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环内酯类原料药新生代合力推市
来源:-    浏览:   更新时间:2006年10月19日
字体:【 】【收藏本站】【打印】【关闭
  在国际市场上,罗红霉素、克拉霉素和阿奇霉素的单品种年销售额均已超过15亿美元。据西方经济学家预测:到2010年红霉素系列产品的全球市场总规模将达70亿美元以上,市场前景令人乐观。 大环内酯类原料药出口主要集中的品种:硫氰酸红霉素、克拉霉素、阿奇霉素、罗红霉素等。硫氰酸红霉素是出口排第1位的品种,2006年上半年,硫氰酸红霉素占据出口总量的87.30%份额,与2004、2005年相比,出口份额明显增长。国际市场对硫氰酸红霉素的需求缺口较大。2004年我国硫氰酸红霉素总产量已达1050吨,出口约占60%(650吨),主要出口对象为东南亚国家、印度和孟加拉等,其中以对马来西亚出口数量最多(约占我国出口硫氰酸红霉素的7成)。琥乙红霉素与依托红霉素由于价格低廉且上市时间较长,在广大基层医疗单位(尤其乡村医院/诊所)仍有一定市场。如国内最大的红霉素生产企业西安利君集团去年的琥乙红霉素产销量仍高达260多吨,位居全国第一。江苏镇江制药厂、湖南岳阳制药厂、广东台山化学制药公司、四川内江制药、河南天方药业等国内企业的琥乙红霉素产量合计也有近200吨。估计目前国内琥乙红霉素产量在400~420吨左右。依托红霉素全国产量约数10吨。可以肯定,随着罗红霉素、克拉霉素和阿奇霉素等红霉素第二代产品的继续畅销以及已上市和即将上市的疗效更好、副作用更小的第三代红霉素产品(喹红霉素、泰利特等)问世的强力“挤压”效应下,今后第一代红霉素市场将逐渐萎缩。但在我国(以及其他第三世界国家)的低收入人群中,第一代红霉素仍会有一定市场销量,至少在10年内不会轻易退出市场。 第二代热点品种走势: 1.罗红霉素脚步放缓。迄今为止,我国已有15家制药公司获准生产罗红霉素原料药,而制剂厂更多达90家。据悉,国内医院的罗红霉素销售金额已占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40%~50%,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国内头号大环内酯类药品。据有关部门推测,目前,国内罗红霉素原料药年产量大约为180~190吨,其市场已接近饱和。由于国内市场罗红霉素需求量大,故国内所产罗红霉素基本用于内销(出口仅10~20吨)。据统计资料,2004年我国共计生产7亿~8亿粒罗红霉素胶囊(片剂)。但近2年来,罗红霉素市场增长速度趋慢,与前几年罗红霉素年增长20%的高增长率形成鲜明对比。 2.克拉霉素有潜可挖。2000年国际市场上克拉霉素总销售额达12.41亿美元,2005年为15.3亿美元,年增长率为10%。我国从2004年起开始生产克拉霉素,据有关部门估计,去年克拉霉素国内总产量为15~17吨。国内医院中克拉霉素用药量已连续3年猛增,去年全国医院克拉霉素销售额达6.5亿元人民币。由于克拉霉素在我国上市较晚,故仍有一定的市场发展空间,属于一只有潜力的红霉素新产品。 3.阿奇霉素炙手可热。阿奇霉素在国外上市也只有几年时间,但到目前已是国际抗感染药物市场上一只炙手可热的产品。2004年全球阿奇霉素销量已达18.51亿美元。我国在2000年开始试产阿奇霉素。2005年,我国阿奇霉素原料药总产量已达120吨,其中出口占80%。由于阿奇霉素国际市场出口行情看好,国内已有多达20余家企业上马生产。鉴于阿奇霉素在治疗性病方面的特殊优势国内各大中医院均已将阿奇霉素作为常用一线药物。估计阿奇霉素在国内市场的年增长率达20%左右。去年阿奇霉素全国的总销售额超过25亿元,从而成为红霉素系列产品中的后起之秀。据国内医药界权威人士预测,我国国内市场对阿奇霉素原料药的最大容量为80~100吨(目前尚不到1/4),故市场潜力巨大。(来源:中国医药信息网)
来源:医药网-虎网医药-保健品-资讯网                                      ( 责任编辑:sundy )
   (以上所有文章均免费阅读,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
注意: ·本网站只起到交易平台作用,不为交易经过负任何责任,请双方谨慎交易, 以确保您的权益。
·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发布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戒毒药品和医疗机构制剂的产品信息。
本网站由北京市京泰律师事务所 黄海律师 提供法律支持
广告许可证:京朝工商广字第3030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北京市公安局备案编号:11010502000363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201227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04-0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