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血液制品:几家执撑天下
来源:-    浏览:   更新时间:2007年03月08日
字体:【 】【收藏本站】【打印】【关闭
在生物制药这个公认的二十一世纪新兴朝阳产业里,血液制品是其中可谓技术成熟的老产品。这个在外界看来专业得近乎有些封闭的小行业里,掌控着广为人知的救命药:白蛋白、免疫球蛋白、凝血VIII因子,其一举一动都与生命息息相关,同时也与财富息息相关。这个行业内的综合实力大佬、也被称为亚洲第一大的上海莱士血制品公司被披露的利润率是15%-20%,但同时据称这个数字在行业内算低的,因为莱士是纯美国的技术和设备,美国老板在安全和质量上的成本投入要高。 特殊行业 在这个行业里有一个广为人知的例子,以说明血液制品的特殊作用。重度甲型血友病人,如果遇到胸、腹腔或颅内出血时,需要一次性输入每千克体重40-50IU的第VIII因子,并在其后的7-21天内,每隔12小时一次按每千克体重20-25IU的剂量予以维持,才能达到理想的止血效果。这就意味着需要一次性输入几乎相当于患者总血量的全血或总血容量一半的血浆才能达到挽救患者生命所需的第VIII因子剂量,还不包括其后的维持剂量。这种情况下,只有中纯度或高纯度的第VIII因子血液制品才能满足要求,挽救患者的生命。 这就是成分输血的新时代,据统计先进国家的成分输血率已经超过输血总量的90%。专家们解释说,成分输血就是根据患者病情的需要给予其必要的血液成分,而不是一概输全血,而血液制品行业就是掌握这种技术把血浆中的蛋白质成分一一分离出来,经纯化加工成适合临床治疗用的血液制品,一血多用。 说这个行业特殊,其实主要是指其血浆为原料的物殊性。这里最让人戒备的是安全性的问题,所以国际通例,血液制品只能地产地销。但专家说,自从国家对血源和生产加强管理以后,增加病毒灭活步骤,安全性应该是可以放心的。另外白蛋白已打破地产地销原则,因该产品生产过程中经过巴氏灭菌,安全风险很小。 中国市场在血制品的应用上又有其独特性,需求与西方市场恰恰相反。西方对免疫球蛋白和小品种产品的需求量大,供不应求;而国内恰好相反,白蛋白供不应求,各大公司的白蛋白产品基本上都是100%的产销率,免疫球蛋白则供过于求。留美生物学博士许心雄分析说,这是因为球蛋白和小品种产品在国外预防性用药多,在国内可用可不用的就不用。而白蛋白是某种情况下的必用药品,主要用于纠正因大手术、创伤、器官移植等引起的急性血容量减少
来源:医药网-虎网医药-保健品-资讯网                                      ( 责任编辑:sundy )
   (以上所有文章均免费阅读,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
注意: ·本网站只起到交易平台作用,不为交易经过负任何责任,请双方谨慎交易, 以确保您的权益。
·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发布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戒毒药品和医疗机构制剂的产品信息。
本网站由北京市京泰律师事务所 黄海律师 提供法律支持
广告许可证:京朝工商广字第3030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北京市公安局备案编号:11010502000363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201227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04-0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