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是什么?千百年来,国人凝聚出共识:健康是福。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当一个拥有13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大国跨越基本解决温饱的历史阶段,保障健康、促进健康成为治国理政的崭新课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上不断取得新进展。2014年4月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在自治区党委常委(扩大)会议上提出,全面深化改革要真改真干真见效,让群众感受到变化,要向改革要动力、要活力、要红利、要效果。
深化医改,成为老百姓(603883,股吧)的健康红利。 分级诊疗,优势医疗资源下沉
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以来,自治区强化“群众第一、民生优先、基层重要”的理念,始终把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公立医院改革一直以来都是医改的瓶颈之处,从2010年起,自治区在乌鲁木齐市和克拉玛依市进行试点改革,全面推进各项便民惠民措施。
在克拉玛依,安全感和踏实感让刘延华生活得很幸福。
社区医院的“健康档案”成了整个家庭的“定心丸”。“我们家族有遗传高血压,因为家人平时不在一起生活,健康情况一直交由各个社区的签约医生负责管理。在社区医生的指导下,我和家人都很健康。”刘延华说,从2008年起,自己和家人就很少去大医院就诊了。
除了刘延华,克拉玛依市30万人正陆续成为分级诊疗的受益者。
2008年前,克拉玛依市社区卫生工作存在设备配置较低、人员配备不足、政策机制不完善等问题,无论大病小病,市民都喜欢去综合医院治疗。
2008年9月,克拉玛依市推行社区卫生综合改革,将原隶属于各家医院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移交政府,实行属地化管理,建成了“15分钟就医圈”,社区卫生服务网络覆盖率达到100%。
那时,分级诊疗的概念尚未提出,克拉玛依将双向转诊作为破解“看病难”的关键。
“大病去医院,小病在社区,康复回社区”的构想很美好。不过,市民在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就诊的热情不高怎么办?克拉玛依市规定,市民只要在社区卫生服务机 构就诊,就能免收普通门诊挂号费、诊查费和肌肉注射费;社区医生拥有“大处方”权,可以为慢性病患者开一个月的药;开展了全科服务团队管理、中医药服务、 关爱生命活动以及社区慢性病防治等特色服务。
患者不愿转诊,喜欢直接到大医院治疗怎么办?克拉玛依市实行转出医疗机构负责制,对于需要转诊的患者,社区医生主动负责预约联系转诊事宜,做到无缝对接,方便患者。经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签约全科医生转诊、预约挂号的患者,可优先获得三级医院的门诊与住院服务。
2010年新疆按照先行试点、逐步推开的原则,在乌鲁木齐市和克拉玛依市率先推进公立医院改革。
2014年,克拉玛依市被列为全国公立医院试点城市,卫生信息化进一步发展。城乡居民健康档案平台和克拉玛依市社区卫生统一监管平台打通数据壁垒,让各级医疗机构之间转诊信息通畅、路径最优;建成了对内辐射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及服务站,对外连接北京、上海、武汉等全国知名三甲医院的市级远程医疗服务平台。
社区卫生服务人数五年增加一倍。2月26日一大早,赵琴来到克拉玛依市天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看病。全科医生杨红熟练地为她把脉并进行针灸治疗,一套治疗做下来,用时近四十分钟。
“我很信任社区医生,现在只要身体不舒服,我都会来社区看病。”53岁的赵琴家住和平小区。两年前,她大病小病都到市中心医院就诊,直到社区医生治好了她朋友的面瘫,她开始信任社区医生的医术。
“社区医生敬业、负责,给我看一次病愿意花几十分钟的时间,还会定期给我打电话询问病情,这可是在大医院享受不到的服务。”市民许盛谦赞不绝口,他还当起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义务宣传员,劝大家“有病先找社区医生”。 健康服务业不断发展
在2016年自治区卫生计生委的工作计划中,自治区分级诊疗试点计划覆盖全区70%的地区。
“您要挂高血压科祖菲亚医生的号?她今天号已满,您看我帮您预约明天可以吗?”2013年12月3日下午,自治区人民医院门诊分诊护士黄春梅耐心地回复患者。
征得患者的同意后,黄春梅将患者递来的就诊卡一刷,电脑显示出患者信息:“穆太力甫·玉素因,54岁……”她用鼠标选定高血压科——祖菲亚·阿不力克木,一点预约键,信息自动生成,前后不超过30秒。
“给您预约了明天第9号,不用那么早来,下午4时带着就诊卡和病历来就行。下次您要是看病,还可以打电话预约,这是预约电话,您留好。”黄春梅交代完事项后递给患者一张电话预约卡。
刚送走这位患者,诊室递出一张绿色的“预约挂号通知单”,上面写清了时间和专家名字,并附上了医生的签名。
