化学成分的含量。“但是相比于单方药而言,开展基础研究后我们发现,鼻炎片还是大处方,处方一多,各种 成分之间相互影响、干扰的因素就多了,我们经过大量反复的实验在确定了部分药材的代表性成分,而确定下来的成分又是稳定的、可控的。”而据悉,仅确定部分 药材的代表性成分已经花费了药厂几百万的资金。
袁科伦说,“当初决定申报欧盟药品批文一方面出于企业美誉度考虑,另一方面又想结合欧盟市场的需求,但现在看来进展颇为缓慢。”据悉,目前奇星药业又再筛选了两种只有两、三味药材的中成药品种同时进行基础性研究,“两手做准备,争取也能有所突破”。
单方药有望率先突破
《欧盟传统草药注册程序指令》生效后,兰州佛慈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率先于2011年5月31日将浓缩当归丸欧盟传统草药简化注册ECTD申请材料正式提交瑞典国家药品管理局,成为国内中成药行业内第一种在欧盟申请注册的药品。审批时间为220个工作日。
实际上,早在2006年兰州佛慈就曾提出过申请,却由于产品选用不当非能成功。两年前,佛慈重新筛选品种、准备资料,确定以当归单味药制剂产品浓缩当归丸为注册品种,将瑞典作为首次申请注册的国家。
“目前我们收到的最新消息是,10月4日他们会给我们一个反馈意见,或许会要求我们再补充什么材料。”兰州佛慈制药副总经理孙裕昨日向羊城晚报记者透露,在浓缩当归丸的申请材料提交之后,兰州佛慈又准备了7、8个品种作为储备药品,目前申请材料正在准备当中。
中药产业“十二五”预计年内出台 明确将建立药材储备制度
第一财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李大宁10月17日向第一财经透露,目前中药产业“十二五”规划初稿已全部完稿,已提交有关部门审阅,预计在今年年底前发布。
备受瞩目的中药材储备制度在中药产业“十二五”中已有明确制度规划,将对大宗中药材进行收储,以控制药材价格的大起大落,并稳定药材供应;目前考虑将业内大型药材公司作为储备平台,具体的操作由国家工信部牵头组织实施。
不过,李大宁表示,相关政府部门介入药材储备的范围比较有限,主要为常见的大宗药材。“大部分中药材的供需仍要由市场机制来调配。”李大宁说。
中药成贵族 胖大海价格上涨300%
原来吃中药,一服药也就几块钱,可现在吃中药,最少都得花二十几元。”近日,不少市民反映,由于中药价格涨了不少,致使中药都成了“贵族药”。
昨日,记者走访了市区几家大型药房,发现即使是同样的处方、同样的药名、同样的剂量,在不同的药店购买,价格也有差别。
调查:胖大海价格同比涨了300%
“以前胖大海卖3块钱一两,现在最小袋装的胖大海都要10块钱。”因为嗓子沙哑而到药店买胖大海的胡女士,认为眼下胖大海的零售价有点小贵。
如今胖大海的价格究竟比以前涨了多少?昨日,记者走访了南昌的部分药店。在青云谱区三店西路的一家名为“恒泰”的药店,当记者问店老板胖大海怎么卖时,老板拿出一个小塑料袋说:“一袋8块钱。”
记者注意到,这个比手掌还小一圈的塑料袋里放了一些胖大海,记者数了数,只有14颗。
听闻记者抱怨“太贵”,店老板称其也是有苦难言。“现在中药材的价格涨得太快了,胖大海跟去年比,涨了300%多,另外田七也涨了300%。”
胖大海最贵25元一两
小药店的中药贵,那么连锁药店是不是要便宜一点呢?在福州路开心人大药房,记者留意到,店里卖的胖大海都是塑料罐包装,算下来,平均10块钱一两。
在开心人大药房的同仁堂柜台前,销售人员告诉记者:“我们这里胖大海的价格是25块钱一两,质量要比其他的地方好很多。”
中药材价格连跳
离开心人大药房一路之隔的是汇仁堂大药房。该药房的销售人员告诉记者:“我们这里的胖大海是9元一两。”在大药房,记者碰到了前来购买枸杞的李先生。他告诉记者:“前两个月来买才37块钱一斤的枸杞,现在已经涨到了42块钱一斤了。”
说法
中药材批发价呈下跌趋势
那么中药材果真是一直在涨吗?记者就此电话采访了江西省樟树市药业局局长傅斌,他告诉记者,“最近这段时间中药材的批发价总体是呈现下滑的趋 势。比如,去年涨价涨得比较凶的田七已经从高峰时的每斤七八百元降到了现在三四百元,金银花价格和高峰时比也下降了将近一半左右。”
