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年中医药更好地服务群众健康
来源:-    浏览:441   更新时间:2017年01月16日
字体:【 】【收藏本站】【打印】【关闭

    为了深度解读全省卫生计生重点和亮点工作,本报特设深读版面,紧扣卫生计生中心工作和全局性问题,进行剖析、分析和阐述。本期从六个方面就全省中医药行业的的亮点和成就加以解读,以(读者。 ——编者按

  中医药是我国独特的卫生资源、潜力巨大的经济资源、具有原创优势的科技资源、优秀的文化资源和重要的生态资源。刚刚过去的2016年,我省中医药事业依旧得到了稳定、快速、健康的发展,也得到了社会、群众的关注。
  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回顾2016年我省中医药行业的六大亮点,同时,也期盼我省中医药有一个更加灿烂和辉煌的将来!
中医药文化——
以文化引领事业变成现实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和人文精神,是医学与文化的完美结合。我省作为儒家文化和中医药学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中医药发展历史悠久,中医药文化氛围浓厚,群众基础雄厚,发展潜力巨大。省卫生计生委、省中医药管理局高度重视中医药文化建设工作,在全国率先提出了“以中医药文化引领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有力促进了中医药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在刚刚过去的2016年,我省中医药文化建设环境不断优化,中医药文化建设平台不断完善,中医药文化宣传普及活动不断拓展,中医药文化内涵研究与传承保护不断深化。
  2016年,通过坚持中医药文化引领事业发展的战略作用,我省持续抓好《山东省中医药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的贯彻落实。一是面向全行业,传承中医药文化精髓,增强中医药文化自信和自觉。在无棣召开中医药文化建设工作推进会,在东阿召开全省中医药文化科普宣传骨干培训班,组建了全省中医药文化科普巡讲专家团,出台了《山东省中医药文化建设评估标准体系》,在全省中医药人才培训项目和继续教育项目中设置中医药文化专题,在全行业增强中医药文化自信和自觉,初步建立了中医药文化建设长效机制。二是面向全社会,加强中医药科普宣传,深入开展中医中药齐鲁行活动60余场,培训基层医生6000余人次,义诊群众2万余人次。大力开展齐鲁文化与中医药文化研究,不断规范我省电视频道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节目,宣传效果和覆盖范围不断提高。实施了2016年中医药文化健康素养调查项目。
  记者了解到,“十三五”期间,我省将继续坚持文化引领,加强中医药文化宣传与普及,使中医药文化对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引领作用更加突出。在中医药行业倡导“大医精诚”理念,使中医药从业人员的人文素养和医德医风明显提升,以中医药文化深化工作内涵、彰显特色优势,中医药机构发展方向更加明确,特色优势发挥更加突出。同时,在全社会弘扬普及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提升全民中医药健康素养。
中医药改革——
创造医改“山东中医样本”
  记者了解到,2016年,在深化医改工作中,我省中医药参与度不断深化,实现了深化医改中医药“不缺位、有特色、见成效”。中医药系统创造了不少典型和亮点,如我省开展的“感冒首选中医药”工作、兖州市中医医院在全国率先开展“先看病后付费”服务模式等,都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树立了我省中医药系统敢于探索、勇于改革的良好形象。
  深化中医优势病种收费方式改革。大力推广中医优势技术,分期分批组织医务人员培训,选派业务骨干到山东省文登整骨医院进修。今年以来,共组织150余名技术骨干参加理论培训,分4批组织全省30余名业务骨干参加进修。制订监测评估方案,印发《关于开展中医优势病种收费方式改革监测评估工作的通知》,建立监测评估制度,将第一批改革试点病种在全省推开。这一收费方式改革,取得了患者得实惠、医保减负担、医疗机构增收入和中医药优势充分彰显四方共赢的效果,被新华社记者称为诠释“中国式”医改的“山东中医样本”。与此同时,我省的改革探索得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部门的充分肯定,并将我省主要做法列入《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关于进一步推广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经验的若干意见》,提出:“在提高中医医疗服务价格、体现中医药技术劳务价值的基础上,合理确定中医按病种支付标准”。目前,我省17个市均已出台改革文件。改革以来,采用中医优势技术治疗的病例数大幅增加,相较于西医治疗手段,节约医疗费用6700余万元,医保基金减少支出2700余万元。
  同步推动公立中医医院综合改革。明确我省公立医院改革中医药政策,推动县级公立中医医院全部纳入改革范围。召开省属(管)公立中医医院座谈会,了解改革准备情况以及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积极协调省物价局等部门落实保留中药饮片加成、药占比不计中药饮片等政策。在省属(管)城市公立医院改革的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方案中,协调增设了中医辨证论治费和中药饮片调配费,并调整了中医肛肠等24项中医医疗服务价格。仅增设的中医辨证论治费和中药饮片调配费,每年可为全省中医院增加价格补偿800多万元。
  推进社会力量举办中医。印发《关于推进社会办医发展中医药服务的实施意见》,明确了社会资本发展中医药服务的倾斜政策,将济南市和临沂市作为社会办中医试点市,力争在理念、管理和政策上有所突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医药健康管理项目目标人群覆盖率不断提高。截至2016年9月底,全省65岁以上老年人中医体质辨识覆盖率达到41.72%,0-36个月儿童中医调养指导服务覆盖率达到63.04%,均提前完成国家40%的任务要求。
中医药服务——
可及性显著增强
