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称食品安全短期内无法实现零风险
来源:-    浏览:551   更新时间:2012年07月31日
字体:【 】【收藏本站】【打印】【关闭
作者:王超

【字号 T | T 】

慧聪制药工业网

    26日,2012生态文明贵阳会议食品安全与健康论坛在贵阳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研究员陈君石在论坛上称,短时间内无法实现食品安全“零风险”等诸多因素共同作用,使中国在食品安全方面虽有进步却仍感问题严重。

    陈君石驳斥当前中国食品安全问题中“我们还能吃什么?”的话题,称该言论增加了社会的不稳定性,有误导作用。

    陈君石认为,消费者笼统地将假冒伪劣食品与真正的食品安全问题划等号;对食品安全性要求提高;短时间内无法实现食品安全“零风险”;政府加大监管力度,使更多食品安全问题暴露;政府风险交流力度弱,新闻报道鱼龙混杂,虚假和夸大的报道误导消费者等问题,造成了中国在食品安全方面虽有进步却仍感问题严重的现象。

    据了解,2009年以来,中国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覆盖31个省市自治区,1196个监测点,含17类食品,抽取样品15.56万份,共获得监测数据80.16万个。截至目前,共有368项食品安全标准通过审评,其中214项已由卫生部颁布。

    国家质检总局食品生产监管司周岸鹏处长说,当前对以添加剂为首的整个食品工业化出现的抨击,表现了群众对食品安全的担忧和恐惧,这实际上是对社会矛盾加剧的不满,是一个民意的宣泄口。

    国务院食安办处长李云峰表示,政府、媒体、公众间应该有一个平衡的关系,使公众得到比较正确的食品安全信息,正确理解食品安全事件。

    陈君石还提出,中国现在出现的任何一个真正的食品安全问题,都可以追溯到监管体制的弊病。他说,当前中国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为分段管理,把完整的一条食品链人为地分为不同的管理,例如质检总局监管食品的生产,工商部门监管食品流通,但在生产和流通之间的运输存储就存在明显空隙。

    “目前政府强调分段管理的无缝衔接,这实际上是没有任何可能性的,只要没有很好的衔接就会出问题”。陈君石说。他同时指出,食品安全监管应该注重过程监管,而不能仅仅依靠食品抽样检验。()

责任编辑:张弛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您可能还会关注的

  • 食品安全-资讯
  • 食品安全-供应
  • 食品安全-求购
·国务院:食品安全首次纳入地方政...·农村餐饮食品安全监管强度加大·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进一步加强食...·福建查获35吨致癌金针菇 网友...·从“问题胶囊”再看食品安全 体...·“易粪相食”不是危言耸听·专家教你怎选猪肉和鱼·食品安全标准制定机制该转身了·保健食品审批收紧 千亿市场面临...·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有了“国标”

十大评选人物访谈热点事件更多>>

来源:医药网-虎网医药-保健品-资讯网                                      ( 责任编辑:sundy )
   (以上所有文章均免费阅读,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
注意: ·本网站只起到交易平台作用,不为交易经过负任何责任,请双方谨慎交易, 以确保您的权益。
·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发布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戒毒药品和医疗机构制剂的产品信息。
本网站由北京市京泰律师事务所 黄海律师 提供法律支持
广告许可证:京朝工商广字第3030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北京市公安局备案编号:11010502000363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201227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04-0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