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意社3月26日讯 工信部的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医药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1682亿元,同比增长17.9%。生物医药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381亿元,同比增长17.5%。生物医药产业在整个医药产业中的比例为11%,与发达国家生物医药产业占整个医药产业的比例相比仍处于较低水平,我国生物医药产业还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
从世界范围看,在新分子实体越来越难以发现,创新化学药越来越少的情况下,生物医药全面崛起,风头已经盖过传统药物。在2013年的全球药物销售额十强排行榜中,单抗类生物药已经占据了一半以上的名额。
我国生物医药产业起步较晚,低水平重复多、自主创新少、生产技术与工艺落后等仍是擎肘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难题,无论是产业链上游技术,还是产业链下游技术,同发达国家相比均有明显差距。不过,生物医药领域属于发展历史较短的领域,我国制药企业还有机会在生物医药领域占据一席之地。华海药业、科伦药业等企业已将目光瞄准生物仿制药和原研药,决心要在生物医药上分一杯羹。
2013年,国务院下发的《生物产业发展规划》提出,2013~2015年生物医药产业要推动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投放市场,形成一批年产值超百亿元的企业;促进生物医学工程高端化发展,到2015年产业年产值达到4000亿元,突破一批核心技术,培育一批高端化发展的生物医学工程制造企业。由此也对生物医药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疫苗产业、血液制品行业、生物仿制药行业提出了具体的发展目标。
为了促进生物医药更快更好地发展,我国政府对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不断增强,利好政策频繁推出。2012年10月19日出台的“十二五”规划中,已将生物技术列为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2012年8月3日财政部出台《2012年蛋白类生物药和疫苗发展拟支持单位》,对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支撑环节进行专项资金扶持,拟扶持项目共计27项,侧重于蛋白类生物药和疫苗相关产品的基础性研发;2012年1月原卫生部出台鼓励设置新浆站的细则,提高了单采血浆采集量,血液制品供应量大幅增长,解决了原料紧张的问题;2013年3月发布的新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扩容,将基药品种由307种扩容至700余种,其中化学药和生物药约为580种;2013年3月,20种重大疾病保障试点工作全面开展。
政府扶持政策将为生物医药产业在短时间内实现快速进步创造良好环境,给产业注入动能,增强企业市场开拓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对于化学药而言,“重磅炸弹”的概念已为人熟知。在生物药中,“重磅炸弹”同样存在。2012年以来,不少“重磅炸弹”级生物药面临着专利到期“悬崖”。如安进公司的Neupogen、Epogen,礼来公司的Humalog等。部分国际仿制药企开始将资金和人力向生物仿制药倾斜。
而且,近年来跨国原研药企业研发成本上涨,压缩成本的重要措施之一——研发外包已被较多的企业采用。辉瑞、阿斯利康、葛兰素史克、默克等制药巨头相继关闭其在海外设立的研发中心,将产业链上的研发环节外包给印度、中国等国家的企业,依靠全球研发资源的重新配置,达到节省时间、压缩成本、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目的。
在专利到期和研发外包的趋势下,我国生物医药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企业在新药研发、临床实验、生产供应等领域的技术标准将进一步与国际接轨,参与国际分工合作的力度势必日益加大,嵌入生物医药产业价值链的地位也将更加牢固。
因此,可以预期,作为生物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生化药在国家政策的支持和产业发展的历史性机遇下,其研发、生产和进出口贸易的前景将更加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