  在刚刚出台的《山东省中医药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我省提出要“到2020年,实现人人基本享有中医药服务”,中医药服务的可及性显著增强。
  2016年,我省中医医疗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这一年,随着蓬莱市中医医院顺利通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中医医院评审,我省三级中医医院达到34家。通过开展大型中医医院巡查工作,有效促进了三级中医医院服务质量、中医特色、管理水平和患者满意度的“四个明显提升”。同时,举办了全省中医医院急诊培训班,全省112家中医医疗机构急诊科骨干153人参加培训;加强医疗机构中药饮片管理,启动专项检查提高中药饮片管理水平,其中,省级复核检查169家,市级复核检查494家,县级检查1646家;加强综合医院和妇幼保健机构中医药工作,深入实施全省综合医院和妇幼保健机构中医药工作专项推进行动,积极创建全国综合医院和妇幼保健机构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莱芜市人民医院等4家机构顺利通过国家现场评估,我省示范单位数量达到31家。
  这一年,通过印发《山东省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十二五”总结评估方案》,对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进行了总结评估。记者了解到,与提升工程实施前相比,我省设置中医科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增加18.5%,设置率达到97.7%。设置中医科的乡镇卫生院增加8.2%,设置率达到97%。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分别达到97.29%、97.4%、83.37%和71.04%,均较提升工程实施前有了大幅提高。完成2015年度基层医疗机构中医馆项目和2016年度中心卫生院国医堂项目的考核评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建设中医药综合服务区(中医馆、国医堂)的数量分别达到346个和1255个,覆盖率分别达到72.38%和81.34%,总覆盖率达到79.22%。与此同时,全省17个县级中医医院成为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能力建设项目单位。另外,我省获得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称号的设区市达到5个,县(市、区)达到67个,位列全国第二。
  根据《山东省中医药发展“十三五”规划》,今后我省将加快发展中医医疗服务。如加快完善覆盖城乡的中医医疗服务体系,确保每个设区市至少设置1所市办中医医院、原则上每个县级区域设置1所县办中医医院,推动地市级以上妇幼健康服务机构设置中医妇科和中医儿科,到2020年非公立中医医疗机构提供的中医服务量力争达到20%;争创20个左右国家级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促进院内中西医临床科室和救治康复等技术的全面协作。
中医药特色——
探索创新得到国家认可
  2016年12月18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召开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经验交流会,我省威海市在会上做了典型发言。这也标志着威海市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建设主题和重点任务,以及当地的探索创新得到了国家的认可。
  与威海一样,随着2016年1月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青岛市紧紧围绕“建立中医药健康服务业发展协调机制”这一试验主题,聚焦主题、突出重点,立足“高起点”,对接“高标准”,追求“高效率”,构建政府引领统筹的组织协调机制,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促进中医药健康服务业快速发展,做到了真试验、真改革、出真效。
  威海、青岛两地成绩只是我省中医药工作在2016年的一个缩影。2016年,我省通过加强中医药重点专科建设,完成省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项目第四批155个中医药重点专科建设单位的评审验收,又确定150个“十三五”中医药重点专科建设单位,同时在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枣庄市中医医院、泰安市中医医院等单位开展中医诊疗模式创新试点。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整合多专业综合服务技术,将传统康复与现代康复诊疗技术融合。枣庄市中医医院将针灸科与非针灸科室设置在同一病区,使针灸科与其他临床科室之间深度融合。泰安市中医医院脑病中心开展了“内、外、康复一体”的中医诊疗模式,探索了“护理、养生、医疗动态结合”的诊疗模式。
  “十三五”期间,我省将加快发展中医养生保健服务,进一步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如实施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形成中医养生保健机构与医疗卫生机构协同发展的中医养生保健服务网络,确保到2020年所有二级以上中医医院设立治未病科、30%的妇幼健康服务机构提供治未病服务,所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50%的村卫生室开展中医健康干预服务。将中医药优势与健康管理相结合,以未病先防为前提,以慢性病管理为重点,探索融健康文化、健康管理、健康保险为一体的中医健康保障模式。
中医药教育——
以传承为根本人才培养迈上新台阶
  去年12月,我省出台了《山东省中医药发展“三经传承”战略实施方案》,进一步促进经典著作、经典方剂、经验心得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记者了解到,提出并实施中医药经典研读、经方运用和经验传授的“三经传承”战略,在全国尚属首例。
