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妆品资讯:
医药行业增速暂放缓 齐鲁证券称板块估值修复在即
来源:-  虎网医药-药妆频道  浏览:336   更新时间:2011/8/19 0:00:00
医药板块经历了2010年业绩超额透支后,2011年开年以来表现低迷,行业增长也受到市场质疑。不过,齐鲁证券认为,目前医药产业增长依然稳健,鉴于未来消费增长带来的巨大需求,行业增速有望保持在27%以上。该机构认为,医药板块估值修复在即。

  行业增长暂承压

  国家政策性因素对医药行业整体规模增长形成压制,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淘汰了落后产能,但同时也使整个行业增速有所放缓。而通涨导致部分原材料价格大幅增加,导致医药行业成本增速过快,利润率受到一定程度的挤压。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医药行业收入增速和利润增速分别为27.74%和22.29%,落后于同期整个工业收入及利润的增速,后者这两项指标分别达到31%和32%。

  医疗行业利润的波动主要体现于突发性事件时期,如非典、甲流等因素带动的消费大幅增长和毛利率大幅攀升,短期医药毛利率和净利率基本稳定,行业基本面不会出现大的波动。从净利率和毛利率来看,医疗行业2011年一季度分别为10.23%和30.74%,相比于前三个季度波动不大。

  一季度以来,医药板块在二级市场上表现不佳。经历了2010年业绩超额透支后,2011年开年以来表现低迷,行业增长也受到市场质疑,目前行业估值已接近27倍PE。不过,齐鲁证券认为,从目前人口结构状况,未来消费增长带来的巨大需求以及行业目前的增长状况等因素分析来看,目前医药产业增长依然稳健,行业未来增速有望保持在27%以上,而且这种需求将随着人口的结构变化以及消费刺激而加速。齐鲁证券预测板块估值修复在即。

  行业整合仍是主旋律

  医药商业十二五规划中要求未来形成1~3家年销售额过千亿的全国性大型医药商业集团,20家年销售额过百亿的区域性药品流通企业;药品批发百强企业年销售额占药品批发总额85%以上,药品零售连锁百强企业年销售额占药品零售企业销售总额60%以上;连锁药店占全部零售门店的比重提高到2/3以上。县以下基层流通网络更加健全。骨干企业综合实力接近国际分销企业先进水平。

  齐鲁证券表示,医药商业的投资机会已经显现,未来大型整合有望不断涌现;目前原料药行业产能过剩依然明显,其行业投资机会还要等待政策的具体实施;该机构看好维生素C未来结构调整带来的价格提升机会,其中受益最大将是东北制药[20.86 0.77% 股吧]和华北制药[12.06 -1.47% 股吧];同时预计由国家发改委制订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生物医药作为其中7个主要行业之一极有可能受益;而由工信部制订的《医药工业十二五规划》也极有可能在近期出台,行业刺激性因素有望不断显现。

  齐鲁证券:看好医疗器械

  分子行业来看,齐鲁证券表示,价格因素导致中药饮片独领风骚,同时看好医疗器械未来发展空间。

  2011年一季度中药饮片收入和利润增速分别达到55%和65%,远高于其他子行业。从整个行业来看医药制造业连续六个季度保持在27%上下的增速,因此行业方面非常稳健;但从子行业来看,中药行业呈现增速逐季增加的趋势,目前已超过医疗器械38%的增速。但目前中药价格趋势还不明朗:面临种植面积的不断减少和需求不断扩大的矛盾,未来这种趋势极有可能愈演愈烈;价格的大幅攀升将使得需求难以维持高增长,中药的调理性功能将使其逐渐转变为保健类产品,未来将和药品逐渐区分开来。

  齐鲁证券认为,在价格上中药持续增长的动能依然存在,但其大幅增长的时期已经过去,其产品的差异化会越来越大,未来将主要局限于稀缺类资源,如人参、三七等少数稀缺和常用品种。

