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妆品资讯:
马应龙:四百年的传奇
来源:-  虎网医药-药妆频道  浏览:467   更新时间:2011/9/26 0:00:00
能够传承数百年的老字号不多,马应龙算得上一个。靠一剂神秘的 “八宝秘方”起家,从明代万历年间开始传承了400余年。人们不禁要问,是什么支撑马应龙走过四个世纪,更在新世纪做成大集团大产业。

  在9月一个雨落江城的上午,记者造访了马应龙药业,为今人解开历史谜团。

  本报记者马秀佳

  “八宝秘方”问世

  “马应龙最早是卖眼药粉起家的,现在很少人知道。”57岁的马彩丽是马应龙第14代传人,她说马应龙眼药创自明朝万历年间,创始人叫马金堂,生于河北省定州(今定县)的一个回族知识分子家庭,良好的家庭背景和对中医的浓厚兴趣,使其在青年时代就医术有成,尤以眼科见长。

  在对文献所记载的眼科方剂进行比较分析的同时,马金堂总结多年临床经验,采用名贵的中药材牛黄、麝香、梅片、琥珀、珍珠等八味中药制成“八宝眼药”,这一“八宝秘方”治疗眼疾效果甚好。“听父亲说过,他看病从不收取分文,眼药也是免费送给患者。”

  明朝末年,地理条件优越的定州,一时商贾云集。当时,南北经济联系日渐紧密,定州眼药商品化迫在眉睫。

  马金堂的继承者马应龙肩负起了开拓市场的重担,他以制造和经营眼药为业,在定州北街开设店铺,同时将“八宝眼药”更名为“马应龙八宝眼药”,正式投放市场。

  马应龙眼药粉炮制方法十分严格,均取珍品药材入药。在制药过程中,器皿的卫生,原料配合投放的先后秩序,药物的细度成色,都要严格掌握,通过看、闻、摸、尝四道人工工序逐一检验。

  “八宝秘方”工艺独特,使得马应龙八宝眼药经久不衰。但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马应龙的后裔马万兴胸中另有主张。他不愿把家族商业局限在定州一地,挖空心思要开拓新市场。

  移师京城创业

  “他北上的时候,家里还是很富裕的,但事业要发展,必须得寻找新的出路。”清朝道光年间,踌躇满志的马万兴举家朝北京城进发。

  实地考察后,他在商贾云集的北京前门外西河沿真武庙旁租得一座宅子,修葺门面,随即开业。

  “一种外来的新药想得到社会的承认和患者的认可,非常难。”提及祖先的创业艰辛,马彩丽轻叹一声。

  药铺开业后的很长一段时间,眼药严重滞销,生意难以为继,马万兴全家人填饱肚子都成问题。可他不甘就此退出北京市场,嘱托家人返回定州老家筹措资金,重振旗鼓。

  那时北京至定州没有铁路,往返得一个多月。在家人离去后的第二十七天,马万兴窘迫到身无分文,最后不得不拉下面子,找到一位卖红薯的阎师傅借了5个铜子,才活了下来。

  不久,家人带着措筹的钱款如期返回。而药店的生意在数月后,竟出人意料地红火起来。

  马彩丽分析,药物与其他商品略有不同,患者使用后,效果好的就会口口相传。马应龙眼药对眼疾的卓效,为它在京城赢得了宝贵的声誉,一时闻名遐迩。

  当时北京流传的“身穿瑞蚨祥(布店名),脚踹内联升(鞋店名),头顶马聚源(帽店名),眼看马应龙”的说法,便可印证马应龙眼药店日渐积累起来的良好口碑和地位。

  最辉煌之时,马万兴在京购置宅地房产共计三十多处,并开设分店。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马应龙早期的企业文化,“治店以勤,待人以信,接物以诚”成为马氏家族明训。

  南下武汉拓展

  二十世纪初,南方眼药市场需求增大,为适应形势的发展,北京总店拟将汉口作为马应龙眼药南方的经营中心,1919年,马应龙后人马岐山南下武汉开拓市场。

  “他离开北京时,祖父交代他做事要勤奋努力,制药要以真夺人。” 初来乍到,马岐山先在栈房租了一间屋子,后得知栈房有一位姓李的记账先生,熟稔武汉风土人情,便暗地里观察此人,看他为人本分,办事精明能干,随后聘其为创业“参谋”。

  随后的几日,两人走遍武汉三镇,最后选定在武昌斗级营租定一间破陋的小铺面。开业时,既无广告宣传,也无鞭炮庆贺,只在店铺的门楣上写“北京马应龙八宝眼药分店”字样,低调开业。

  “他很善于吸收前人的经验教训,店子开起来之后,先做好了药品滞销的准备,从手头有限的资金中抽出一部分,放起来备用,但事实上,却没用着。”前人栽树,后人乘凉。马应龙眼药来到武汉时,名声、信誉早已在外,即使武汉店面地处背街,且没有任何宣传,依旧能招来不少客人,未经历前人在北京时的窘境。

  店子一开始生意就很繁忙,不仅在武汉三镇,省内外的许多中药店都先后与其建立了供销关系,而且还在湖南、安徽、广西等地开设了分店。至此,南方以武汉为中心的马应龙眼药供应网点得以形成。

  对话

  进军药妆,是追根溯源的回归

  长江商报:传统的老字号秘方大都传男不传女,在你之前,马应龙也是如此,为何选你做了传人?

