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2月14日电(记者靳晓燕、刘江伟、刘博超)“开展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活动,可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特点和接受程度,设计恰当的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模式。比如,学龄前儿童以兴趣吸引为主;小学阶段以接触体验为主,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中学阶段以探索思考为主,开阔自身视野,提升道德修养。”14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在“中医文化进校园校长研讨会”上表示。
由创新人才教育研究会、中国妇幼保健协会主办,创新方法研究会、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联合总校协办的“中医文化进校园校长研讨会”14日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大中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专家学者、教师参加了研讨会。中医药学是我国国粹,《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也明确提出要“推动中医药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进家庭,将中医药基础知识纳入中小学传统文化、生理卫生课程”。
与会校长和专家学者,围绕“中医药文化进校园-中医养生保健手法进校园”的主题进行了深入研讨。大家认为,中医药文化进校园,不仅能普及中医药知识,助力青少年的健康人生,而且能将中华传统文化在青少年中发扬光大,增强文化自信;根据中小学生的身心发育特点,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可从普及推广中医养生保健手法切入,在教学内容的遴选、教学方式的实施上,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注重科学性、实用性、通俗性和体验性。基于共同的认识,与会代表发出了“中医药文化及推拿等养生保健技术进学校、进课堂、进教材”的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