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发展的印度植提物出口贸易市场
来源:-    浏览:603   更新时间:2011年12月27日
字体:【 】【收藏本站】【打印】【关闭

    印度是一个植物资源极其丰富的国家。据印度农业部门的数据,印度国内已鉴定的植物资源约有45000种之多,约占全球植物资源总数的20%左右;这45000种植物中大约有10%已被认可有药用价值。经过20年时间,印度的发展药用植物生产与植提物加工业的政策已取得丰硕成果。

    据印度商工部公布的一份报告披露,在上世纪80年代时,印度植提物出口总金额仅为中国同类产品的20%不到,而去年已直追中国之后,居世界第三位,可见印度在发展药用植物栽培和植提物出口方面已取得相当大的成就。而近据印度媒体报道,在一项全国性植物资源普查中有新发现,印度约有15000种药用植物,其中1500种已得到开发利用,经常用作植提物原料的药用植物约有500种左右。

    大跃进式发展

    印度拥有悠久的草药使用历史,国外称其为“吠陀医药”。据印度商工部的报告披露,截至2010年底,印度已建成一批吠陀医药制剂工厂,其中规模较大的工厂有20多家,另有140余家分布在国内各邦。印度商工部的统计显示,去年印度的植物药加工业总产值高达500亿卢比,目前共计生产1650多种植物药。

    印度不仅大力发展吠陀医药制剂生产,也鼓励和发展植提物生产。印度政府组织了一批植物药专家制定了发展印度植物药生产和出口的新政策。印度政府更是大力鼓励民间企业组织生产符合国际标准的植提物出口并予以出口退税等优惠。此后,印度的植提物产业开始快速发展。据印度商工部数据,在过去10年里,印度植提物出口平均增速在12%~15%,这在国际植提物工业界属于“大跃进”速度。

    主攻美国市场

    目前印度共计出口数百种植提物,其中药用植物原料及其制成品约有上百种。去年印度共计出口植物制成品约5亿美元,其中药用香精油和香料植物产品占很大比例,而药用植物及制成品出口金额约1亿多美元,占国内吠陀医药业总产值的10%左右。在印度出口草药产品中,60%为印度特有植物加工产品,30%为植提物产品,另外10%为吠陀医药制剂。由此可见印度的民间草药制剂已得到欧美发达国家医学界的承认,主要销往欧美国家和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及斯里兰卡等南亚国家。

    相比之下,我国的中成药制剂主要销往中国港澳台地区、东南亚各国和日韩等深受中华文明影响的国家。中成药在打开欧美国家市场方面还有较长的路要走。据F&S的报告中指出,2010年出口药用植物最多的国家排序为:加拿大,出口2.473亿美元;中国,出口2.096亿美元;印度,出口1.059亿美元。

    中国在2005年最高峰时曾出口药用植物高达3.442亿美元,但近年来呈现出口数量下滑的趋势。这一情况与欧盟国家普遍经济不景气以及欧盟几年前设立了更严厉的植物药市场准入规则等限制外国植物药产品进入欧洲的贸易壁垒措施,从而导致中国的药用植物原料出口欧盟数量锐减有关。而印度则巧妙避开了欧盟药用植物贸易壁垒,专攻美国市场。据悉,印度企业专门为美国人生产所需的各种热销膳食补充剂的植提物原料,如具有降糖作用的印度苦瓜提取物、匙根藤提取物、葫芦巴提取物和姜黄素等,从而推动印度植提物出口金额的逐年提高。
据印度商工部公布的统计资料显示,目前印度有好几种药用植物原料出口在国际市场占优,如:车前子壳,约占国际车前子壳市场的70%~80%;狭叶番泻叶,约占国际市场的6成左右;葫芦巴,约占国际市场5成左右等等。

    我国对印度出口植提物和药材产品主要有青蒿素及其制成品、植物色素以及川楝子和墨旱莲等一些药材,而印度则主要对中国出口藏红花、萝芙木、刺毛藜豆、珠子草、薄荷素油(国内企业主要用其加工成薄荷醇等产品)、柯子、余甘子等藏医药所需药材,而内地中药加工业则较少使用印度药材。去年,中印两国的植物药进出口交易额合计约有8000多万美元,印度已成为我国第二大出口植物药和植提物市场。由于经济不景气,我国植提物出口传统市场——美国和日本已退居印度之后。这一新形势值得广大中药出口企业注意。

    总之,随着印度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国内植物药加工业的迅速发展,今后印度有望成为我国中药材等植物药、植提物的新出口大市场,国内企业应加大对印度市场的调研和开发力度。

 

来源:医药网-虎网医药-保健品-资讯网                                      ( 责任编辑:sundy )
   (以上所有文章均免费阅读,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
注意: ·本网站只起到交易平台作用,不为交易经过负任何责任,请双方谨慎交易, 以确保您的权益。
·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发布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戒毒药品和医疗机构制剂的产品信息。
本网站由北京市京泰律师事务所 黄海律师 提供法律支持
广告许可证:京朝工商广字第3030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北京市公安局备案编号:11010502000363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201227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04-0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