黄春梅说,“这是诊间预约,就是医生在给病人看完病后,帮助患者确定下次复诊时间或者是预约其他医生。医生有时忙不过来,就由我们来帮助患者完成预约。”
这样的分诊预约台,医院设立了16个,都有专人为患者预约挂号服务。在一楼大厅还有一个门诊预约的挂号窗口。“我们这个窗口专为预约挂号的病人服务,帮 助他们办理就诊卡、预约医生。”窗口人员古丽菲亚·玉素甫解释,“实行了预约挂号后,虽然工作量有些增加,但的确是方便了患者。”
妇产科护士长王霞指着大厅说:“以前每天这里都有许多排队的孕妇,有时人一多,连坐的地方都没有,现在大家都按预约时间来,按顺序坐着候诊。这样的环境,我们也感觉很舒服。”
电话预约挂号的程序是什么样,在自治区人民医院外科楼16楼,有两间办公室门上挂着“预约组”和“回访组”牌子。负责人马玉兰说,这两间办公室,一间是 接听全疆患者预约挂号,另一间负责电话随访,为出院病人做延伸服务。“一天要接三四百个电话,为患者预约2个月以内的普通号和专家号。患者只需要提供姓 名、年龄和电话就可以。”马玉兰说,如果遇到专家临时停改诊,就要随时跟患者联系,打电话询问对方是否可以接受相同资历的医生。
预约的过程全部是电脑操作,录入信息号码后就自动生成,“加塞”是不可能的。在办公室的另一端,放着一个大书架,有很多医学书籍。“接线员也是医学专业出身,平时也需要多积累一些医学知识,在给患者选择就诊科室和调查随访中会用得着。”接线员何燕说。
2016年,自治区研究制定社会办医的政策措施,开展医师多点执业试点,出台医师多点执业管理办法和检查检验结果互认规定。基本建成全区统一预约诊疗平台,已有10家医疗机构接入并运行。
新医改通过预约诊疗服务、错峰、分时段诊疗、合并服务窗口等措施,简化就医手续,有效改善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各试点单位也摸索总结出一些方法,为患者带来了更多实惠。
新疆共有县级公立医院82所,其中国家级和自治区级试点医院51所。目前,试点医院的改革工作已全面展开。各试点县级公立医院在破除"以药养医"瓶颈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并取得了一定成效,这为新疆全面启动县级公立医院的改革奠定了坚实基础。
近年来,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建立无疑也大大减轻了群众用药负担,基本药物价格比改革前下降了30%左右。新疆12个国家级试点县实施了药物零差率销售政策,国家为每个试点县下拨了“以药补医”资金300万元。
针对新疆地广人稀、优质资源不足、分布不均衡等问题,新疆还大力推行远程诊疗,特别建立了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自治区人民医院两个远程会诊中心, 覆盖全区250余个医院开展远程会诊,实现了县县通,并逐步拓展延伸到乡镇,全区累计会诊病例已经达到11.5万余例。远程诊疗的开展,使全疆老百姓,特 别是边远地区群众就近就能得到高水平的医疗服务。 医疗人才队伍建设得到加强
地域偏远、经济欠发达、优质医疗资源匮乏、人才引进难……一连串困难制约着边疆基层一线的医疗服务水平的提高。解决边远地区广大农牧民的看病难题,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点。
木桶原理告诉我们,决定事物发展的关键因素,不是最长的那块木板有多长,而是最短的那块木板有多短。如何摆脱现实困难,用全新的思路探索基层医疗发展的新路径,是我们当下亟待补齐的短板。
在和田市人民医院,每年都有自治区级的专家义诊,每到这个时候,前来看病的患者排成了长龙。
想得到更高水平的医疗服务,更信任专家,这是病人的普遍诉求。
基层人才不足,是制约基层医疗事业发展的瓶颈,引进外来人才,对在岗医生进行专业化培养,是近几年很多基层医院的做法。
毕业于河南省新乡医学院的张明花,目前在皮山县人民医院工作。远离家乡,赴新疆工作,对她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张明花说:“毕业后,我在家乡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当时我在网上看到了皮山县人民医院的招聘启事,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来到了新疆。”
不同的生活环境让张明花适应了很长一段时间,令她没有想到的是,皮山县人民医院为她提供了很多学习和锻炼的机会。
张明花考入皮山县人民医院后,医院分给她一套廉租房和一辆自行车。“房间里的生活设施样样齐全,比家里的条件还好。医院承诺会报销我大学期间90%的学 费,这让我很惊讶。工作后的培训机会也很多,我的实际操作机会也比家乡的同学多,这里非常锻炼人。”张明花说,“在职称制度上,自治区也对基层一线的医务 人员职称评审工作稍作倾斜,着重强调基层医务人员的服务能力,在学历、资历、论文等方面放宽条件。特别是针对偏远农牧区,设置农牧区卫生系列高级专业技术 职务,在全疆农牧区范围内有效,享受高级职称各项待遇。”
2016年,自治区继续加强卫生 计生专业骨干培养和高层次人才引进,争取专项经费2225万元,实施自治区医药卫生人才推动工程。深化医教协同,设立235个住培专业基地,开展 “3+2”模式助理全科医生培训工作,累计培训各类师资、学员6930人。让老百姓充分享受到医改的红利,让每一个家庭沐浴政策的阳光,新疆医疗事业,正 以稳健的姿态,迈着从容的脚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