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脑”且慢赶时髦
来源:-    浏览:   更新时间:2006年08月11日
字体:【 】【收藏本站】【打印】【关闭
  据报载,湖北某民营医药企业近年因经营业绩不佳,便请来一家专业咨询公司为企业做诊断。老板满怀期待地照着咨询公司开出的“方子”立马“施药”,开展了为期一年多的“人员改组运动”后,不料结果却令这位掌门人大跌眼镜:企业上层间为此纷争不断,中下层管理者和员工们也因骤然的变革而无所适从,原本好端端的企业最终因上层创业者之间的反目而四分五裂。事后,这位老板痛心疾首:“我们不该急于赶时髦,病急乱投医……”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一个企业无论发展态势多么喜人,你总可以找出它相对薄弱的地方,或因精力有限而无法兼顾的地方,而需借用“外脑”来解决问题。比如,企业缺乏发展所需要的某种关键知识或技能;企业内部在制定方案时意见难以统一,在某些方面甚至还有失偏颇,需要外部相对客观理性的判断;企业面临危机却不自知,需借助管理咨询机构实施业务流程再造,推动企业变革等。而现在的情况是:很多企业经营管理状况并不好,于是问计于咨询公司便成为一大时髦。   时髦并不是问题,问题是企业对“外脑”的选择是否合适。选到了适合的“外脑”,企业可以花有限的钱办最大的事,解决眼前身后的问题,为企业的发展扫清障碍并指引方向。但若选错了“外脑”,浪费所支付的佣金是小事,最可怕的是浪费了时间、错过了机会,特别是如果将企业引入歧途,损失就大了。   目前,国内的咨询业尚欠规范,在咨询公司中不乏混水摸鱼者。在如此环境下,企业在决定“借脑”之前当慎之又慎。笔者以为,起码应注意以下几个因素:   看它的团队国内咨询业较为重视名人效应,通常拥有名人的咨询公司更加受企业青睐。但企业要注意的是,现在有不少所谓的“明星咨询公司”,总爱打某位名人牌,而实际上这位名人可能只是挂牌而已,并不真正参与运作,只起招揽客户的作用,真正操作公司的是一些默默无闻而又才智平庸的人。即使某位名人真正参与运作,情况也不一定就可以乐观,因为名人的精力也是有限的。就如同盖大厦需要有很多柱子,一根柱子搭起来的只能是帐篷。所以,我们除了看名人之外,更重要的是看看这个名人麾下的团队都是些什么样的人,能否胜任企业之所托。   看它服务过的客户牛皮不是吹的,火车不是推的。无论咨询专家将自己的公司说得多么天花乱坠,企业都应该认真访问一下与之有过业务联系的客户们,因为咨询企业的自我介绍往往具有主观性,而他所提供的资料也不可能真实全面地反映咨询公司的状况,只有走访客户,才能了解这个咨询公司的核心竞争力究竟在哪里,实力如何。   期望值不能太高企业要发展、要进步,最根本的是靠自身,咨询公司只是“智囊团”,只是企业利用的一个工具,不能取代企业自身的主导地位。企业不能捡到咨询公司这一“拐杖”就忘了怎么走路。   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价廉物美是人们选购物品时的一项原则,但选择咨询公司却不能以此为标准。如果你需要的是乘坐飞机的方便、快捷与舒适,但你却只肯出买火车票的价,那你的需求就不可能实现。当然“机票”价格也必须合理,过于昂贵的支出,会给企业的运营带来沉重的负担。   但话又说回来,即便是请来的“外脑”货真价实,人家也能够开出很好的“方子”,但如果企业的执行力不到位的话,恐怕也是白搭。此类案例,媒体已屡有报道。       
来源:医药网-虎网医药-保健品-资讯网                                      ( 责任编辑:sundy )
   (以上所有文章均免费阅读,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
注意: ·本网站只起到交易平台作用,不为交易经过负任何责任,请双方谨慎交易, 以确保您的权益。
·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发布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戒毒药品和医疗机构制剂的产品信息。
本网站由北京市京泰律师事务所 黄海律师 提供法律支持
广告许可证:京朝工商广字第3030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北京市公安局备案编号:11010502000363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201227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04-0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