  齐鲁证券对于医疗器械行业情有独钟,看好其未来发展空间,认为这一子行业的增长源于三个方面。首先,医药服务带动的医疗器械大幅增加,医疗器械作为医疗服务中最为常见和必须的元素未来增量将不断增加,其刺激因素来源于病人对治疗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另一方面医疗器械的高速增长来源消费市场的不断扩大,表现在人们对疾病的诊断和预防性需求,未来将不再局限于治疗领域,预防性需求也将成为行业的中坚力量;同时在国家和行业标准不断趋同于国外标准的情况下,企业对制造设备和质量监控的需求也在不断发生变化,特别是新GMP的实施将加速这一过程。

  医疗器械面临巨大的市场机遇,行业未来需求将刺激产业的快速增长,齐鲁证券建议关注新华医疗、鱼跃医疗、东富龙、理邦仪器等上市公司。

  ---------------------

  优质医药股投资机会逐步来临

  行业资讯:1、《医疗机构抗菌药物管理办法》有望于6月出台;2、医药行业3 个十二五规划即将公布,医药工业十二五规划,生物医药十二五规划,流通十二五规划; 3、原料药方面,大品种维生素价格相对低迷,小品种维生素受成本推动出现小幅上涨。

  近期行业政策回顾。4月6日,中药注射剂安全性再评价工作通知下发,中药注射剂安全性要求提高,审评加快;4月11日,卫生部通知落实新农合人均补偿标准从120元提高到200元,我们认为,新农合的进一步推进是医药支出扩大的一方面,特别在重大疾病保障试点方面将继续拉动大病重病用药的需求,进一步推动国内被压抑需求的释放;4月22日,三甲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出台;按病种收费方式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三甲医院标准出台是各地医院升级快速推动的指导标准,硬件的升级换代将大大有利于医疗器械的需求推动,相关器械上市公司有利,新华医疗、鱼跃医疗等公司都将从中受益。按病种付费是公立医院改革的重要一步,将促进医疗服务的大发展。未来医疗服务与相关产业将面临大发展的机遇,我们继续看好医疗服务类相关个股爱尔眼科、通策医疗、尚荣医疗。2011年维生素C生产计划下发,2010年全国维生素C 出口量11.4 万吨,全国产量约13 万吨,按国家的生产计划,现有生产计划是目前国内产量的76.9%,压缩幅度接近25%。我们认为,如果该生产计划能够严格执行,将对维生素C 的供需关系造成较大影响,维生素C 有可能扭转价格低迷状况。从投资角度来看,A 股涉及维生素C 的主要是东北制药和华北制药,东北制药敏感度最高,但估值即使考虑历史最好业绩水平,也有15 倍PE,作为周期性原料药企业,不具备长期投资价值,可以作为短期趋势性品种参与。

  行业1~3月收入增27.8%,净利增22.29%;2011 年1 季报收入增长21.5%,净利增20.44%;2011年中期截止4月30日36家公司预增,其中12家预增超过50%。从10年年报、1 季报和业绩预增情况来看,75%以上企业同比实现了增长,且近40%的企业实现了30%以上的增长。5 月份我们建议配置1 季度业绩超预期且能持续或1 季度业绩低预期但未来将好转的公司;组合为爱尔眼科、恒瑞药业、双鹭药业、红日药业、东富龙。

  目前医药板块整体表现仍受降价抑制,但我们认为,现在的估值已经消化了降价的负面预期,给予优质企业配置良机。并且,降价对于有良好产品梯队又可不断推出新品的企业而言影响很小,二季度新品获批是大概率事件,将成为一线股上涨的催化剂。故中线来看,二季度策略我们则建议配置相对估值已处于低位的一线白马股:恒瑞医药、云南白药、华东医药、爱尔眼科、国药股份。(信息早报)

  中成药行业:品种创新制胜黄金十年

  华泰联合证券/李聪

  作为用药大国,过去十年间,我国药品市场总规模由1572亿元上升到5706亿元,复合增长率达到15.4%。

  消费升级需求逐步显现

  2008年,我国65岁以上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已经达到了9.6%,同时0-14岁人口比例下滑明显。按照国际通行定义,我国已经迈入老龄化社会。据不完全统计,在目前6000多亿元药品消耗里有接近60%是60岁以上老年人在消费。

