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工商总局叫停丰胸减肥广告
来源:-    浏览:   更新时间:2006年07月21日
字体:【 】【收藏本站】【打印】【关闭
  北京现代商报消息,对于药企来说,曾为其带来巨额利润的“名人广告”今后将成为一块不可轻易涉猎的禁地。昨天,国家工商总局发出整顿决定,自8月1日起,所有广播电视播出机构暂停播出介绍药品、医疗器械、丰胸、减肥、增高产品的电视购物节目。   国家工商总局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工商部门根据全国整规办出台的《2006年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要点》要求,下半年集中整治虚假违法药品、保健食品广告。与此同时,工商总局还联合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发出另一项“关于整顿广播电视医疗资讯服务和电视购物节目内容的通知”,叫停一切“名人广告”。   国家工商总局表示,近来,一些医疗机构在广播电视医疗资讯服务节目中,隐含保证治愈内容,夸大诊疗效果,利用专家、患者名义做证明,误导患者;一些电视购物公司在电视购物节目中夸大产品功能,特别是一些丰胸、减肥产品,以消费者使用产品前后形象做对比,使用不科学地表示功效的断言,保证使用效果。   因此国家工商总局决定,今后医疗资讯服务节目中以医生、药师、专家等专业人士作为特约嘉宾进行健康讲座的,不得在此类节目中宣传治愈率、有效率;不得宣传未经医疗界普遍认定和采用的医疗方法;不得播出专家或医生与患者或家属现场或热线沟通、交流的内容。   业内人士表示,此次国家工商总局重拳出击治理的仍是几经“变身”的众医疗、医药、保健品广告。这些市面上可观、可听、可看的医疗广告,已经集体进入了一个“明星营销时代”。他们大多聘请一些知名主持人、明星代言人在各大卫视空投广告,制造一种高关注度、极其抢手的氛围,然后以天价和名人的信誉度来招揽客源。此前,有很多医药企业采取过这种方式,一些产品也取得过一定的成功,如早期的V26减肥沙淇、太极集团的曲美等,成功的营销手段加上名人效应使企业赚得盆满钵溢。   有数据表明,我国一年的减肥产品资金投入就达625亿元人民币,而其他国家在减肥类产品的投入总规模仅为80多亿元人民币。围绕着中国巨大的减肥产业,企业与消费者、医院、保险公司等关系已经形成一个隐形的资金链条。   有关专家认为,虚假广告不仅伤害了大量的消费者,甚至对整个国民经济都带来了巨大损害。以减肥产品为例,国家卫生部曾全国通缉过多款致病或者致死的减肥保健品,但消费者因使用这类药品出现不良反应的案例极其频繁,受到伤害的消费者不仅要花费大笔医药费,有的甚至由于药品的副作用导致失去工作能力。   有关专家十分痛心地表示,纠结在虚假广告链条中的消费者与药品以及金钱之间的关系,实则已演变成为了一种阻碍国民经济正常有序发展的恶性循环。   记者连线   处罚不配套禁令难显效   对于国家工商总局的这一举措,中国医药商业协会副会长朱长浩昨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明确表示:违规广告“难停”。他认为,目前很多广告都存在名人出场误导消费的场面。此前国家工商总局也曾对违规医药、医疗广告提出过“叫停”,但时至今日仍有无数违规广告出现在我们身边。由于一个政策出台后,国家对其相应的处罚措施没有跟上,或者处罚相对较轻,因此并没有对其构成“威胁”。复星医药总裁助理陶朝辉表示,这一广告规定对于OTC药企还是很严格的,这样可能导致药企在宣传中不能明确表达药品功效,转而使用一些较为隐晦的方式,更有可能误导患者。并且也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自主药品品牌的建立,也让本就盈利艰难的药企更难获得效益。
来源:医药网-虎网医药-保健品-资讯网                                      ( 责任编辑:sundy )
   (以上所有文章均免费阅读,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
注意: ·本网站只起到交易平台作用,不为交易经过负任何责任,请双方谨慎交易, 以确保您的权益。
·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发布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戒毒药品和医疗机构制剂的产品信息。
本网站由北京市京泰律师事务所 黄海律师 提供法律支持
广告许可证:京朝工商广字第3030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北京市公安局备案编号:11010502000363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201227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04-0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