据业内人士分析,中药材从批发降价到零售降价需要时间。“商家高价得来的中药材需要时间消化,商人是不会做赔本生意的。”该人士表示。
中药材种:脆弱平衡难持续
不断变换市场角色,拓展产品结构,或扩大中药材种植,或做中药材贸易,这些举措只能在短期内缓解中药材价格大幅上涨带来的成本压力,令中药生产企业运营一时得以维系,并不能彻底解决中药产业长期发展面临的资源困境。
隐藏在中药生产企业成本压力背后的是社会整体物价指数和劳动力成本的大幅上升。2009年,太子参售价仅22元/每公斤,至2011年超过 200元/公斤。这其中并非全是炒作因素在作怪,因为当前太子参种植销售成本也在100元/公斤上下。两年间,化肥价格、人工费等一系列成本的飙涨,促成 了药材价格的上升。未来,如果社会整体物价指数不大幅回落,中药材价格可能一直维持中高位水平。
中药生产企业自己种植中药材,短期或可解决企业难题,但并非中药产业发展的万全之策。首先,资源量锐减是不争的事实。目前,甘草、远志、柴胡、 山银花的栽培较为成熟,但胡黄连、雪莲、石斛、千层塔、阿魏等20多种药材已严重影响使用,未来5-10年,仓术、黄精、鸡血藤、威灵仙等60余种药材将 延续资源危机,而铁皮石斛等新开发的部分品种的人工栽培成本过高;其次,中药材实际数量不清、采挖无序、缺少监管是核心难题。据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 究所郭宝林教授介绍,现在野生中药材数量统计引用的仍是20 多年前的普查数据,2011年开始,才在10个省试点开展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行业资源的保护和使用难以规范;第三,由于GAP标准种植的成本过高, 部分中药企业GAP标准种植的药材仅能满足自身制剂加工,流通在市场上的多数中药材不符合GAP标准,严重制约行业壮大;第四,部分地区农民种植药材缺少 市场引导,造成供需失衡,如当前全国金银花种植量已大大超出需求量,相关种植企业也将忍受市场价格大幅波动造成的损失。
中药材种植虽然得到提倡,但质量标准的缺失对行业良性发展制约最重。一是栽培药材的质量参差不齐,如丹参,在山东多是种子繁殖,在河北等地却是 根茎繁殖,药用作用明显有差异;二是市场风向影响药材质量,价格一高,部分地区三年期药材仅两年便被采摘,药用质量降低;三是种植的药材和野生药材质量差 异较大,如甘草、丹参等种植品种的主要成分含量偏低,而黄芩、知母等种植品种的主要指标成分含量偏高。贵州百灵开发了1万多亩太子参种植基地,但其中3千 多亩要用来做第二年的种苗,就是因为当前中药材种植种苗质量标准不统一。
种种不利并存,中药材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影响中药企业发展的难题。如果质量标准体系无法建立、药材采挖监管仍然无序,不论是扩大种植,还是介入中药材贸易,都仅仅是为中药企业发展构建了一个短暂而又脆弱的平衡。
长江证券:中药注射剂有望加速增长
长江证券分析师乔洋9月12日发布研报认为,近几年,中药注射剂市场以复合增长率30%左右的保持较快增长,高于医药行业平均增速。目前总体市 场规模在 250-300亿左右,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风险主要体现在基础研究不充分、药用物质不明确、质量标准可控性差等方面。由于安全性问题频出,2008年后 SFDA暂停了中药注射剂的审评,并于2009年开始进行已上市品种的安全性再评价。2011年,天士力丹参多酚酸获批,标志着政策面的松动。我们认为随 着监管的不断加强以及质量标准的升级,中药注射剂行业有望恢复进而加速增长。
研报推荐行业内重点公司昆明制药和天士力,并给予维持对医疗保健行业“看好”的投资评级。
上海证券:中药材价格高烧或持续
