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局通报美FDA糖类治疗药物安全性警告情况
来源:-    浏览:   更新时间:2007年02月08日
字体:【 】【收藏本站】【打印】【关闭
要求对已批准上市血糖监测系统进行梳理 据中国医药报北京讯 近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就美国FDA连续发布糖类治疗药物引起血糖监控错误安全性警告的情况,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管局(药品监管局)进行了通报,要求各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对已批准上市的血糖监测系统进行梳理。 据悉,2005年11月、2006年2月和9月,美国FDA连续发布了关于一些糖类治疗药物引起血糖监控错误的重要安全性警告,称接受其他糖类物质治疗的患者存在潜在假性高血糖。这些糖类治疗物质包括口服木糖,注射类的包含麦芽糖、半乳糖药物,含有环糊精(艾考糊精)的腹膜透析溶液产品。 据介绍,目前,有若干种酶技术应用于血糖监测,例如:葡萄糖脱氢酶吡咯喹啉醌(GDH-PQQ)、葡萄糖氧化酶(GDH-NAD)、葡萄糖己糖激酶(GDH-FAD)等。采用葡萄糖脱氢酶吡咯喹啉醌(GDH-PQQ)酶技术的血糖监测系统,由于无法区分葡萄糖和其他糖类物质,从而产生血糖值的假性偏高。医护人员根据血糖假性高值,对患者给予更多的胰岛素治疗,造成低血糖昏迷、不可逆的脑损伤或死亡。而使用其他酶技术的血糖监测方法,如葡萄糖氧化酶(GDH-NAD)和葡萄糖己糖激酶(GDH-FAD),能够区分葡萄糖和其他糖类物质。FDA特别提示,在接受含其他糖类物质的药物治疗时,应避免使用葡萄糖脱氢酶吡咯喹啉醌(GDH-PQQ)的葡萄糖监测系统的产品。 综合美国FDA的上述警告信息,为进一步加强医疗器械监管,避免相关产品在我国造成人体伤害,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要求各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对已批准上市的血糖监测系统进行梳理,对采用GDH-PQQ技术的血糖监测系统所提供的说明书进行复查,增加或更醒目地标注糖类治疗药物对该类血糖监测系统的影响。
来源:医药网-虎网医药-保健品-资讯网                                      ( 责任编辑:sundy )
   (以上所有文章均免费阅读,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
注意: ·本网站只起到交易平台作用,不为交易经过负任何责任,请双方谨慎交易, 以确保您的权益。
·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发布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戒毒药品和医疗机构制剂的产品信息。
本网站由北京市京泰律师事务所 黄海律师 提供法律支持
广告许可证:京朝工商广字第3030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北京市公安局备案编号:11010502000363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201227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04-0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