  马彩丽:我在家排行老幺,上有四个姐姐和一个哥哥。“文革”期间,药厂停产,他们各自忙着照顾家庭。我一直在药厂上班,基础稍好一些。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药厂恢复生产,父亲并未恪守陈规,而是将我选为传人,我从学徒做起,跟他学习祖传秘方,几十年的经验积累,已经能掌握秘方的精髓。

  长江商报:在你看来,“马应龙眼药制作技艺”之所以能存活至今,靠的是什么?今年6月,马应龙眼药制作技艺被认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你如何看待?

  马彩丽:靠一个“真”字。药材要取真,决不能以次充好;制作工艺要认真,工序再繁琐也不能随意删减,确保药效;对待患者要真诚,珍惜长久积累的客户信誉和社会口碑。

  被认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后人,我们很振奋,400年老祖宗传承下来的东西依然在造福后人,这是很了不起的。我们要做的就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掌握好技艺,并且与时俱进地创新。

  长江商报:你的大学学业是在湖北中医学院完成的,是自己真喜欢还是家族使命使然?现在具体做哪些工作?

  马肖梦:从小成长于这样的环境中,耳濡目染,自然喜欢去研究,对这一行,骨子里也有一种亲近感。使命也是有的,我是独生女,自然要肩负起这个使命。这几年重点开始跟着母亲学习识辨药材质量和炮制原粉方法,随着经验的积累,逐渐掌握家传秘方。另外根据自己的兴趣,做一些其他中医药方面的研究。

  长江商报:“马应龙”当前正进军药妆,投放市场的首批产品便是眼部护理产品,这是否可以看做是一种追根溯源的回归?

  马肖梦:可以这么说。公司新开发的“八宝去黑眼圈眼霜”在2009年6月正式推向武汉市场。虽然只是在马应龙大药房系统门店内进行销售,但销售情况让我们挺意外,试销初期每月能卖出4000多支。如今,在短短的2年时间里,武汉眼霜年销售额已超过1000万元,这确实是一次主业的回归,因为马应龙就是靠做眼药起家的。

  长江商报:祖传的“八宝秘方”为药妆提供哪些方面的支持?药妆今后是否考虑进军更大的市场?

  马肖梦:许多新产品中所含有的原粉,需要我们采取传统工艺炮制出来。古方中的一些中药成分能起到活血化淤、清热解毒的作用。

  从目前的反馈情况看,马应龙系列药妆的前景非常好,马应龙目前正在跟全国知名公司洽谈合作,相信马应龙八宝眼霜以及其他药妆产品很快会销往全国其他市场。

  守业经

  “真、严、活”撑起400年老店

  马应龙眼药和其他系列产品,为何能在市场竞争中经久不衰?马彩丽父亲马惠民生前曾经专门撰文,总结出三条经验“选材求真、用人为严、产销靠活”为后人借鉴。

  而炮制中某种成分的取舍,分量多寡的确定,炮发的妙法等等对外界绝对保密。在家庭内部也只单单传长子长孙,或择优相传。

  用人上严格体现在“主事”和“簿记”不光要具备相当的管理才干,还要求有一定的文化修养。

  乱世中不间断传承

  可惜好景不长,在战乱频繁的旧中国,马应龙眼药发展之路曲折不堪。

  上世纪二十年代初,军阀王占元部占领武汉,1921年发生兵变,士兵到处掠劫,马应龙眼药店也未能幸免。

  “听老一辈人讲,每当有兵匪来店敲诈,就得‘赠’予重金,还要打点商绅请他们说情”。马彩丽介绍,1926年,陈嘉模任湖北督军,北伐军进军两湖,势如破竹。但陈不顾民众死活,以征集军粮为由,搜刮民粮。马惠民曾记载,当时“饿殍遍于巷闾,眼药店全体人员也备受饥饿之苦,其中一体质稍弱的青年工人险些饿死,更有工人惨遭杀害。”

  1938年10月武汉被日军攻陷,国内市场萧条,马应龙眼药生产处境艰难,药店经营亦是一筹莫展。“为了躲避战乱,祖父交代父亲将武汉大部分家产换成金条,去香港购置房产,留他和几个伙计在武汉照看门面。父亲就拖家带口向广州行进,可当临行的大船靠岸时,他改变了主意,说生死都要做一家人,不可离弃,于是又折返武汉。”马彩丽讲到此处,不无动情。她说,也许是命运的有意安排,将马应龙留在了湖北,发展至今。

