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呼吁 应客观对待中药毒性
来源:-    浏览:   更新时间:2006年10月15日
字体:【 】【收藏本站】【打印】【关闭
以某单一成分判定中药是否有毒欠科学   ■中药必须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合理用药   针对备受关注的“英国中药事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有关负责人日前表示,国际上往往以某一单一成分是否有毒来判定中药药材是否有毒,这是欠科学的。   同时,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中药来自天然,无毒或毒副作用较小,这种认识是不全面的,实际上部分中药材有一定毒性,国家药典2000年版记载有毒中药71种。   这位负责人表示,中药在临床上的应用是采用复方,配伍讲究“君臣佐使”,“相使相须相畏相反”,“七情六合”,还有配伍禁忌的“十八反”、“十九畏”等。中医临床上用“毒”之妙在于增效减毒、趋利避害,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中药饮片炮制就是增效减毒的一种手段;在中医临床中,通过组方配伍,也可达到增效减毒;有些毒性成分在安全剂量下,可以发挥较好的治疗作用。应以科学的态度客观对待中药的药效和毒性。   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曹洪欣说,有效性和毒性是绝大多数药物同时具有的双重特性,关键是合理用药。患者不要擅自使用中药处方药,也不能加大用药剂量,或延长用药时间,必须在医生辨证论治的基础上,正确使用治疗药物。   针对国际关注的马兜铃酸问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01年设立了科技重大项目“含马兜铃酸中药安全性评价研究”,组织中国中医科学院等3家单位联合攻关,明确中成药的量—效、量—时—毒关系,探索有毒成分的体内代谢行为,制订中药的“毒性成分”限量标准、安全用药剂量和用药周期等,总结出合理用药的规律性,为中药合理运用的安全性提供科学依据。   “十一五”期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将继续加大中药临床应用的安全性评价研究,研究中药复方配伍减毒、炮制减毒增(存)效的科学性,澄清含“毒性成分”中药材与中药复方的关系,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来源:医药网-虎网医药-保健品-资讯网                                      ( 责任编辑:sundy )
   (以上所有文章均免费阅读,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
注意: ·本网站只起到交易平台作用,不为交易经过负任何责任,请双方谨慎交易, 以确保您的权益。
·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发布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戒毒药品和医疗机构制剂的产品信息。
本网站由北京市京泰律师事务所 黄海律师 提供法律支持
广告许可证:京朝工商广字第3030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北京市公安局备案编号:11010502000363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201227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04-0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