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医药产业首先是“民生需要”
来源:-    浏览:518   更新时间:2016年02月19日
字体:【 】【收藏本站】【打印】【关闭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日前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推动医药产业创新升级,更好服务惠民生稳增长。他强调,医药产业发展首先是“民生需要”,同时也是“发展需要”,要把加快医药产业健康发展和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结合起来,更好服务惠民生、稳增长。

先“惠民生”后“稳增长”,这样的表述折射出“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并不是简单的文字排序问题。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固然是衡量一个产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但满足人民群众的现实需求,提供实打实的便利和实惠才是更为重要的标尺。

医 药关系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危,是最基本的民生需求,先“惠民生”正是我国国情所需。如果忽视甚至漠视民生,医药产业发展也就失去了最根本的意义。近年来,我 国恶性肿瘤、糖尿病等重大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正呈现出持续上升和年轻化趋势,成为威胁人民生命健康的重要因素。相关报告显示,癌症已成为我国死亡第一大 原因,死亡人数占全球癌症死亡人数的四分之一。我国糖尿病患病率也从1980年的0.67%飙升至2008年的9.7%,2013年则升至11.6%。

巨 大而紧迫的民生需求,呼唤一个有温度的医药行业。在国内药店柜台,治疗普通疾病所需的药物看起来琳琅满目、品类丰富,但一些常用药、廉价药却经常出现短 缺,公众时有抱怨。切实做到医药“惠民生”,首先要正视我国在基本药物方面存在的差距和短板。现在百姓出国,不仅往回背马桶盖、电饭锅,甚至开始往回买感 冒药、创可贴,这种“用脚投票”足以警示国内医药行业加速提质转型。群众的痛点正是改革创新的切入点,医药产业要进一步健全安全性评价和产品溯源体系,强 化全过程质量监管,提高基本药物质量。

在 我国,普通类药品缺乏创新,疑难杂症等罕见病症类药品却又“有钱无处买”。医药行业要提升创新药物的研制能力,增强企业的自我造血能力。同时,医药企业、 研发机构亟须瞄准群众急需,加强原研药、首仿药等的研发创新,加快肿瘤、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多发病和罕见病重大药物产业化,支持已获得专利的国产原研 药和品牌仿制药开展国际注册认证。尤其是对于“首仿药”,要加快对其“仿冒”的去污名化,重新认识仿制药的重要价值和意义所在。

民生就是最大的市场,无视或忽视社会效益的“跛脚鸭”注定无法走得长远。先“惠民生”后“稳增长”,让老百姓买得到、买得起质量高、效果好的放心药和医疗服务,为群众的健康保驾护航,如此,医药产业才能健康发展。

 

来源:医药网-虎网医药-保健品-资讯网                                      ( 责任编辑:sundy )
   (以上所有文章均免费阅读,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
注意: ·本网站只起到交易平台作用,不为交易经过负任何责任,请双方谨慎交易, 以确保您的权益。
·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发布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戒毒药品和医疗机构制剂的产品信息。
本网站由北京市京泰律师事务所 黄海律师 提供法律支持
广告许可证:京朝工商广字第3030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北京市公安局备案编号:11010502000363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201227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04-0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