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根钢筋”助哈药集团高起点上实现新飞跃
来源:-    浏览:   更新时间:2006年07月19日
字体:【 】【收藏本站】【打印】【关闭
  一些业绩好、市场开发成熟的大型企业,在经过多年高速发展后,往往容易遭遇扩张乏力、主要指标下滑的困境,而哈药集团的经营模式,则为这一难题提供了一种成功的解决方案。   近年来,哈药集团依靠内涵式与外延型并举的方式,全方位实施资源配置、资产重组、架构重建,以机制变革、资本运作和技术创新“三根钢筋”为根基,促使企业经济规模在高起点基础上实现再次快速扩张。   --合理配置产业资源 完善业绩考核体系      2005年,哈药集团刹住此前三年主要指标连续下滑的局面,实现经营规模与效益的同步大幅度增长。集团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21.77亿元,同比增长26.2%,实现销售收入90.3亿元,同比增长21.4%,利润指标在国内同业中排名第三位。   哈药集团董事长郝伟哲说,合理配置产业资源,完善业绩考核体系,夯实管理创新基础是企业发展壮大的内在动力。为此集团首先着重理顺产权关系,强化母体公司的作用,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抓好全集团公司,尤其是各子公司的重大合同、重大投资、重大决策的申报和审批。在建立健全集团内部制度的同时,重点抓好制度的配套指标和落实考核办法,尤其是高管人员的绩效考核。   为强化集团化管理与整体规划,哈药集团对集团公司进行机构调整,充实了规划发展、财务管理、安全技术、审计等部门,使机构调整与学习整顿有机结合,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大提高。哈药集团还通过对集团所属企业进行全面预算管理、统一合并纳税,对财务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并提出改进措施及建议等措施,进一步深化和加强了集团公司的财务管理,保证了集团公司资产的保值增值以及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这些举措,堵住了哈药集团管理的纰漏,长久以来哈药集团所辖企业各自为战的局面改变了,资源互通共享和高效运作机制开始形成。哈药集团财务平台、信息平台也开始整合,管理体系和产权关系迅速理顺,国有资产安全运营和保值增值有了制度保证。   --消肿瘦身 与国际优势资本对接   据哈药集团总经理姜林奎介绍,哈药集团通过转变员工劳动关系,推进主辅分离,实现了“消肿瘦身”。在资本重组过程中,哈药集团所属2所企办中小学分离到地方,并完成了1300余名员工并轨、转岗及内退安置工作,同时有效解决了职工、债务、办社会和辅业负担等制约企业改革的“瓶颈”问题。   哈药集团还对企业资产、债权、债务等方面进行重组,累计清理2年以上陈欠款7449万元。哈药集团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采用集中配售的招标方式发行了10亿元“公司短期融资券”,用于偿还集团及所属企业长、短期借款9.28亿元,实际全年节约利息达1704.2万元,直接为企业创造了较高的经济效益。   为迅速提升核心竞争力,哈药集团通过增资扩股、战略重组的模式,以优良资产存量吸引战略投资,增强了资本实力。2005年1月,香港中信资本、美国华平投资等世界著名投资公司携20.35亿元巨资成为哈药集团新的股东,创造了黑龙江省单项引资新纪录。哈药集团由原来的国有独资生产经营类企业变为中外合资投资性公司。作为国内医药界的旗舰企业,哈药集团此番通过增资扩股不仅获得超过20亿元的新增现金资本,而且调整了国有独资的产权结构,实现产权主体多元化,从制度上保障了企业不断推进创新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搭建起哈药集团与国际优势资本对接的新平台。   在哈药集团改制和引入中信、华平进行增资扩股的过程中,按照“职工群众要成为企业改制第一受益人”的原则,坚持国有资产不流失、职工不下岗、福利待遇不下降的政策,使改制得到基层员工的理解和支持。在深化集团内部改革,实现体制和机制创新方面,哈药集团按照“集权适度、分权有序、资源共享、合成作战”的方针,规范了集团公司与全资子公司、控股子公司之间的关系,突出集团公司战略决策管理、经营者管理以及资本运作管理的职能定位,强化集团总部设定、指挥、协调和推动的功能。   哈药集团总经理姜林奎说,集团层面的制度创新激活了发展原动力,资本市场的活跃也为哈药注入了新动力。2005年7月,继哈药三精股份公司与三精有限母子公司的整体合并、圆满完成了哈药三精的借壳上市之后,通过对天鹅水泥资产的置换、剥离,哈药三精的经营业绩、盈利能力、资产结构等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有效提升了上市公司质量,被誉为“国内资本运作的成功典范”。   东北财经大学东北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肖兴志认为,哈药集团的企业改制运作模式,推动了集团优势资本向价值链高端和产业链核心部分集聚的进程,使企业实现了建立新体制、引入新机制、构筑新结构、采用新方式、注入新活力的改制重组目标。   --以科技调整产品结构 用创新“啃”出效益新增长点   哈药集团董事长郝伟哲说,在哈药发展史上,曾走过弱化企业自主研发,只重市场和大规模广告效应的弯路。针对这一问题,哈药集团新领导班子提出市场、研发两头并重的发展战略,精心培育技术创新能力。在科研工作中,哈药集团把研发中心的建立纳入到整个集团的整体发展框架中,投资1亿多元打造新药研发创新平台,创建了生物工程、抗生素、药物制剂、现代中药、OTC药品及保健食品、动物疫苗及兽药等六个方面的专业性高科技技术平台。通过这六个平台集中力量向自己有优势的核心技术、核心产品展开研发,使哈药的新药研发由以前的随意性转向专业性,加快了由完全仿制到创新性研发方向的转移步伐。   为克服国内医药行业新品研发能力弱的“流行病”,哈药集团大幅增加科研投入,加速开发新产品,科技攻关项项显效。2005年,哈药集团共确立新产品开发项目188项,获得生产批文的新产品有37项,完成申报注册新药35项。用于治疗心绞痛、抗感染及抗乙肝的3项一类新药还获得临床批件,填补了哈药集团在创新药物领域的空白。   在科技创新中,哈药集团积极推进企业与科研院所的技术合作,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生物制品一厂与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建立了禽流感疫苗的生产协作关系,成功引进国际首创的禽流感疫苗生产技术,成为集团2005年科技创新的新亮点。在此基础上,哈药集团积极推动生物技术产业成为下一个优势产业,利用企业现有的技术合作网络资源,以禽流感疫苗、生物基因疫苗为重点,加速生物技术药物的产业投资与战略联盟合作,加大了品种及技术引进力度,取得了良好效果。   在技术改造方面,哈药集团全年完成项目投资3.21亿元,哈药总厂引进膜过滤技术、生物制品一厂动物疫苗GMP改造等项目相继竣工。哈药股份、哈药三精、三精加滨公司、中药三厂、生物制品一厂被省科技厅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集团全年共计申报确立了17项科技攻关项目,获得国家及省市政府扶持资金1200余万元,其中哈药集团抗生素专利战略研究项目被国家知识产权局列为重点项目。
来源:医药网-虎网医药-保健品-资讯网                                      ( 责任编辑:sundy )
   (以上所有文章均免费阅读,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
注意: ·本网站只起到交易平台作用,不为交易经过负任何责任,请双方谨慎交易, 以确保您的权益。
·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发布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戒毒药品和医疗机构制剂的产品信息。
本网站由北京市京泰律师事务所 黄海律师 提供法律支持
广告许可证:京朝工商广字第3030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北京市公安局备案编号:11010502000363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201227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04-0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