供求失衡是中药材价格上涨的重要因素。从供给看,国内中药材种植面积呈现大幅减少的局面。其次,全国大部分地区自然灾害频繁,使得中药材产量逐 年减少。从需求看,人们对中药需求的增长以及部分游资炒作现象也助推了中药材价格上涨。此次行政调控中药材价格的效果有待观察,主要理由是:1)由于产品 质量问题,个别大型药企采购热情不高;2)抛售量不足以对价格产生明显抑制;3)受益企业有限;4)行政手段不能完全解除企业饱受药材价格波动的影响。我 们认为,面对原材料价格上涨,中药板块内部将分化,维持中药行业“中性”评级。建议重点关注:1)具备产业升级概念的中药企业,比如,中药现代化(天士力 (600535)、康缘药业(600557)),产业转型(羚锐制药(600285));2)不受药品价格严控影响的保健品生产企业(紫光古汉 (000590));3)拥有完整产业链的企业(紫鑫药业(002118))。
昆明制药2011年3季报点评:核心产品高增长
类别:公司研究 机构:国信证券 研究员:贺平鸽,丁丹 日期:2011-10-27
主业快速增长49%
公司前三季度收入17.06亿元(+32.36%),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9226万元(+50.30%,已预增 50-55%),EPS0.29元, 扣非后净利润9026万元(+48.66%),合EPS0.29元。ROE为11.81%,经营性现金流0.24元/股(0%)。
Q3单季度利润增速放缓
单季度收入6.30亿元(+40.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625万元(+24.42%),扣非后净利润3632万元 (+28.00%)。单季度毛利率31.37%同比提升1.61个百分点,销售费用在10Q3低基数上大幅增长73%,管理费用继续受益于管理改善小幅增 长9%。
核心产品高增长核心产品血塞通注射液、天麻素注射液增长50%左右,同时口服制剂系统化管理的实施使得部分口服产品(血塞通软胶囊增长翻倍、灯 银脑通胶囊)快速增长,口服产品的贡献日益增强。血塞通粉针的增长空间来自:三七类注射液行业的大市场、快速增长;血塞通水针销量是粉针的3倍多,粉针逐 步替代水针。
风险提示
主要原材料三七价格上涨。09年干旱造成三七减产,价格暴涨,目前维持高位震荡,由于三七是3年生药材,13年之前三七价格维持高位的可能性大。预计公司下半年三七成本与上半年相近。
维持“谨慎推荐”评级
受益于三七注射液行业的大市场、快速增长,公司销售、管理改善(由自销转变为自销+代理),股权激励的推出,公司基本面不断改善,业绩快速增 长。维持 11-13年EPS0.40/0.57/0.80,同比增长47%、43%、40%,PEG0.83。维持“谨慎推荐”评级,一年期目标价 16.1-17.2(12PE28-30)。
天士力:收购仙鹤制药丰富产品线,重组人尿激酶原通过GMP
类别:公司研究 机构:申银万国 研究员:娄圣睿 日期:2011-10-27
公司今日公告:拟出资3162万元收购辽宁仙鹤制药51%股权;全资子公司上海天士力重组人尿激酶原通过GMP认证;公司发行8亿元债券申请获审核通过;公司向云南天士力三七种植公司增资1.3亿元签署专户存储四方监管协议。
收购仙鹤制药丰富产品线:仙鹤制药2010年收入2622万元,净利润236万元,净资产3254万元。公司以3162万元收购仙鹤制药51% 股权,相当于2010年26倍PE、1.9倍PB。仙鹤制药共有药品生产文号134个,产品线涵盖妇科、心脑血管、风湿、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其中核心 品种坤灵丸是中药不孕不育品牌产品,益心复脉颗粒和脑血康是国家二级中药保护品种,历史上公司发展受限于销售能力薄弱。此次收购后,公司将实现优势营销网 络和仙鹤制药丰富产品的对接,提升仙鹤制药产业价值,有助于公司创造高附加值产品。
新药上市和中药材原料布局加快:公司经过前期研发储备,今年以来新药上市进程加快,继丹参多酚酸获批上市后,重组人尿激酶原也于近日通过GMP认证,将很快上市销售。公司向云南三七种植公司增资,有助于稳定三七等原材料的供应,规避中药材供应风险。
维持买入评级:考虑到仙鹤制药利润规模较小,我们维持公司2011-2013年每股收益1.38元(其中主业1.23元)、1.60元、 2.06元,同比分别增长58%、16%、29%(其中主业增长45%、30%、29%),对应的预测市盈率分别为30倍、26倍、20倍。公司营销改 善,复方丹参滴丸收入增速重回20%以上,二线品种收入保持30%以上快速增长,新产品不断上市,外延收购丰富产品线,业绩仍可能超预期,我们维持“买 入”评级。
