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力促中国增加其进口 进军中国喜忧参半
来源:-    浏览:588   更新时间:2012年02月01日
字体:【 】【收藏本站】【打印】【关闭

    印度正在“拉拢”中国以努力提高自身的医药制造业水平。

    尽管中国是印度最大的贸易伙伴之一,两国之间的贸易关系并不令人满意。中国继续保持对印度周边国家贸易统计数据的优势。官方数据显示,2010年中印双边贸易为617.4亿美元。同年,印度对中国的贸易逆差为200.2亿美元,2009年为158.7亿美元。随着印度2011年药品出口以16%的速度增长,达120亿美元,印度期待中国从印度进口的药品也随之增长。

    2011年初,中国政府决定开放500亿美元的国内医药市场,提出实施全民医保,这一目标预计到2020年实现。为此,中国政府需要广泛采购医药产品,印度期望本国医药行业能从中国“新医改”中获得预期增长。

    加大投资中国

    印度卫生部长古拉姆·纳比·阿扎德(Ghulam Nabi Azad)去年7月对中国进行了为期4天的访问。在此期间,他要求中国政府加快审批印度生产的药品。

    众多印度制药公司加大对中国的投资。西普拉计划未来3年在中国投资约7000万美元。2010年6月15日,西普拉收购了总部位于上海的一家生物技术公司Bio Mab25%的股份,建立了两个分别位于印度果阿邦和上海的单克隆抗体制造车间。西普拉计划在中国开发3个顶级生物仿制药:罗氏的安维汀(贝伐单抗)、赫赛汀(曲妥珠单抗)和辉瑞/安进的Enbrel(依那西普)。这些最畅销的创新产品年销量达到190亿美元。

    对于印度公司来说,要想在中国占有一席之地并不容易。兰伯西是1993年在中国建立合资企业首批印度公司中的一家。该公司的原料药采购主要来自中国,以确保创新药的市场份额,并降低生产成本。2009年12月,兰伯西在中国上市40多个产品后,出售了其与广州白云山制药公司和香港企宁集团合资企业的股份。兰伯西称,此举是对制造业务节约成本的整合。第一三共株式会社(兰伯西现在的母公司)欲削减无利可图的合资企业,并希望在中国独家而不是通过其子公司控制。同月,兰伯西在第一三共株式会社的要求下,解散了其在日本与Nippon Chemiphar的合资企业。

    政府加深合作

    一直以来,印度本地企业生产国内所需原料药的70%,但现在这一数字已下降到30%。2011年7月16日,商务部一份声明称,印度政府担心,从中国大量进口廉价、散装原料药将令国内企业的市场份额急剧下降。

    印度国内一直有人对本国向中国出口医药产品能力较低感到尴尬。印度药品出口委员会执行董事阿帕杰(P.V.Appaji)说:“中国政府大力支持医药产业,跨国公司热衷到该国建立研发中心。在印度,虽然跨国制药公司希望加强密切合作,但涉及到合作开发候选药物风险分担外包等问题,很少有人愿意永久在印度建立研发中心。”

    2010年8月,在印度中国联合经济小组第八次会议上,中国向印度表示将通过政府协议给印度在制药、IT等行业进入中国提供便利。目前中印两国正在计划一系列会谈,从2011年9月开始,建立一个加强在医药、科技、能源、钢铁和电信部门的经济合作框架。目标是双边贸易到2015年达到1000亿美元。除其他议题外,将重点讨论加强制药原料药生产车间监管交流与合作。

 

来源:医药网-虎网医药-保健品-资讯网                                      ( 责任编辑:sundy )
   (以上所有文章均免费阅读,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
注意: ·本网站只起到交易平台作用,不为交易经过负任何责任,请双方谨慎交易, 以确保您的权益。
·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发布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戒毒药品和医疗机构制剂的产品信息。
本网站由北京市京泰律师事务所 黄海律师 提供法律支持
广告许可证:京朝工商广字第3030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北京市公安局备案编号:11010502000363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201227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04-0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