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事乱弹:品牌药在品牌的时代步履蹒跚
来源:-    浏览:   更新时间:2006年08月07日
字体:【 】【收藏本站】【打印】【关闭
  “品牌药遭遇困境”系列杂评之一 □汪令来 这是一个品牌的时代,对药品来说同样如此。但事实上,越来越多的常用品牌药却发现,现如今的日子愈发艰难。个中原由,发人深思。 目前市场上大约有数千种常用药,这些药品集中于几十个治疗领域,竞争可谓激烈;再加上知识产权管制缺位等历史原因,同一成分药品有多家企业生产,更是司空见惯。 在这种情况下,拥有超凡的企业和产品品牌,就意味着被市场认可和销量有保证,所以,追求品牌也几乎是所有药企的梦想。 但现实却越来越让他们失望。在零售终端,品牌药品已被当作吸引顾客的幌子,越来越多的药店实施所谓的“终端拦截”,驻店推销员拼命向消费者手中塞自己的“私货”,或是不知名的产品,或干脆是自己药店的“贴牌”。据称,广东某连锁药店,其店中的贴牌产品,已近八九百个。 那么,作为药品消费主渠道的医院呢?前景似乎更加不妙。以广东为例。如果说此前的药品招标中,品牌药尚能得到一些“质量分”的话,那么,从明年起开始实行的药品挂网竞价,“品牌”基本上是一文不值。原因很简单,新的挂网竞价办法,只认价格,不论质量,更不认品牌。 如此一来,我们是不是可以说,创品牌并不适合药品?或者说,有GMP规范等严格管理的药品,本来就不需要品牌? 答案是否定的。通过GMP认证,在法律上所有药品质量都是一样的。但实际上却非如此,内行人都知道,100万元生产线或1000万元生产线产出的产品质量能一样吗?用上等药材或普通药材生产的产品质量能一样吗?用2500元一公斤或1万元一公斤的辅料,产品质量能一样吗? 对药品来说,质量是优于价格的第一要素。而品牌的最大价值,正在于质量保证。一个企业要创立和维持品牌,必须要在研发、质量和知名度提升上投入重金,才能脱颖而出。这就意味着,一旦质量失察,品牌药的风险损失要远远高于非品牌药。这也导致品牌药质量维护动力,同样远远高于其他同类药品---其最终得益者还是消费者,因为在获取最优产品的过程中,其消费识别难度大大降低。 由此可见,在现有情况下,品牌仍是消费者与药企达成良性双赢的最佳选择。这一点,从广药品牌多年位居华南第一,白云山板蓝根占全国800家生产企业的半壁江山,华佗再造丸中药出口全国第一中,均可窥得一斑。
来源:医药网-虎网医药-保健品-资讯网                                      ( 责任编辑:sundy )
   (以上所有文章均免费阅读,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
注意: ·本网站只起到交易平台作用,不为交易经过负任何责任,请双方谨慎交易, 以确保您的权益。
·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发布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戒毒药品和医疗机构制剂的产品信息。
本网站由北京市京泰律师事务所 黄海律师 提供法律支持
广告许可证:京朝工商广字第3030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北京市公安局备案编号:11010502000363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201227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04-0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