康美药业2011年三季报点评:业绩符合预期,产业链不断完善
类别:公司研究 机构:中信证券 研究员:李朝 日期:2011-10-28
业绩符合预期。公司前三季度营业收入42.73亿元,同比增长85.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6.4亿元,同比增长35.9%,扣除所得 税税率暂时升高的影响,净利润同比增长约52%;每股收益0.3元。三季度单季营业收入14.8亿元,同比增长78.2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 2.05万元,同比增长26.35%。
风险因素:1)中药材贸易资金需求大,若公司资金紧张,或对贸易品种判断错误,将影响此项业务的业绩贡献;2)进入相对不熟悉的业务领域,也存在失败的可能性;3)扩张较快,可能存在人才和管理上的瓶颈。
盈利预测、估值及投资评级:预测2011-2013年EPS分别为0.51/0.65/0.90元(2010年EPS为0.33元),对应PE 分别为 28/22/16倍。公司全产业链扩张战略明确,是通胀背景下受益的企业之一,未来对某些药材价格的控制力有望继续加强,给予2011年40倍PE,目标 价20.4元,维持“买入”评级。
以岭药业2011年三季报点评:业绩符合预期,销售势头良好
类别:公司研究 机构:中信证券 研究员:李朝 日期:2011-10-28
业绩符合预期。公司前三季度营业收入13.9亿元,同比增长31.0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2.96亿元,同比增长43.1%;摊薄后 每股收益 0.7元。三季度单季营业收入5.01亿元,同比增长26.0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21亿元,同比增长19.84%。公司同时公告,预计 2011年净利润同比增长为40%~50%。
盈利能力提升。前三季度毛利率67.4%,同比提高1.29个百分点;销售费用率32.79%,同比下降1.7个百分点;管理费用率7.97%,同比下降0.74个百分点;财务费用率0.94%,同比升高0.8个百分点。
销售势头良好。今年公司新建城乡部负责基层市场销售,通心络第三终端放量值得期待,我们预计今年销售有望突破10亿元;参松养心同类竞争产品很 少,我们预计今年可实现15%的收入增长;上半年连花清瘟同比增长86%,我们预计全年有望达到3亿元。二线产品中,芪苈强心借助心脑血管已有渠道实现高 速增长; 公司扩充肿瘤、糖尿病产品组销售队伍,预计明年养正消积、津力达销售将步入快速增长期。
公司经营前景展望。1)通心络拓展第三终端,参松养心抢占蓝海,连花清瘟有望成为感冒类中成药领导品牌;2)芪苈强心、养正消积、津力达正处于医保放量效应显现、基数小、高增长的阶段;3)扩建水蛭养殖基地,毛利率有望提升;4)超募资金提供产业链整合能力。
风险因素:1)中药材价格大幅上涨;2)产品销售低于预期;3)药品降价;4)新药研发和审批存在不确定性。
盈利预测、估值及投资评级:预测2011-2013年摊薄后EPS为1.08/1.42/1.9元(2010年EPS为0.74元),对应的 PE为35 /26/20倍。考虑到公司强大的研发实力、优势突出的专利产品群,给予公司2011年40倍PE,目标价43.2元,维持“买入”评级。
云南白药:制药业务平稳增长,中药衍生品有望跨新台阶
类别:公司研究 机构:华创证券 研究员:廖万国 日期:2011-08-31
主要观点
1、 上半年中央产品保持20%以上增速:公司上半年由于预收账款达4.17亿元,体现在财务报表上的营业收入同比增速放缓,将预收账款因素考虑在内后,估计公 司药品事业部实现营收10亿元以上,增速达20%。目前药品事业部与透皮事业部完成合并,统一由药品事业部管理,旨在减少原来部门间的工作摩擦,拓宽销售 渠道方面更具优势,上半年透皮事业部实现营收4.05亿元,估计同比增长达30%以上。我们预计两部合并对透皮产品销售可能有一定影响,经过一段时间内部 调整和资源整合,合并后的药品事业部营收增速将保持20%以上。
