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中医药影响力 传播媒介是主力
来源:-    浏览:624   更新时间:2011年10月07日
字体:【 】【收藏本站】【打印】【关闭

培养公众中医药素养很必要

公众中医药素养是公众科学素养的组成部分,但其有学科的特殊性。中医药是既有自然科学属性又有人文科学属性的一门学科,尽管其学科归属早已确定,但由于其不同于现代科学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如将中医药与其它现代科学置于同一研究框架中进行研究,显然不足以反映中医药学科独特理论体系特征的全貌。因此,单独进行公众中医药素养研究十分必要。

2006年,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纲领性文件《全民科学素养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由国务院正式发布。该纲要第一次对“科学素质”进行了界定,指出:“科学素质是公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一般是指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有一定应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

基于科学素养的界定,对于中医药素养,可以这样界定:人们对中医药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以及对中医药社会效应的态度。具体地说,它包含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中医药理论体系特点和哲学基础(即基本观点)的理解;二是对中医药概念和术语的理解;三是对中医药社会影响的认识和理解(即中医药社会效应的态度)。

中医药素养构成要素

素养,在近几年的中国学术界比较流行。但在前一段时间里,人们更多的是使用素质一词。素养和素质在某些方面意思一致,但素养更强调养成与培育,更强调通过学习以后达到的知识积累、认识水平以及实践能力。这样看,素养强调在动态意义上使用。

从本质上讲,素养首先体现在社会成员的个体身上,一方面,素养是社会成员个人人格的组成部分;另一方面,素养是社会成员个人本质的外在表现。素养不是一个单一的事物,而是一个综合体,可以分为天赋禀性、知识积累、认知水平和应用能力等层次。天赋禀性是素养的基础,是指个人的身心条件。

素养不是专指人的先天能力,但的确和人的先天能力有很大关系。知识积累是素养的关键,只有具有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知识才有可能具有很高的素养。

认知水平是素养的核心。在知识积累的基础上,进行外化的过程就是认知的过程。应用能力是素养的导向,它是素养的最高级层次。在正确认识客观事物的基础上,自觉地利用客观事物来达到自己的某一目的就是应用能力。素养作为知识的积累,是一种内在的东西,但人们可以将内在的知识转化成能力,并使用这种能力来改造世界。

素养在不同的时期具有不同的内涵,它是一个历史范畴。因为人的素养主要是后天获得的,其获得素养的具体社会实践要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限制。但不断提升人的素养是永恒的主题。

来源:医药网-虎网医药-保健品-资讯网                                      ( 责任编辑:sundy )
   (以上所有文章均免费阅读,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
注意: ·本网站只起到交易平台作用,不为交易经过负任何责任,请双方谨慎交易, 以确保您的权益。
·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发布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戒毒药品和医疗机构制剂的产品信息。
本网站由北京市京泰律师事务所 黄海律师 提供法律支持
广告许可证:京朝工商广字第3030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北京市公安局备案编号:11010502000363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201227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04-0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