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于1月11日召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在会上就深化公立中医院医改、服务模式等10个方面谈了2015年中 医药工作的基本思路;各地主管部门负责人、专家对中医药工作重点进行解读。与会人员在分组讨论中对公立中医院要深度参与医改,必须大力推广中医医疗模式; 中医人才培养不管体制内外都要因地制宜;构建新型中医药健康服务体系要激发民营资本的活力等措施,进行了充分讨论。
“十三五”发展规划将出
在2015年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中,王国强表示,做好全年工作,重点要抓好10个方面的工作任务。其包含:以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任务为基础,全力谋 划中医药“十三五”发展;以完善政策和机制为关键,全力推进中医药深化改革;以推进依法行政为核心,全力促进中医药法制体系建设;以深化公立中医医院改革 和提升工程为重点,全力推动中医药在医改中发挥更大作用;以落实规划为抓手,全力打造中医药新型健康服务体系;以加快中医药院校教育教学改革为突破口,全 力提升中医药人才培养质量等;以实现创新驱动发展为目标,全力构建中医药协同创新体系;以实施中医药健康文化推进行动为载体,全力扩大事业发展群众基础; 以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全力推动中医药海外发展;以巩固教育实践活动成果为着力点,全力强化行业作风建设。
2015年的工作重 点分别对“十三五”规划、中医药立法、中医药深度参与医改和建立新型中医药健康服务体系等方面做了规划。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实施的收官之年,也是 科学谋划“十三五”发展的关键之年,具有承上启下的意义。王国强在工作会议上指出,要为中医药“十三五”改革发展打好基础、布好局,要强化中医药事业发展 规划统筹,在2015年要推动出台《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中药材保护与发展规划(2015-2020)》,并研究制定中医 药政策体系框架,出台《中医药政策体系建设总体规(2015-2020)》等,做好规划实施各项准备工作。
普及中医医疗模式
2015年是全面深化医改的关键之年,在2015年中医药的工作重点中谈到以深化公立中医医院改革和提升工程为重点,全力推动中医药在医改中发挥更大作 用。有关医改的问题,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参与人员进行了热烈讨论,王国强指出,推动中医药医改必须要探索中医药如何在推动分级诊疗制度构建中更好地积极发 挥作用,进一步促进基层医药卫生服务机构和中医医院的分工合作,提升整体服务能力。
北京市 中医管理局局长屠志涛认为,中医疗效评价体系不建立,中医分级诊疗、中医人才分级教育将很难实现。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张伯礼与会发表看法:“西医没有垄断 评估体系,只要中医能创新出自己的评价体系,是可以被医学界承认的,比如说前列腺炎可以不依照西医的指标评价体系,中医改变临床症状等疗效,可以作为中医 的疗效评价指标。”
中国社科院中医药事业国情调研组执行组长陈其广表示,中医药深度参与医改,需要在基层普及中医治未病的科普常识,让 老百姓在未发病时能够用中医药的方法来预防,这样减少患病率,减少医疗费用开支。当然,中医药文化科普还需要时间。对于社区老百姓的常见病和慢性病,要在 基层医疗机构推广使用中医的非药物疗法,这种疗法简便验廉。在2015年的工作会议上,云南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郑进谈道,在云南的一家小型中医院,针灸科一年的收入为1900多万元,相当于该医院收入的一半,非药物疗法还是很受老百姓认可的。
打造新型健康服务模式
2015年中医药十大工作重点中指出,要全力打造中医药新型健康服务体系。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打造新型健康服务体系,需要积极发现和培育新的增长点。拓宽服务领域、研发服务产品、创新服务模式、打造服务品牌。
有关中医药健康服务体系建立的问题,在2015年工作重点讨论会中,河南省 卫计委副主任、中医管理局局长张重刚发表了看法。在河南省中医药工作调研中发现,目前健康服务市场多数经营定位不明确、发展模式不清晰,尚未形成完整的产 业链一体化服务的商业运营模式。服务模式越落后其成长空间就越大,但要建立完整的产业链一体化的商业运营模式。屠志涛举例,像养老院的中医药服务没有新产 品研发,就谈不上服务模式创新。
对此,陈其广认为,建立打造中医药新型健康服务模式需要有民营资本新力量的加入。现在民营医疗和养生机 构发展很快,虽然收费较高,但服务质量高、操作规范、疗效显著,而且有的已发展成为连锁机构。大健康产业可以由小的机构来做,现在民营中医药医疗和养生机 构不断为适应市场需求,服务模式也在不断创新。
基层人才培养因地制宜
2015年十大工作重点中指出,要以加快中医药院校教育教学改革为突破口,全力提升中医药人才培养质量。
王国强表示,中医药人才供给与需求脱节的矛盾一直未得到解决,既存在乏人乏术尤其是基层和部分技能型人才缺乏,也存在大量中医药专业毕业生流失。
针对人才培养问题,宁夏回 族自治区卫计委副主任、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田丰年表示,去年国家新提出“5+3”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田丰年认为这未必是中医药人才培养的最优模式,或者说未 必适合全国所有地区。中医药仍然是在量上发展,没有达到质变的成熟条件。如果是“5+3”人才培养,过去本科生能往县里走,现在这种培养模式在研究生毕业 后,大多愿意往省里走,将来就更不愿意到宁夏这样较为落后的地区了,基层也留不住人才。
“和上海比较发达的地区不一样,这种医学人才培养能引起整个医学人才队伍的质变,而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萝卜坑都没被占满,量尚且不足,何来质变?差距就更为明显。”田丰年坦言。
田丰年建议,基层能出一个单独的医学人才培养政策,目前基层保障体系构建并不完善,很多医务人员是为了评职称等才走程序一般下基层。
据了解,为基层医学人才设立独立的考核机制,这在北京市丰台区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经实施,考核的内容和标准与专科医院都有不同。“社区卫生服务站的 医生多接触的是常见病多发病,和大医院的专科医生设立相同的考核标准,显然不科学。”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吴浩表示。
上海市卫计委 副主任、中医药发展办公室主任郑锦认为,在中医学人才培养方面,体制内的已有比较规划化、标准化的模式,但体制外比如私人中医诊所、民营中医医疗机构,这 些中医药人才如何培养界定需要探索实行。“当前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不仅仅是培养好正规军,更应当把体制外的中医药人才带动起来,纳入到队伍建设中。”她 说。
针对民间中医人才培养,屠志涛表示,“中医名术在民间,现在中医民间技术的开发遭遇了瓶颈,有的民间技术获得非物质文化遗产称号, 有关部门规定可以用这种技术进行服务,而在医疗中,这种民间技术又被限制,中医民间技术人才的认定和民间技术推广需要人才教育改革来落实”。
陈其广建议,不管体制内外的中医都要因地因人制宜进行考核,甘肃省有2000多民间中医进行一定时间的培训之后进行考核,取得了行医资格。民间中医的培训活动可以由中医行业协会来组织进行。
北京商报记者
刘亚力 夏姗姗/文 贾丛丛/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