2、 两翼产品专注中药日化市场:上半年牙膏产品销售增长10%左右,考虑预收账款因素,预计牙膏产品营收可达7亿元水平,同增约30%。销售方面走城市化路 线,以大城市作为重点市场,上半年地级城市也有一定覆盖,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牙龈问题发病率高达85%,白药牙膏专注牙龈护理,我们预计 11-13年牙膏业务营收增速在20%以上。养元青洗发水去年省内试销效果良好,11年3-4月间完成全国铺货,上半年销售额达3000万元,公司采取直 接向商超供货的方式,通过自营销售队伍,推广养元青产品,预计11年销售额达到6000万元,09年我国洗发水市场销售额大约300亿元,我们假设洗发水 市场以每年10%增速发展,则养元青洗发水11年市场占有率有望达到0.2%,通过1年市场培育期,我们假设养元青洗发水12年、13年市场占有率分别达 到0.5%、1%,对应销售额分别为2亿元和4.4亿元,洗发水业务有望复制白药牙膏的成功,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
3、 依托科研机构保证新产品研发:云南省药物研究所建所50余年,主持研发30余种原创新药,该研究所目前由公司托管,作为新品开发的主要力量,公司下属事业 部也设有相应的产品研发团队,为公司今后可持续发展、产品线不断扩充提供保障。 4、 海外市场分区管理业绩有望提升:公司在海外市场布局,成立港澳台日区、东南亚区、欧洲及非洲区、美洲区、澳洲区等五大片区,分区管理利于业绩考核、深耕市 场,是公司开拓海外市场的一个重要步骤,由于药物准进壁垒价高,片区整合耗时较长,11年上半年海外市场营业部仅实现营收1465万元,目前五大片区整合 完毕,根据不同地区情况设立销售计划,我们认为未来海外市场将有更大发展。
5、 整体搬迁提供发展契机:公司计划下半年整体搬迁至新厂区,除了大药房外所有昆明市区内公司产业均将完成搬迁。新厂区结合现代化设计理念,在硬件设施方面具 有较大优势,为工业、商业进一步发展提供基础,尤其完善的物流配送系统,配合全省网点形成辐射式发展,是目前全省规模最全最大的商业流通中心,11年上半 年省医药商业实现营收33.02亿元,年底完成搬迁后,我们预计未来营收增速达15%以上。
6、 十二五期间目标明确:十二五期间云南省政府给公司的任务是到2015年实现营收200亿元,公司通过产业调整,拓宽大健康产业,成立专门部门研究政策与发 展战略,落实外延扩张与内生增长并举。我们预计公司未来日化产品、药妆产品将成为业务重点,由于白药系列产品受到原材料供应影响较严重,而日化产品等原料 需求相对较小,公司跨界进入中药衍生品市场取得成功,并建立完善的销售渠道,为今后大健康产业奠定坚实基础。
7、 投资建议:我们预测公司11-12年EPS为1.74、2.34、3.04元,目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36X、27X和21X。公司“新白药大健康”战略 明确,产品推陈出新,跨界发展形成规模,业绩增长值得期待,维持“推荐”评级,给予12年35倍PE,未来12个月目标价格为82元。
类别:公司研究 机构:申银万国 研究员:娄圣睿 日期:2011-10-25
主业净利润增长57%,超我们预期:2011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收入7.5亿元,同比增长16%,实现净利润1.93亿元,同比增长33%,每 股收益 1.38元,超过我们1.25元的预期,主要是片仔癀销售超预期、销售费用同比下降。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57%。三季度单季公司实 现收入2.6亿元,同比增长12%,实现净利润7492万元,同比增长49%,每股收益0.54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净利润同比增长77%。