  其实,在《实施方案》出台前,我省就围绕“三经传承”作了文章。一是加强中医药院校教育。为强化中医类专业招生管理和人才培养,组织修订完善《全省高等中医药院校临床教学基地建设标准》,提高中医药在校学生临床实践能力和中医素养。二是加强中医药师承教育。继续实施全省五级中医药师承教育项目,对第一批继承人进行了结业考核,强化其他批次继承人过程管理,委托山东中医药大学举办继承人集中培训12期,继承人临床水平有了较大提升。加强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流派工作室管理,建设龙砂医学流派五运六气传承推广工作站3个,带动了单位传承。三是高层次中医药人才成效显著。我省3名中医药教师荣获全国高等学校中医药教学名师称号。会同省人社厅评选山东名老中医10名,山东名中医药专家80名,山东基层名中医120名,向国家推荐国医大师人选2名,全国名中医人选4名。四是组织开展中医药继续教育。举办国家级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42项,省级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197项,全面启动中医药继续教育信息化管理工作和中医经典远程教育,举办全省中医医院院长、临床骨干、财务、中药炮制等各类训班10余期,累计培训中医临床技术骨干4万余人次。委托山东力明职业学院组织开展乡村医生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43期,培训全省乡村医生8000名。
  根据《山东省中医药发展“三经传承”战略实施方案》,我省将组织实施“三经传承战略十百千万工程”:出版中医经典研读培训系列教材10部,中医经典远程教育全面普及;筛选具有推广价值的中医经方100首,进行深入研究,扩大适用病种,拓展应用领域,齐鲁中医药单方验方、诊疗技艺得到系统挖掘整理、评估遴选,经方验方综合信息数据库基本建成,开发利用取得阶段性成果;深入开展中医药五级师承教育,培养师承骨干人才1000名,建设国家级和省级名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100个,中医药学术流派和民间祖传技术得到传承和推广;组织开展县(区)级中医药骨干人才与乡村医生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项目,培养2000名县(区)级中医药技术骨干,培训“能中会西”的乡村医生1万名。
中医药创新——
服务领域得到新拓展
  2016年,我省中医药服务领域得到新拓展——通过在治未病中发挥主导作用、在重大疾病治疗中发挥协同作用、在疾病康复中发挥核心作用、在养老旅游中发挥支撑作用,中医药不断拓展健康服务领域。
  随着与省旅游发展委开展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基地、项目)申报工作,我省共申报示范区2个、基地15个、项目57个。与省旅游发展委联合出台下发了《山东省中医药健康旅游基地建设的指导意见》,开展了全省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评选工作。我省还进一步完善中医医院“治未病”科建设,发挥龙头作用,启动省中医医院“治未病中心”,组织开展2016年山东省中医药服务百姓健康行动之膏方推广活动,驻济10余家大型医院同时参与,进行中医义诊及养生保健咨询、中医药科普知识宣传等活动。举办2016年膏方应用培训班,培训全省业务骨干230余人。记者了解到,今后我省将进一步推进中医药治未病工程,加强各级中医医疗机构治未病科内涵建设,总结推广可复制的医疗机构治未病服务模式。研究制订针对特定健康状态人群的中医治未病调理方案,转化、遴选治未病特色辨识评估、干预及评价技术方法。开展中医养生保健基地建设,加强对基地建设工作的调研督导。以慢性病为切入点,在社区探索防治结合的“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健康服务模式及社区与健康管理组织合作的形式和机制。着力推进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扩大中医药服务领域,充分发挥中药膏方、中医体质辨识等特色技术在预防保健服务中的作用。继续发展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鼓励二级以上中医医院与养老机构开展不同形式的合作,有条件的中医医院开设老年病科,增加老年病床数量,开展老年病、慢性病防治和康复护理,为老年人就医提供优先优惠服务;探索设立中医医养结合机构,建设一批医养结合示范基地。继续支持中医药健康旅游服务。推动旅游业与中医药健康服务业深度融合,加强中医药健康旅游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创新中医药健康旅游发展模式,开发和丰富中医药健康旅游线路和产品;开展省级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建设,积极创建国家级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基地、项目),培育在国内具有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的中医药健康旅游品牌。
来源:医药网-虎网医药-保健品-资讯网                                      ( 责任编辑:sundy )
   (以上所有文章均免费阅读,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
注意: ·本网站只起到交易平台作用,不为交易经过负任何责任,请双方谨慎交易, 以确保您的权益。
·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发布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戒毒药品和医疗机构制剂的产品信息。
本网站由北京市京泰律师事务所 黄海律师 提供法律支持
广告许可证:京朝工商广字第3030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北京市公安局备案编号:11010502000363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201227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04-0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