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邵澜 通讯员 余春志 潘路 实习生 徐妍兰)市民刘爹爹最近老实在家下象棋,再也不和婆婆到处“赶场子”了——两老接连参加了几次义诊讲座和免费体检,发现多为忽悠老年人钱财的陷阱。
昨日,市食品药品监管局专家余春志,给市民通报了“七大”骗局招式,请市民进行健康保健时,做到理性消费。
招式一:义诊讲座卖假药
“义诊”近几年一直被一些人作为骗钱揽财的幌子。一般“义诊”后就有体检结果,会当场推荐给您治疗仪及药物疗效,其实一些自称“外面买不到”的产品往往是冒牌货。
招式二:无证产品治百病
宣称自己是高科技产品,能治疗急慢性支气管炎、胃肠功能紊乱等近五十种疾病,其实,这些无证产品疗效没保证,更没有被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并记载。
招式三:体验原来为卖药
保健器材和医疗器械,对疾病治疗或康复有一定辅助功能,于是,一些不良商家便以免费体验的手段,忽悠消费者说可治疗数十种疾病,其实最终目的还是要人购买产品。
招式四:夸口产品有奇效
一些非法的化妆品,通常通过添加超量的汞来达到快速美白的效果,消费者长期使用这些产品的话,不仅会致病致癌,还可能导致使用者毁容。还有些治疗降压、降糖、降脂、减肥等慢性病、疑难病的产品,也可能是非法添加其它物质。
招式五:小恩小惠打动人
“买一送一”通常都以搭售、买药品赠药品、买商品赠药品等方式,赠送处方药或者甲类非处方药,都是违法行为,即使赠送的不是药品,也要仔细甄别。
招式六:“速效产品”加禁药
当您遇到降压降糖、补肾壮阳、抗炎抗风湿、止咳平喘、改善睡眠、减肥瘦身、增高增智类产品标榜“快速见效”时,可要当心了!这类保健食品往往非法添加了禁用的化学成分。
招式七:扯着虎皮蒙骗人
一些非法经销商,常常利用名头很大的医疗组织,来骗取消费者的信任,谋取暴利。
市食药监局昨提醒市民,药品都有“身份证”,每种药品的每一个规格都有一个批准文号,市民有病一定要到正规医院治疗,尤其是治疗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更要在医生指导下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