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期的一次赴美国出差中,长途转机20小时,加之本身就因为缺乏运动等处于亚健康状态,我在抵达美国阿肯色州时,右脚已肿得犹如“猪蹄”一般,只要一着地就钻心地疼痛。
在朋友Peter的热心陪同下,我来到距离入住的酒店车程七八分钟的最近的一家医院。真实地体验了一把“医药分离”制度下的美国医疗体系和服务,以及若无医疗保险能让人瞠目结舌的昂贵医药费。
我认为,“医药分离”无疑是一种进步。这一制度,对完善的分级医疗服务和医保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5个医护人员围着转
我来到医院时已接近凌晨,此时只能看急诊。在一个类似挂号间的地方,我先填写了基本资料,这与中国的医院流程一致。
而之后的整个过程就让人感受到中美就医的大相径庭。与在中国医院在挂号后直接就面对医生不同,在美国的医院,从挂号到见到医生,甚至还仅仅是医助,要经过好几个中间医护人员,服务极为讲究和细致。
首先,在挂号的过程中,这个并非护士的人员就开始询问我的病情,我描述了一次乘机过程,并展示了我的脚。随后我进入了就诊室,按照中国就医的思路,我以为我见到了医生,结果发现根本不是,这是一位初级护士,他又仔细询问了我所有的个人资料,甚至包括身高、体重等。
在美国生活的一位朋友Peter告诉我,这是常规。
随后我被安排在急诊室的床上,初级护士要求我换上病人专用的衣服,在我的认知中,只有住院病人才需要穿病号服,不过Peter说:“这也是常 规,你看过急诊室故事这类美剧吗?在美国,哪怕是一点小病,都必须要做全部检查,因为美国医生相信机器测试的结果,而不是望闻问切。”
于是我换好病号服躺在病床上,初级护士开始在我身上夹上各种仪器,比如心电图等,“全副武装”后的我看起来非常像ICU的重病号。
然后开始抽血,整整5~6试管!我印象中好像全套体检的验血也不过如此。
初级护士说,这是正常流程,因为必须检验多项指标。验血完毕后,初级护士告诉我:“你要不要看电视?”
我当时没有听懂,怎么就跳跃到看电视了?
原来,在检测结果没有出来以前,医生无法做任何判断,只能等!等待期间如果无聊,就看电视。
还没有倒过时差的我选择小睡,大约2小时后验血结果出来了,此时我终于见到了值夜班的医生或是医助,他和我说了五分钟的话,大致意思是我的主要指标并无问题,应该就是普通水肿,给我打了一针消肿针后便结束了。
不过,第二天我的脚并未见好,由于之后还有大量工作,因此在国内专业医生朋友的建议下,我决定再去一次医院,且专业人士建议一定要做超声波检查,确定是否有血栓,若是血栓则很危险!
如果说第一天的就医是简版,那么第二天的就是完整版。
当我来到同一家医院时,挂号和另一个初级护士把前一天的所有流程都重新做了一遍。据说美国就是这样高流程化和标准化的。接下来又是同样的换病号服、上机器和抽血。
“我昨天抽过好多血了。”我说。
“你昨天的指数可能和今天不同,我们要再做一次检测!”初级护士说。
于是又有5试管血离开了我的身体。在完整版中,抽血是另一个专门的护士操作。随后就是漫长的等待。我已非常理解这是基本流程。
在一段时间后,终于等到一位专门做超声波的医技,医技仔细检查后,记录下数据,但其并不能立即下结论,而是需要有专门的读片医生来出结果。于是又是半小时,终于在整整3小时后,出了结果——排除血栓。
此时,正牌医生终于出场了(其实其间他也出现过,但时间很短)。根据验血和超声波结果,医生认为是静脉血液回流不畅,内有炎症。
惊天价格,但可以讨价还价
临行,初级护士拿来一副拐杖,我略觉夸张,但Peter说因为在美国,很多病人习惯投诉,如果你行动不便,在就医后跌倒,这是医生怕你投诉他而采取的预防措施。
接下来就是重点了。我最关心的是“吃药治疗”和“价格”。
先说药,在美国,医和药是完全分开的,除了急诊时必需的针药,医生开给我的常规消炎药等都不在医院买,而是病人拿着处方去专门的药房购买药品。
也就是说,中国的“以药养医”在美国医院根本不存在,在美国,药就是药,收益与医院无关。而我在药房买药时发现,药费特别便宜,一般十几至二十几美元即可。
大家都知道,在中国不少医院,医生的收入并不高,但药费不便宜,不少药品无法全部使用医保。但在美国,即便是自费购药,常规药品价格很是便宜,基本不会涉及“灰色利益”。
不过马上就到了令人大跌眼镜的时刻了。
我去医院结账,医院的行政人员完全不着急收费,他们一般都是先治疗,再给病人一个账期,可能几周后邮寄账单。在美国都是医疗先行,数周后收费。
鉴于我马上要回中国,于是财务人员“勉为其难”地打出了账单,连续两天的急诊“验血+超声波+打针”再加一副拐杖,总价格竟然是9000多美元!
“在美国,人们看病动辄数千美元很正常,我有一次手指划破就耗费500美元。但当地居民基本都有保险,所以自己真正支付的并不多!”Peter坦言。
我告诉财务,我没有当地保险,于是财务给我打了个折——6000多美元!
我表示依旧难以接受,并表达了愿意支付合理价格的诚意及存在的问题。
这位善心的财务也表示支持我暂缓付款,协商之下,其给医院CFO写邮件说明情况,效率极高的CFO在十分钟内就给了回复——1400美元!
在两次降价后,我“爽快”地支付了1400美元医药费!虽然折成人民币依旧很贵,但我已觉很合理。
缘何美国就医的价格如此昂贵?还可以讨价还价?
一位在美国学医的朋友告诉我,美国的医药分离制度下,医生是非常受到尊重的职业,美国医生的收入靠的纯粹是医疗服务,这就是为什么我会见到这么多护士、医技、医助、医生,因为他们都在各自的岗位上进行细分医疗服务,他们赚取的就是服务费。
在最初的账单上,有约5000美元到6000多美元都是急诊服务费,而这就是对医护人员劳动的报酬。
为什么还能还价?“美国医院经常遇到赖账的病人,你也拿他没辙!因为都是治疗先行,然后再收费,而不是像中国医院,所以那些病人实在支付不起那 就赖账了,当然这会影响这类人的信用度。正因如此,有些医院会有坏账,所以它们会采取先报高价,实在不行再讨价还价的方式。”上述医学界友人坦言。
(本文作者为《第一财经日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