  到目前为止,中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总数已达1.49亿,占全球老年人口的21.4%,居世界首位,约相当于整个欧洲60 岁以上老年人口的总和,并且还在以年均3.2%的速度递增。

  从药品消费金额变化分析,我国居民人均用药金额从2006年的341元增长到2009年的574元,年均增长19%,但与发达国家人均300 美元以上的用药金额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且城乡差别大,还具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医药战略研究课题组调查数据显示,民国初年,我国中医达80万人,1949 年为50万人,近三年来稳定在27万人左右,中医师数量相比建国初期下降明显。

  一边是日益增长的中医治疗服务需求,一边是中医诊疗资源特别是中医专家资源的迟滞发展,供需的不平衡使中医医疗服务资源紧张。随着中医药经济的蓬勃发展、植物药需求高速增长,我国中药材资源日益紧缺;另外,过度无序开采和生态环境的恶化,也导致中药材资源质量性紧缺,野生资源逐年减少,中药材价格逐年走高。名贵中药材迈入了高端消费的时代。

  创新制胜,品种为王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防范疾病的观念转向重在预防、保健,重在对亚健康状态的及时调整,即由过去的“治已病”向“治未病”转化。医疗模式也由单纯的疾病治疗转为预防、保健以及治疗与康复相结合的模式,药品消费市场发展空间逐步扩大。

  而在国家政策对药品价格持续管控的背景下,通过模式创新、产品创新延伸医药产业链以规避药品降价风险是医药企业持续发展的现实选择,也是医药工业企业在我国特殊的行业发展背景之下生存适应能力的一种体现。我们看好中成药生产企业在药妆、保健品等大健康领域的未来前景。

  从率先以创新求变的中成药制造企业分析,老字号占据绝大多数。我们认为这种现象正反映了中成药老字号浑厚的历史底蕴,而这种对行业政策极强的前瞻性与适应性也充分表现出老字号历久弥新的强大生命力。

  2010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新批出的批文约有1169个,其中953个为新批准产品的批文,其他新批文属于已上市产品的旧批准文号更换新批准文号。同往年相比,新批文数量有显著减少,953个新批文中:化学药品有858个,占比90.03%;中成药有79个,占比8.29%;生物制品有16个,占比1.68%。

  2010年10月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医药行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意见中表示,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医药产品,在价格核定过程中给予单独制定价格的政策;“十二五”期间化学药、生物药、中药分别培育10个、15个、50个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

  在强调质量、鼓励创新的意见指导下,我们认为未来新药证书的取得门槛将继续提升。考虑到中成药的独有研发机制,拥有历史沉淀的老字号先天优势明显,拥有强大研发产业化能力或者外部整合能力的中药创新型药企同样值得重点关注。

  中成药的部分优势领域

  中成药相对于化学药、生物制品,更擅长治疗慢性疾病,适宜未病保健和病后调理,在养生保健及心脑血管、呼吸系统疾病等需长期坚持服药的细分领域具备一定的疗效优势。我们旨在从品种出发,综合考虑挖掘出一部分具有竞争优势的中成药企业。

  ◎ 养生保健领域:

  中医药的产生和发展建立在“药食同源”的理论基础之上。同西医建立在人体解剖和实验基础上所不同的是,中医学本身就是一门保健医学,可以说中医药历史有多长,中医药保健的发展时间就有多长。

  2010年3月洛杉矶天然食品西部展发布报告显示:2009年全球保健品市场规模超过了620亿美元。我国的保健品市场自2006年以来呈现出爆发性增长的态势,2009年销售额达到134亿美元,近四年复合增长率高达22.76%,已跃升至全球第二位。

  从我国保健品的结构构成来看,尽管中医药保健品市场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惊人。过去10年,中国人口的超重率上升40%,肥胖症上升100%。结合清热解毒类中药材(如三七)维持高景气量价增长态势,我们判断生活习惯、饮食结构改变带来的疾病谱变化将持续助推清热解毒类中成药及保健品的消费需求。

  重点关注公司:武汉健民(600976)、片仔癀(600436)、东阿阿胶(000423)、江中药业(600750).

