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日,记者从省卫计委获悉,浙江省《关于在全省公立医疗机构药品采购中推行“两票制”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意见》)正在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详情〉〉
《意见》提出,在公立医疗机构药品采购中推行“两票制”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医药产业健康发展的重大举措。
那么,什么是“两票制”?“两票制”将对药价带来什么改变?作为公立医院改革的先行省份,浙江如何控制药价?
为此,记者采访了省卫计委相关负责人、相关医院和药品流通企业。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将受益
根据《意见》,“两票制”是药品生产企业到流通企业开一次发票,流通企业到医疗机构开一次发票。记者在走访了相关药品流通企业后了解到,“两票制”将精简过去药品流通的中间环节,将使基层卫生机构收益颇多。“两票制推行后,药品流通将从过去的链条式,精简为扁平式。”该企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通过扁平式的流通,一些急救类、紧缺类用药将更快速从城市的正规药品流通公司抵达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这位负责人告诉记者,在过去,药品配送、入库,再经地方逐级周转,一盒药从流通公司到基层可能需要三四天。但今后,药品的流通时间将会缩短。
近年来,随着全民医保和分级诊疗制度的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药品需求也更快速地反应在了药品流通公司的药品流通平台上,越来越多基层百姓能够用上放心药。
《意见》提出,建立省药械采购平台“票据维护及查询系统”,健全药品网上采购信息、发票信息、随货通行信息等,方便生产、流通企业和公立医疗机构实施票据电子化传输、查询、验证和追溯。
记者了解到,随着追溯系统的完善,药品的流通环节也将被实时跟踪。
控制药价浙江先行,部分医院药占比近30%
今年3月,国务院医改办主任、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王贺胜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在公立医疗机构药品采购中推行“两票制”,是现阶段降低药品虚高价格、治理药品市场乱象的一项重要措施,目的是压缩药品流通环节,使中间加价透明化,进一步减轻群众用药负担。
记者了解到,在控制药价方面,浙江早已先行。
在省人民医院,一位病毒性肝炎患者给记者算了一笔“帐”,他需要常年服用的一种抗病毒性肝炎药物近日降价3.3元,按照每月两瓶的用量,每年他可以节省用药开支158.4元。
百姓用药负担的不断降低,得益于近年来浙江省药品零差率、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和药品谈判议价等措施的深入。
作为医改的先行省份,早在2014年,我省就已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公立医院除中药饮片外,所有药品的零差率销售。
省卫计委的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推行药品零差率以来,药品变成医院的成本来源,因此医院在合理用药上的内生动力不断增强。”
在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和药品零差率政策的共同作用下,我省公立医院的药占比正在降低。记者还了解到,我省部分公立医院的药占比已经接近30%。
此外,我省从2015年7月起实施药品集中采购相关改革,建立了全省统一的信息流、商流、资金流“三流合一”网上药品采购交易平台,这一平台在降低虚高药品价格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三流合一”平台如何运作?记者在省人民医院药学部看到,在这一平台上,除了药品的信息流、商流之外,资金流也可清晰追踪。医院药剂科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和‘网购’一样,所有的药品采购都在网上平台交易,保证了药品采购相关信息的公开、透明。”
省卫计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全省各级各类采购主体(医疗机构共同体)全面开展谈判议价工作,也将使我省百姓用药负担整体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