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和互联网的“嫁接”,将对传统零售渠道造成影响。
本报记者古筝文李文波摄影
核心提示自2014年开始,医药领域与互联网的“嫁接”就开始潮动。
进入2015年之后,从药企、零售商、配送企业到互联网巨头,纷纷开始在医药电商领域加速布局,投资、并购潮此起彼伏。
多方期盼下的《互联网食品药品经营监督管理办法》或许将在今年上半年正式出台。伴随着政策即将“开口”的驱动,在打通O2O目标与破除旧格局 的构想下,各方势力为了抢占先机,在自身优势与新模式、新概念的交织配合下,既有小范围的试水,也有全力祭出的“大招”,就目前来看,医药电商领域的大戏 已然揭幕。
药企纷纷试水电商领域
近两年,互联网已然成为各个行业变革的引擎。眼下,风口又吹到了医药领域。
这不,又有一家医药界的大佬要宣布试水电商,并且直接要以处方药O2O为切入口,打造医药“云商”。
3月9日,上海医药发布公告称,将以现金方式投资设立上海医药大健康云商股份有限公司,欲成为提供处方药O2O销售、健康管理的服务与贸易型电商。
而根据其公告显示,上海医药的电商模式核心在于打造“电子处方”、“药品数据”、“患者数据”三大平台,提供线上解决方案;整合上海医药丰富 的线下零售资源,布局三层零售网点;为患者提供专业、安全、便捷的处方药购买和全面的长期健康管理服务,从而实现服务贸易一体化、医院处方无缝衔接、医生 患者全程互动、线上线下相互融通。
其实,这个医药行业的巨头可谓来势汹汹。据了解,相对于现有的处方药电商模式,上海医药具备了多种线下优势:其一,拥有较为庞大的线下网点布 局,仅从其2013年财报数据来看,上海医药旗下就拥有1981家连锁药店;其二,凭借医院供应链服务外包项目的推行,在医院处方建设、对接HIS系统等 方面具有丰富经验;其三,旗下DTP业务在高价自费药领域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上海医药电商公司设立之初便采用管理层持股、混合所有制安排,不经意间,又赶了回时髦。
其实除了上海医药这家业务涵盖生产、研发、销售、配送等医药全产业链的企业之外,不少医药生产企业同样早已窥得先机。
康美药业是一家以中药饮片生产为核心业务的公司,其在数天前公告宣布,得到了相关部门的复函,同意其设立网络医院。其负责人之前表示,康美药 业未来将打造成网络医院、掌上医院、智慧药房、健康管家、医药支付和医疗保险等全方位智慧医疗健康服务平台建设,形成医药电商闭环。
相比于上述两家,不少药企早在去年就开始了在电商领域的布局。
2014年3月底,香雪制药在亳州设立香雪中药饮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作为国内首家中药饮片电子商务交易平台,该项目将饮片加工企业、饮片经销商与用药单位直接对接,通过严格控制入驻卖家的生产资质、引入第三方检验等措施,有效控制中药饮片的质量。
2014年8月末,以岭药业也正式进军电商领域,以岭健康城网以整合以岭药业旗下医、药、健、养优势资源,对消费者健康需求线上线下全方位管理。
多种势力激烈角逐
相比于药企的后发制人,来势汹汹。一些传统的零售商与配送商也没闲着,纷纷转型。诸如九州通,不仅在2010年就建立了自己的网上药店,还于 2014年12月18日,牵头组建全国首个中药材大宗商品电商交易平台,投资额度超过2亿元。而国药控股也通过并购的方式进入互联网领域。
不仅如此,随着健一网、壹药网、七乐康等传统网上药店获得高额融资后,也纷纷变得财大气粗,而有了强大资金后盾的网上药店,加大了进军医药电商的步伐。
其实说到医药电商,就不得不提那些互联网企业。这些互联网风口的引领者们也从2014年开始,纷纷布局医药领域。腾讯收购挂号网,推出微信挂号,阿里巴巴则推出“未来医院”计划,希望借助支付宝进入医院支付领域。
并且在2014年初,阿里巴巴就和云峰基金收购中信21世纪有限公司,随后将其改名为阿里健康。这家公司是国家药监部门“药品电子监管码的唯一服务提供商”,而且它旗下的95095医药平台拥有国内首个可开展互联网药品销售(B2C)的第三方平台试点牌照。
此外,天猫医药馆已领跑其他同行,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第三方医药电商平台。
相比于阿里,京东布局的步伐也不慢。2011年,京东就曾宣布注资医药流通企业九州通旗下网上药店“好药师”,借助九州通的行业优势进军医药 电商领域。虽然这一合作最后因为一些其他原因终止,但这并未“浇灭”京东进入医疗领域的热情,于2014年开始新的计划,并如愿以偿于2014年底获得互 联网药品交易资质。
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1月31日,持有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牌照的网站达到了375家。其中16家为第三方经营服务平台,持A证;另有84家可与其他企业进行药品交易的网站,持B证;最后一类可向个人消费者提供药品的网站即网上药店持C证,有275家。
政策推动医药电商加速发展
河南一家医药企业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医药电商目前的风生水起,一方面是由于互联网对于行业的改造,以至于产业链条上各个环节都在进行转型与延伸,而另一方面,则是很大程度上源于政策的推动。
其实,中国互联网药品经营始于1998年,但不久之后,就被监管层叫停。
随后,政策逐渐出现松动,2005年,政府有条件放开连锁药店申请《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资格证书》,规定药品只能由网上药店自行配送,同时严禁向个人销售处方药,严禁医疗机构上网销售药品。自此以后,不少连锁药店自行开设网上售药业务,成为所谓“自主型医药电商”。
尽管如此,相比于2013年整个中国药品消费市场逼近1.15万亿元的总规模,网上药店42亿元左右的销售规模可以忽略不计。
但是,随着医改深入,各项推进医药医疗产业发展的政策红利相继出台。去年上半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相关负责人赴多地调研医药电商监管及发展情况,并表示将制定有关政策,支持优化互联网医药销售。
2014年5月28日发布的《互联网食品药品经营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被视为自2009年新医改以来最具改革思维的意见。
在行业人士的眼中,该办法中的“可以委托第三方配送”、“单体药店可以申请网上交易”、“部分处方药也可以网上交易”等网售处方药、网上药店经营门槛、医药物流方面的规定,在政策放开的力度上可谓前所未有。
并且有不少行业人士认为,正式的文件可能会在2015年上半年颁布,预计销售目录、第三方物流配送标准、电子处方、处方外流、医保对接等系列相关的配套措施有望陆续出台。
而在政策的催动下,医药电商的发展已经潮起,尽管诸如O2O等模式仍处于探索阶段,但对现有的医药格局会产生不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