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底价大包 彻底完了?
来源:-    浏览:455   更新时间:2018年04月26日
字体:【 】【收藏本站】【打印】【关闭


据知情人士透露,近日,福建省医保办主任詹积富在一会议上提出,医保支付改革是福建医改下一步的重点工作,同时,再次明确严厉打击骗取医保基金的各种行为。

▍医保支付改革,加速推进

早在2017年6月28日,国务院颁布《关于进一步深化基本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强调其重要性和急迫性,将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提到了新的高度。

在今年3月13日,大部制改革落定,国家医疗保障局横空出世。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顾昕此前对赛柏蓝表示,医保局的成立,将极大的促进上述文件的落实推进,加快医保支付改革。

作为医改明星的福建省,近两年来其对于医保支付方式的改革,同样非常值得关注。

去年3月8日,福建省发布《关于公布药品联合限价阳光采购医保最高销售限价和医保支付结算价有关问题的通知》,打响了医保支付改革“第一枪”。

在这份最新的省级药采方案中新增了两个价格,第一个为医保的最高限价,第二个为医保的支付价格。按方案,最高限价超出的部分今后将由医院承担,而医保支付的价格和最高限价之间的价格将由患者承担。

此外,在去年12月,福建省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印发福建省“十三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的通知》,明确将发挥医保基础杠杆作用,挤压药品耗材流通和使用环节以及医院“控费”堵浪费所产生的空间。

通知要求,改革医疗服务定价方式,逐步减少按项目定价,推行按病种收费为主的多种收费方式并存的医疗服务价格管理模式,在省属公立医院实施100个病种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按病种收费和支付改革范围,力争新增500个病种。

有专家表示,在全国医保基金普遍吃紧的形势下,福建省先试先行的探索,改变了以往医保部门单纯作为费用支付方的角色定位,开始发挥医保议价功能对总体医疗成本的影响。这是今后医保管理必然要践行的一条途径。

事实上,现在的情况就是这样。对于药品采购工作究竟规谁管的问题,此前出台的国家机构改革方案给出了答案——将由医保局全盘接手。

医保局接手药品采购工作,一方面体现了“谁付费、谁操盘”,尽可能实现30天回款;另一方面,在现实的医保资金下,将采取药品中标价格与医保支付标准紧密捆绑的方式,进一步降低虚高药价,以实现各方利益最大化。

▍底价大包,彻底完了!

据透露,在上述会议上,詹积富还明确指出,要严厉打击骗取医保基金的各种行为。

那什么是骗取医保基金呢?他举例,如药企大包的产品底价只有3元,但是投标的报价却是60元,这就是骗取医保基金。

“大包”在医药营销中是一个特定的名词,在以往,很多医药代表走上医药营销的道路职业上的发展,无非是转变为“职业经理人”或者“大包、小包”。

大包模式是指将营销的业绩完全与销售额挂钩,包括营销人员(含医药代表)的工资、日常开销、促销费用等。简单的说,就是将营销价值链所有的费用打一个包,交给营销参与者让他们自己完成价值增值的过程。小包就是再负责其中一个环节,如促销上量等等。

上文我们所说的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是从按项目付费为主的后付制,改成以打包付费等预付费为主的多元支付方式并存的格局,这其中最核心的就是要实行按病种付费。

按病种付费采用的是费用总额打包制的计算方案,这意味着耗材、药品将会成为医院的成本费用,而非收入。医院、医生在医保支付改革的约束下,将由过去追求回扣,改变为追求药品的性价比。在这种情况下,医院的用药结构将发生,价格虚高的药品将逐渐被性价比高的廉价药品所替代。

此外,在两票制政策下,药企同样需要进行营销模式转型、升级。在“两票制+营改增+金税三期”新环境下,底价模式彻底完了,高开高返模式来临。同时,伴随而来的,是增加税费如何分摊、大量佣金如何兑付、大量票据如何合法合规?对于这些问题,很多药企确实没法解决。而其中受影响最大的,就是大包模式运营的药企。

可见,在如今的竞争环境下,药企之间的竞争规则将发生根本改变。“高定价、暗回扣”的营销模式,也将彻底走不通了。

这两年的两票制,让以往的医药底价大包趋于萎缩,而当前正在推进的医保支付改革,将再补刀,可以说,底价大包算是彻底玩完了。



来源:医药网-虎网医药-保健品-资讯网                                      ( 责任编辑:sundy )
   (以上所有文章均免费阅读,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
注意: ·本网站只起到交易平台作用,不为交易经过负任何责任,请双方谨慎交易, 以确保您的权益。
·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发布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戒毒药品和医疗机构制剂的产品信息。
本网站由北京市京泰律师事务所 黄海律师 提供法律支持
广告许可证:京朝工商广字第3030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北京市公安局备案编号:11010502000363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201227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04-0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