  新时代顺势而为

  1952年,马应龙眼药改为马应龙制药厂,职工发展到三十余人,马岐山年老体弱,将企业交给马惠民经营。马惠民随父学艺已十余年,熟谙制作工艺,出任厂长。

  谁料不多久,“灾难”又来了。

  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马应龙眼药被认为不符合科学,被有关部门责令停产。一方面工厂停工停业数月之久,无力发放职工工资和缴纳国家税款,另一方面省内、外催发请购眼药的函件和电报接连不断。

  “汉口和武昌门市部每日要接待很多想要购眼药的患者。有的顾客为了买眼药苦苦哀求,久久不愿离去。父亲曾说企业关闭事小,但拖欠职工的工资、国家税款应该偿还,马应龙眼药的生产不能中断。”经过再三考虑之后,马惠民大胆地向武汉市人民政府书面报告了这一情况。

  所幸,此报告得到了时任武汉市长王任重的关注和支持。王任重指示:眼药既为群众所欢迎,应照常生产。

  这样,马应龙眼药才重新回到市场,拖欠半年的职工工资也得到了补偿。马惠民还先后被选为武昌区第一、二届人民代表。

  老树开新花

  1956年,武汉市工业局任命马惠民为马应龙制药厂厂长。

  马惠民心怀感恩,尽心致力于经营管理,生产蒸蒸日上。此时药厂扩大,职工增加到两百余人,业务从制眼药发展到制作多种药品,厂址由武昌斗级营迁至汉口民生路口。

  1964年,马应龙制药厂迁至武昌南湖,两年后改名为武汉市第三制药厂。

  1978年以后,国内许多传统名牌产品相继再度问世。马应龙眼药亦准备恢复生产。“领导来家里征求父亲的意见,他没有犹豫,将制药绝技献给药厂,并亲自参加眼药制作。”

  马彩丽正是在这一阶段,从学徒做起,担起继承家族秘方炮制的重任。她介绍,当时,我国农村缺医少药,农民遇到蚊虫叮咬,皮肤瘙痒,甚至烧伤烫伤都使用马应龙眼膏来治疗,颇有疗效,被誉为“万能药”。后来,有农民患上痔疮,痛苦难当,情急之下也将马应龙眼膏用于患处,不想痔疮也被治愈。

  受此启发,马应龙研发试制并在有关医疗单位作出鉴定后,“马应龙麝香痔疮膏”开始批量生产。

  百年老店走向千年传奇

  如今的马应龙,已成长为一家涉足于药品制造、研发、批发零售、连锁医院等多个领域的专业化多功能国际化的上市公司,品牌价值超过70亿元。

  1995年中国宝安集团控股马应龙,马应龙药业集团成功改制,当年实现利润1525万元。1997年,利润超2000万元,被评为“全省先进医药企业”。2004年公司成功上市,并被评为“中国最受尊敬上市公司100强”……“马应龙”这一中华老字号在新时代迸发出最强的生命力。

  2004年,有网友发帖,称不少演艺界明星的化妆包里都装有一瓶马应龙痔疮膏,原来此药所含的一些中药成分,涂抹至眼睛周围,能起到去除黑眼圈的功效。一时间,爱美人士纷纷效仿,且反馈良好。

  马应龙公司决定借此机会,回归主业,从2006年开始研制系列药妆产品,2009年首批投放市场的便是去黑眼圈霜,广受好评。

  近年,为了顺应发展,公司还开发出系列眼部护理药妆产品,积极进军药妆市场。除此之外,马应龙药店和独具特色的肛肠医院也相继成立,遍布中原大地。

  为何马应龙能持续走过风雨400年,且依然生机勃勃?应该说,马应龙厚重的历史文化在起作用。

  马应龙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平说,马应龙就是龙马的呼应。龙马结合,实际上就是远大的理想和脚踏实地相结合,折中理念的务虚与行为的务实相结合,具体而言就是为客户创造健康,为股东创造财富,为员工创造机会,为社会创造价值。

  陈平说,企业始终要把远大理想与脚踏实地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模式结合起来,真正做到“以真修心,以勤修为”,为打造千年马应龙奠定坚强的基础。

  一如马应龙后人所期许的那样,这家百年老店当下正意气风发,朝着千年传奇迈进。

  人物简介:马彩丽(图右),马应龙第十四代传人,现任马应龙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高级药剂师。

  马肖梦(图左),马彩丽之女,马应龙第十五代传人.

注意: ·本网站只起到交易平台作用,不为交易经过负任何责任,请双方谨慎交易, 以确保您的权益。
·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发布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戒毒药品和医疗机构制剂的产品信息。
本网站由北京市京泰律师事务所 黄海律师 提供法律支持
广告许可证:京朝工商广字第3030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北京市公安局备案编号:11010502000363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201227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04-0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