片仔癀系列收入增长30%左右:分业务来看,我们预计片仔癀系列收入同比增长30%左右,主要是:①内销出厂价同比提高10%,外销出厂价同比 提高 17%;②VIP营销促进国内需求,我们预计国内销量同比增长25%-30%,出口销量持平。我们预计普药收入持平或略有下降,化妆品收入增长30%以 上,医药流通收入持平或略有增长。
毛利率继续上升,销售费用率下降:前三季度公司毛利率同比提高7.7个百分点,主要是片仔癀提价推高毛利率、片仔癀收入占比提高。销售费用率同 比下降0.42个百分点,可能与公司费用结算周期有关。每股经营活动现金流0.95元,低于每股收益,主要是收入扩大导致应收账款增加、增加原材料战略储 备导致存货增加。
维持增持评级:综合考虑三季度利润超预期、天然麝香原料配额供应限制四季度片仔癀销量、四季度费用率可能上升,我们维持公司2011-2013 年每股收益1.67元、2.19元、2.76元,同比分别增长20%、31%、 26%,对应的预测市盈率分别为40倍、31倍、24倍。当前估值不低,考虑到片仔癀有持续提价空间,公司总市值94亿不高,我们维持增持评级。
永安药业:牛磺酸量价齐升,业绩好转
类别:公司研究 机构:天相投顾 研究员:彭晓 日期:2011-10-25
2011年1-9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18亿元,同比增长37.29%;营业利润6242万元,同比增长60.90%;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净利润5512万元,同比增长53.29%;基本每股收益0.29元。
牛磺酸量价齐升:公司是牛磺酸生产的龙头企业,产量占国内市场总产量的的一半以上。今年上半年牛磺酸价格略有回升,目前基本稳定在2.8-3美 元 /kg,抵销了成本上涨的压力,毛利率基本保持稳定;同时牛磺酸销量增加。牛磺酸收入占据主营业务收入的99.48%,牛磺酸价格的回暖及销售量的提高使 公司业绩好转。报告期内,公司期间费用控制良好,销售费用率和管理费用率均有所下降。毛利率上升,期间费用率下降,使公司净利润增长,公司盈利能力增强。
产能释放,牛磺酸市场份额有保障。中国牛磺酸总产能约5万吨,占国际市场产能的80%,公司募投项目年产10000吨球形颗粒牛磺酸项目于去年年底投产,公司目前年产能为2.4万吨,是国内乃至世界的龙头企业。随着产能的释放,公司的规模优势将更加明显。
环氧乙烷项目缓解牛磺酸生产成本压力。公司采用环氧乙烷法工艺较国内其他企业采用的乙醇胺法成本优势明显,而公司募投项目酒精法生产环氧乙烷项 目由原来设计的2万吨增加到4万吨,项目将于2012年3月底投产,预计达产后项目税后利润平均为4796万元。项目投产后将可有效避免环氧乙烷的价格波 动,抵御原材料价格上涨风险,提高产品毛利率。我们判断采用乙醇胺法的企业面临成本压力,行业毛利率下降或致有些厂商处于亏损或微利状态,公司将凭借其成 本优势市场份额有望进一步扩大,保证市场龙头地位。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11-2013年EPS分别为0.41元、0.61元和0.85元,以最新收盘价计算,动态市盈率分别为31倍、21倍和15倍,目前估值偏高,暂维持公司“中性”的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牛磺酸价格波动风险;汇率波动风险。
东阿阿胶三季报点评:消费群体正在重建
类别:公司研究 机构:中银国际 研究员:胡文洲 日期:2011-10-27
2011年第三季度,公司实现销售收入5.83亿元,同比增长9.4%,净利润1.63亿元,同比增长42.2%,每股收益0.25元,符合我 们的预期。阿胶块年初的提价使得公司净利润增速继续大幅高于收入增速,但我们估计阿胶块的销量与去年相比可能出现了30%左右的下滑,预计这种状况将持续 到年底。我们认为阿胶块的消费群体正在进行重建,经济状况较好的消费者将继续使用公司的产品,这也意味着如未来公司不再大幅提高阿胶块售价,阿胶块的销量 将停止下滑。我们维持公司2011-2013年1.36元、1.82元、2.48元的每股收益预测,继续给予公司54.50元的目标价和买入评级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