  ◎ 心脑血管领域:

  心血管疾病目前是全世界导致人类死亡的首位疾病,2008年全球心血管病药物市场总规模已超过1000亿美元。我国每年死于心血管疾病者近300万人,而存在各类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人群数量也已经过亿。

  目前我国心脑血管药物在我国药品市场规模中仅次于抗感染药物,位居第二位,2007年市场规模达到了700亿元,2008 年为813亿元,2009年上升至983 亿元,市场总体发展非常成熟。近三年的市场规模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8.55%,并且市场规模成长有加速趋势。

  2005年以来我国心脑血管中成药市场规模逐年增长,2009年市场规模已达到348亿元。近三年来的复合年平均增长率达到21.94%,高于整个心脑血管用药市场18.50%的复合年平均增长率,更高于心脑血管化学药市场16.73%的复合年平均增长率。

  相较于化学药,心脑血管中成药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和多效性等特征,药物来源及剂型广泛,治疗方案灵活,毒副作用较小,且具有预防保健优势,适合长期使用。

  重点关注公司:天士力(600535)、中恒集团(600252)、众生药业(002317)、昆明制药(600422).

  ◎ 呼吸系统领域:

  根据统计数据,呼吸系统用药在2009 年中国医院终端化学药药品市场占比为2.57%,而在同年医院终端中成药药品市场占比为11.51%。统计上较大差异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呼吸系统疾病相应使用的抗生素已被归入全身用抗感染药类别之中。基于我国抗生素药物滥用的现实及清热解毒类中成药对抗生素具备一定的替代性逻辑,我们认为呼吸系统领域将逐步成为中成药的另一个优势领域。

  数据显示,2007至2010年间,呼吸系统类中成药医院用药一直呈上升趋势,2008年增长率为17.35%,2009年增长率为27.84%,2010年增长率为16.89%。其中2009年的增长率最高,主要原因是甲流疫情爆发。呼吸系统疾病用药分为5个亚类:清热解毒用药、止咳祛痰平喘用药、感冒用药、咽喉用药、呼吸道疾病其他用药,其中以清热解毒类主导,占比为58%。

  再分析呼吸系统零售市场,感冒用药类前10位品牌市场集中度为30.64%,中成药品牌占3个;止咳化痰用药类前10 位品牌市场集中度为41.80%,中成药品牌占6个;咽喉用药类前10位品牌市场集中度为47.80%,中成药品牌占9个。中成药在呼吸系统用药零售市场优势显现。

  重点关注公司:广州药业(600332)、康缘药业(600557)、桂林三金(002275).

  ◎ 肿瘤治疗领域:

  恶性肿瘤目前是我国居民疾病死亡病因排名第一的疾病。中医中药在对肿瘤疾病的治疗上效果独到。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到来,以及诊断水平和人们对于自身健康的关注,恶性肿瘤及其衍生领域用药份额将进一步提高。

  由于环境污染、不良习惯及饮食结构改变原因,在中国抗肿瘤药是份额仅低于全身用抗感染药的一类药物,份额约高出全球份额2.3 个百分点。抗肿瘤药物的销售规模近几年来一直稳步增长,除2006 年受国家治理医药商业贿赂政策环境影响增幅趋缓外,每年增速均保持在20%以上。

  植物药成分类抗肿瘤药及中成药类抗肿瘤药由于毒副作用小,性价比高,受到市场青睐,销售规模处于市场前两位。而从广义上理解,我们认为植物药是来自中草药的、成分明确效果显著的现代提取剂。

注意: ·本网站只起到交易平台作用,不为交易经过负任何责任,请双方谨慎交易, 以确保您的权益。
·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发布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戒毒药品和医疗机构制剂的产品信息。
本网站由北京市京泰律师事务所 黄海律师 提供法律支持
广告许可证:京朝工商广字第3030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北京市公安局备案编号:11010502000363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201227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04-0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