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打造新型煤化工、高新技术装备制造和食品医药三个百亿产业集群,2012年,通辽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紧盯产业链的高端需求,在高新技术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方面作了周密计划。
首先是“养”。据通辽市委组织部有关人员介绍,为了拥有高端科研人才,通辽市市委、政府拨付专项资金,建立了一所博士、院士工作站。并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以及通辽市的经济发展战略规划,议定了科研项目,采用项目的研发来培养属于自己的人才。目前,工作站已经与中科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10余家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建立了人才培养关系。
其次是“引”。2012年,通辽市计划总投资8亿元,建设一个占地100多亩的高新技术产业孵化园暨大学生创业城,旨在通过良好的科研环境和强大的科研力量来吸引周边地区的高校和科研机构落户开发区。并聘请高端技术人才到该区挂职,加快实施高层次人才的引进计划。
第三是“留”。加快发展煤化工、装备制造、光伏产业、绿色农畜产品加工和生物医药等五个高新技术产业,以新型工业化和产业高端化的特点留住人才。截至目前,该区已有核心企业10家、关联企业50余家,有20余名研发人员有意带着自己的项目落户开发区。
第四是“聚”。着力推动“三个产业城”的建设进程,聚集现代服务专业人才。“十二五”期间,通辽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严格按照“蒙东现代物流城、蒙东现代金融城、科尔沁马城”等三个产业城的战略构想,以平台建设为基础,以引进实力企业为手段,大力巩固物流产业成果,扩大金融产业规模,繁荣实体文化产业,丰富现代服务业的内容,以提升蒙东地区第三产业人才的比重。(记者刘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