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进制衡机制是医改成功关键
来源:-    浏览:   更新时间:2006年11月14日
字体:【 】【收藏本站】【打印】【关闭
据证券时报报道,在经济改革中推出的许多制度刚开始被假设为非常完美,但施行后不久就漏洞百出。于是就陷入一个怪圈:不断地立法,不断地修订,最后旧问题未除,新问题更多,甚至有些改革折腾了许多年回到原点。当前的医疗改革就面临类似的境遇。   目前,多数人倾向于英国式大包大揽模式,视美国医疗体系为失调的范例。笔者曾经问一美国教授:“美国人财富如此之多,而医疗却以私人供给为主,这不让中下阶层活得郁闷?”他的看法是:什么样的人配什么的制度,大多美国人喜欢实现自我,不喜欢处处依赖政府的作为,因此,百姓纳税,政府再派发医疗,这在美国人看来,环节众多成本高,而且与他们的生活方式格格不入。但是,医患之间天然信息不对称,难道以盈利为目的的私营医疗机构不会趁机“宰”病人一把?从笔者了解的情况来看,美国这种事还真不少,但绝不像中国这么普遍。原因何在?力量制衡。   美国式医疗体制之中,由于保险公司的介入,患者、医生、保险公司构成一个多方制衡格局,医生下“黑手”的可能性不大。保险公司关心自己的利润,因此会密切关注各个医院医生的开药情况,有些保险公司积累了较多数据,一旦确认哪家医院医生长期开大处方,就会考虑取消其“定点”资格。一旦失去这种“定点”的资格,医院的生存就会成问题,在这种压力下,医生和医院不得不有所顾忌。   代表各方利益的力量制衡,通过动态博弈后形成的正式或非正式的制度安排,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倘不能对此有充分认识,在制度设计中对医生“一枝独秀”未进行制衡,方案难免失败。从这个意义上讲,日前的“重庆民间医改行动”非常值得关注。   由重庆长龙集团主导的“惠民行动”调整了医疗利益分配机制。整个行动,通过终端会员的巨大数量而获得了与医院的谈判权,又通过与医院的合作,获得了与药品供应商的谈判权。消费者无论有无医保,以20元购买一张会员卡即可成为惠民行动会员,此后在任何一家加盟医院看病,都可享受由长龙集团按就诊者药品总费用13.6%支付的现金补贴,而药品的采购以较大比例折扣供应给长龙集团。   据报道,长龙集团在2006年3-9月间,支付的药费直补为772305元,会员患者得到真金白银,医院的收入也有所增加,各方均有收获。这种“草根”行动就是典型的力量制衡机制。有意思的是,当地政府部门对此没有明确表态,但各种调查纷至沓来,其中包括关于其向惠民行动会员支付直补是否涉及“商业贿赂”调查、纳税调查等等。当地一位专家更是称,政府才是公共卫生产品的提供者,也只有政府有这个能力。而当地卫生局有官员更是宣称,“惠民行动”有风险,扰乱了医疗秩序。   笔者不解,按这些人的意思,将医疗完全作为公共服务的1980年代应该是我国医疗制度的黄金年代,那为何我国现在还要兴师动众,借鉴国外经验重塑医疗体系呢?
来源:医药网-虎网医药-保健品-资讯网                                      ( 责任编辑:sundy )
   (以上所有文章均免费阅读,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
注意: ·本网站只起到交易平台作用,不为交易经过负任何责任,请双方谨慎交易, 以确保您的权益。
·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发布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戒毒药品和医疗机构制剂的产品信息。
本网站由北京市京泰律师事务所 黄海律师 提供法律支持
广告许可证:京朝工商广字第3030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北京市公安局备案编号:11010502000363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201227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04-0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