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生为何热衷转行进外企
来源:-    浏览:1496   更新时间:2011年07月27日
字体:【 】【收藏本站】【打印】【关闭
 美国每635人有一个医生,中国是每7000人一个。即便如此,医院的医生还在不断流失。据上海人力资源顾问公司怡安公司预测,今后5年将有多达1.4万名中国医生加入外国制药公司。拜耳医药保健中国区总经理克利斯·李说,在中国,制药公司乐意吸纳医生,原因是他们拥有医学知识。“而在大多数国家里,获得系统培训的医生转行做医药代表是极其罕见的。”

  外企当然不是傻瓜,他们开出大价钱,挖走的几乎都是最优秀的医疗人才,不够优秀的他们根本不要。据了解,名校硕士毕业,或者主治级别职称、综合素质强的医生往往是最抢手的。对很多优秀的医学生而言,去外企做医药代表也越来越被视为一条好的出路。因为医生的培养成本在不断攀高,除了至少要经过5年医学院校的学习,毕业生们还得花3年的时间接受医师规范化培训,才能真正成为一名被允许独立执业的医生,但他们大多数的起薪普遍在2000元~3000元。花8年的时间,至少支付10多万元的学习成本,最后领到的是与蓝领工人一样的低薪水,他们不倒在外企们的“糖衣炮弹”下,那才是怪事。

  在很多发达国家,医生培养成本一样高昂,甚至比我们更为高昂。医生们同样要面对高强度与高风险的执业环境,但为什么却很少出现医生转行做医药代表?一方面医生们的劳动价值得到社会承认,高投入会获得高收入,在社会上有很高的地位,受人尊敬;另一方面是非经济的因素。在国外,很多知名的医学院校拥有招生自主权。在招收医学生时,除了学业成绩,他们还会根据考生的个人数据(自传、面试、小区服务纪录)来评估他们是否适合学医,是否具备从医的兴趣与职业信仰?这有可能是很多医生坚定行医,不愿意轻易改行的另一个原因。

  越来越多的医生流入外企可能加剧“看病难”。“难”不仅体现在一般医生数量上的不足,而且指缺乏技术好的医生。有业内人士认为,问题可能出在以往对医生的执业限制得太死,医生不能像律师一样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自由职业者,他们的劳动价值被人为压抑,得不到体现,失去了发展空间及获得高收入的可能。如果上述问题得不到解决,医院将失去越来越多的优秀医生,越来越多生病的人将为找一位好医生而头疼。

  相关链接

  美媒:中国医生改行做医药代表令人忧心

  美国《新闻周刊》7月10日刊文指出,中国很多新从业医生由于月薪太低,纷纷改行去做能获得更高报酬的医药销售代表。文章指出,这种现象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到了中国欲增加农村医疗人员的努力。

  这篇题为《月薪300美元的中国医生纷纷投奔医药公司》的文章以一位名叫毛蒙佳(音)的医学毕业生为例说,他在2005年从大连一家医学院毕业后先进了一家医院,但后来又放弃了医生职业,原因是做医药销售代表能够挣到更多的钱。自从毛从医院辞职改做一家跨国制药公司的销售代表后,他的月收入提高了2倍。

  毛说:“新从业的医生待遇非常低,几乎都不够生存所用。”据他介绍,新从业医生月薪一般有2000元~3000元人民币,但在大连租一套一室的公寓每月都要2000元~2500元。他们一般要三四个新从业医生合租,才能分担得了这个费用。他同班的30人中现在有9人都在做医药代表。

  文章说,中国政府近年来想在农村和偏远地区增加医务人员,改善那里的医疗资源稀缺问题,但上述人员的职业转变正对这些地区的医生供求起到限制性的作用。

  文章援引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院长石应康的话说:“在县城和小城市的大部分基层医院中,都有很大的医生资源缺口,而那里也是最难吸引医生过去的地方。”石表示,他的学生毕业后有半数都拒绝去地方医院工作,他们纷纷希望找到外企待遇更高的工作,或者去当医药代表。

来源:医药网-虎网医药-保健品-资讯网                                      ( 责任编辑:sundy )
   (以上所有文章均免费阅读,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
注意: ·本网站只起到交易平台作用,不为交易经过负任何责任,请双方谨慎交易, 以确保您的权益。
·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发布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戒毒药品和医疗机构制剂的产品信息。
本网站由北京市京泰律师事务所 黄海律师 提供法律支持
广告许可证:京朝工商广字第3030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北京市公安局备案编号:11010502000363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201227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04-0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