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中医药需“对症下药”(图)
来源:-    浏览:417   更新时间:2016年04月19日
字体:【 】【收藏本站】【打印】【关闭
  
发展中医药需“对症下药”

  中医药因“简、便、廉、验”而深受百姓欢迎,在基层医疗保健体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记者调查基层医院发现,由于社会认识、人才缺乏等因素,中医药发展面临困境——

  本报记者 朱胜利

  科普跟不上,中医药“边缘化”

  “中药品种多,保存成本高,销售量小,药房销售中药是亏损的。”

  ——合肥市一家连锁药房门店负责人“中医药科普不够,许多医生和病人对中医药认识片面。 ”

  ——合肥市一基层医院中医科医生张先明“拿中药的病人,一天只有两三个。 ”合肥市肥西路上的一家社区卫生服务站工作人员对记者说。在该服务站1楼,记者看到沿一面墙有许多中药柜,但却不销售中药。

  记者调查发现,合肥市许多药房因为中药销售赢利少甚至亏损,都不愿意销售中药。 “中药品种多,保存成本高,销售量小,药房销售中药是亏损的。 ”合肥市一家连锁药房门店负责人告诉记者,为满足中医用药的最基本需求,增加门店客流量,只顺带销售一些常用中药。

  “中医药科普不够,许多医生和病人对中医药认识片面。 ”在合肥市基层医院从事中医诊疗工作20多年的张先明说。现代生活节奏加快,病人治病也求快,认为西医治疗能立竿见影,所以更愿意接受西医疗法。由于种种 原因,许多医生也更乐意采用西医诊疗手法。事实上,中医推拿、针灸等疗法见效也非常快,而且中医擅“治未病”,在保健养生、疾病预防方面更胜一筹。

  记者走访合肥市部分基层医疗服务机构发现,街道、社区级医疗服务机构有的没有中医科,有的虽然有中医科,但主要是为了保持医疗科目齐全,实际 诊疗量屈指可数。据了解,合肥市市级层面中医药发展主要依托综合医院中医科,而中医科在综合医院中所占体量较小,其地位和受重视程度相对偏低,中医药医疗 资源很难得到充分整合和优化配置。

  收入不理想,中医科“人才荒”

  “许多中医学科学生都是把中医当跳板,从中医转向中西医结合,甚至直接转到西医。 ” ——安徽中医药大学一位教师“同样的工作量,我们的收入远低于西医科医生。 ”

  ——合肥市某街道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王医生

  4月13日,记者走进合肥市西园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国医堂”。“国医堂”装修古色古香,中医诊疗设施也较齐全,但偶尔进出的一两个病人使 偌大的空间显得有些空荡。西园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王永峰告诉记者,中心有中医医生3名,其中2名是从外面新引进的。他表示,基层医院招聘中医医生不 易,一方面是因为医院自身条件限制,一方面是因为中医人才缺乏,培养不易。

  施其华是西园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负责人,毕业于安徽中医药大学中医学科。他告诉记者,中医科学生的课程设置偏向于中西医结合,西医课 程占课程总量的40%至50%。 “许多中医学科学生都是把中医当跳板,从中医转向中西医结合,甚至直接转到西医。”安徽中医药大学一位教师说。

  “同样的工作量,我们的收入远低于西医科医生。 ”合肥市某街道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王医生说,看中医的患者少,中医医生收入就受影响。中医给病人做推拿项目,一个小时收费不过20元;而西医开个输液处 方,轻轻松松几十元钱,“对医院贡献不一样,个人收入也受影响”。他坦承,自己正在自学西医理论,准备考研转学西医。


  基层医院中医“人才荒”已是普遍现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司司长曹洪欣曾指出,基层中医药专业人员队伍总量不足,大部分县中医 院的中医师未达到该医院执业医师人数的一半,乡镇卫生院的中医师所占比例仅为1/5,有的甚至没有中医专业人员。记者在农村采访时了解到,农村卫生室的医 生也很少学习、传承中医药知识。

  有关专家指出,不根据中医药的传统特点优化中医药人才培养方式,就无法培养出合格的中医医生;不给予中医医生合理的待遇和发展空间,基层医疗机构就无法留住中医人才,中医药就无法真正根植基层,服务百姓。

 

来源:医药网-虎网医药-保健品-资讯网                                      ( 责任编辑:sundy )
   (以上所有文章均免费阅读,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
注意: ·本网站只起到交易平台作用,不为交易经过负任何责任,请双方谨慎交易, 以确保您的权益。
·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发布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戒毒药品和医疗机构制剂的产品信息。
本网站由北京市京泰律师事务所 黄海律师 提供法律支持
广告许可证:京朝工商广字第3030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北京市公安局备案编号:11010502000363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201227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04-0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