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国际化在艰难中前行
来源:-    浏览:   更新时间:2007年03月17日
字体:【 】【收藏本站】【打印】【关闭
面对国际市场的严峻挑战,推进中药现代化、国际化仍需进一步改善国内的发展环境。国家应该加强对中医药的宣传普及力度,让国际市场对中医药的理论体系有一个比较深入的了解,这样才有利于中医药抢滩国际市场。 医药工业是世界公认的永不衰落的朝阳产业。IT行业巨头比尔·盖茨曾在上世纪末高瞻远瞩地指出,谁掌握了医学和生命科学,谁就掌握了世界的经济命脉。在“回归大自然”成为潮流的今天,纯天然药物(民族民间药和中药属天然药物类)因无明显毒副作用、在治疗局部疾病的同时能明显地调节人体免疫功能等优势,备受各国青睐,成为最具发展前景的药物。尽管如此,中药国际化的现状却不容乐观。 朝阳产业遭遇尴尬 相关资料显示,1995年我国中药出口达历史最高水平,但出口额只有6.55亿美元,仅占当时世界天然药物市场份额的4.37%。1995年至今,由于国内中药企业之间竞相压价、无序竞争,再加上中药的质量标准不稳定、科技含量低以及环保认证缺失等关键因素,中药的国际化又呈下降趋势。2001年,洋中药进口总额为6.51亿美元,而我国中药出口总额只有4.6亿美元。对此,业内专家无不忧心忡忡地表示,我国作为传统中药的发祥地,中药出口额目前仅占世界中医药市场的3%-5%,这种状况与我国传统中医药大国的地位极不相称。 记者了解到,美国是中药国际化的主要通道之一。中国的中药制剂若能通过美国FDA的上市批准,就意味着拿到了进入国际主要医药市场的准入证。然而,迄今为止尚无一个中药制剂以治疗药品的身份通过美国FDA的审查,进入欧美国家的主流医药市场。 国际化道路困难重重 河北神威药业公共事务部宣传主管冯进茂向记者表示,中药虽然有一些得天独厚的优势,但要取得世界更多国家的信任和支持并不容易。面对国际市场的严峻挑战,推进中药现代化、国际化仍需进一步改善国内的发展环境。国家应该加强对中医药的宣传普及力度,让国际市场对中医药的理论体系有一个比较深入的了解,这样才有利于中医药抢滩国际市场。 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徐顽强指出,中国有着丰富的中药人力资源,但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中药产业人力资源的质量普遍不高,客观上制约了我国中药产业走向国际化的进程。因此我国要通过积极培养中医药优秀人才,采取“以医带药”的方式,促进中药的国际化。 由于中西方药学理念的巨大差异,中国企业必须付出比美国本土企业更高的临床成本,后续研发资金不足是中药国际化的障碍之一。业内人士认为,一个好的产品研发周期相当长,尤其是传统中药欲打破西药一统西方的局面,需要支付高昂的代价。“当中药企业处于这一阶段时,所需要的资金已不再是过去政府提供的小额扶持基金所能满足的,国家选择一些优秀的中药品种,注入大量资金是当务之急。”有人建议。 上下求索谋发展 据冯进茂介绍,神威药业是国家现代中药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基地,同时也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现代中药软胶囊、注射剂、颗粒剂三大特色产业基地。早在2003年,神威药业生产的所有剂型药物均通过了国家药品GMP认证。2004年神威药业通过英国标准学会(BSI)的ISO9001、ISO14001、OHSAS18001三体系整合国际认证。最近,神威药业又通过了澳大利亚治疗商品管理局(TGA)的GMP认证现场检查。 神威药业董事长兼总裁李振江表示,中药是我国的国粹,中药产业是民族产业,神威药业发展的秘诀首先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其次是严密的规章制度,再次就是有企业文化的熏陶。 一直致力于中药国际化的康恩贝集团掌舵人胡季强,通过整合集团内外与植物药产业相关的资源,拟定了“三步走”发展战略:第一步,产品进入国际市场,从生产植物原料药及标准提取物发展到生产保健食品、药品等植物药制剂;第二步,通过国际并购或境外投资,实现研、产、销国际化;第三步,引入国际资本或在境外上市,推动中药国际化,成为植物药跨国集团。 对于中药企业来说,国际化的利好消息是国家的大力支持。目前,在国家“十一五”规划中已经把中药现代化与国际化发展列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点之一,国家已经从政策和思想上开始重视中药的发展。同时,国家七部委(局)和中国科学院联合颁布的《中药现代化发展纲要》表明,我国中药产业的展将依靠科技进步与技术创新,走上一条与世界医药市场接轨的发展道路。 据悉,浦东科技发展基金出资100万元用于张江药谷企业的中药产品在美国进行临床研究,助力现代中药走向国际。目前资金已全部到位。“通过科技发展基金,实现由政府‘埋单’来推动现代中药国际化进程,使得企业不再单打独斗。”获得100万元科技发展基金的张江药谷企业绿谷集团董事长吕松涛表示。
来源:医药网-虎网医药-保健品-资讯网                                      ( 责任编辑:sundy )
   (以上所有文章均免费阅读,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
注意: ·本网站只起到交易平台作用,不为交易经过负任何责任,请双方谨慎交易, 以确保您的权益。
·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发布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戒毒药品和医疗机构制剂的产品信息。
本网站由北京市京泰律师事务所 黄海律师 提供法律支持
广告许可证:京朝工商广字第3030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北京市公安局备案编号:11010502000363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201227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04-0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