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避免亚太地区中风危象”报告发布
来源:-    浏览:857   更新时间:2011年05月27日
字体:【 】【收藏本站】【打印】【关闭

                              专家针对预防房颤引发的中风提出建议

   房颤引发中风危害严重

  许多患者未按规范治疗

  近日,在吉隆坡举行的第18届亚太心脏会议上,全球“预防中风行动”专家团发布了“如何避免亚太地区中风危象”的最新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敦促国际社会采取紧急协调行动,以避免数百万人罹患可预防的中风。32家全球及亚太主要医学团体和患者组织支持并肯定了该报告的行动倡议。

  亚太各国成年人的房颤患病率各不相同,中国为770/10万,日本为1634/10万。许多房颤患者没有接受预防中风的抗凝血剂或阿司匹林治疗。因此,亚太地区国家需要协调行动,遵循房颤患者预防中风指南,以避免不良预后。

  房颤引发中风危害严重

  报告指出,全球每年有1500万人罹患中风。其中大约有500万人终身丧失行动能力,还有500多万人死亡。

  2004年,东南亚大约有440万人在罹患中风后幸存,同年,这些地区首次中风总人数达到510万人。这个数字高于预计新发癌症病例。

  目前国际公认房颤是成年人最常见的持续心率异常疾病,该病患者的中风风险比常人增加五倍。15~20%的中风是由房颤导致的。因房颤引发中风的患者通常住院时间更久,同时有50%患者残疾。

  中风是仅次于心脏病的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目前中风已经对亚太地区国民经济造成了巨大的经济负担。例如,韩国2005年国民健康保险理赔数据库显示,其全国用于治疗中风的总花费为37370亿韩币(约合33亿美元)。“不论年龄大小,每年都有数百万房颤患者因中风而瘫痪。”“预防中风行动”专家团专家、中国北京大学附属人民医院心脏中心主任胡大一教授说,“亚太地区的中风发病率不断上升并已成为主要的公共健康问题和巨大的经济负担。”

  许多患者未按规范治疗

  亚太地区面临着巨大的房颤治疗压力,但同时,这一地区的房颤患者在中风的预防方面也存在许多问题。报告针对这一地区存在的用于进行房颤管理的各类指南指出,这些指南的建议在很大程度上雷同,而其执行程度却因地区不同而存在很大差异,特别体现在房颤患者使用抗血栓疗法方面。例如,在中国台湾地区,仅有62%的患者接受了抗凝血剂或阿司匹林预防。韩国房颤患者接受遵守指南的预防比例则达73.9%。根据最近在塔斯马尼亚和中国进行的调查,对房颤患者而言,接受和未接受抗血栓疗法发生中风的风险比例分别为24.6%和35.5%。因此,大部分亚太地区需要强调遵循有关房颤患者预防中风的指南,来避免不良预后。

  报告呼吁亚太地区国家政府提升对现有指南的了解,加强遵循这些指南将有助于增加亚太地区接受适当抗血栓治疗患者的人数,并保证这些疗法的理想效果。

  专家为诊治指点迷津

  针对上述问题,在报告中,“预防中风行动”专家团进一步给出了以下建议:1.提高国家政府和公众对房颤及其引发的中风影响的认识;2.制定房颤早期适当诊断的协调战略;3.改善患者教育,房颤护理和检测;4.鼓励制定和使用新方法以管理房颤并预防由房颤引发的中风;5.加强医师的房颤管理意识;6.促进亚太地区所有患者获得平等治疗、监测服务和信息;7.提倡遵照指南以改善房颤管理;8.推动亚太地区各国间最佳实践的交流;9.推进对房颤成因、流行病学、预防和管理的研究。

  “大多数的房颤中风都是可预防的,因此我们认为现在实施这些建议将有助于预防房颤患者遭受中风,从而减少亚太地区大幅增长的临床、经济和社会负担。”英国伯明翰城市医院、伯明翰大学心血管科学中心教授Gregory Lip表示。

  在建议中专家强调,房颤患者在高中风风险(特别是严重中风风险)人群中占很大比重,因此是解决该重大健康问题的一个重要目标人群;亚太地区迫切需要提高国家政府和公众对由房颤引发的中风造成的经济和社会影响的认识,从而更好地了解房颤及其诊断、检测,并改善房颤管理策略;迫切需要向公众提供更好的有关由房颤引发的中风及其预防方法的信息,以及药物和技术开发,如新抗血栓药物和对现有药物的患者应用监测技术,它们可以更早地提供合适的治疗以防止房颤患者出现中风;需要更好的患者教育,从而使这些信息被公众广泛了解。此外,亚太地区现有和新建患者机构间的协作,以及为房颤患者创建的通用平台(用于交换和传播有关房颤及其诊断和管理以及有关中风预防的信息),将有助于集中和比较亚太地区不同国家间的数据。

  专家们还认为,需要对医师进行教育以帮助其在并发症发生前识别未确诊的(“隐匿性”)房颤。医师还应充分了解房颤患者管理选择,并认识到按照指南正确实施治疗时,治疗益处通常大于风险。将现有不同国家的指南协调为一套统一的亚太指南将有助于推进中风预防目标,还将帮助确保亚太地区国家卫生保健平等性原则的实施,并保证患者个体接受类似(尽可能最佳的)医疗。

  在对房颤患者中风的预防方面,专家指出,部分引发房颤的因素,如遗传和自然衰老过程是不可改变的,所以无法完全避免房颤发生的可能,因此大多数已经罹患房颤的患者,需要有效使用抗血栓疗法,从而防止循环系统血凝块引起的并发症(如中风)。

  专家在建议中呼吁,要加大投入以推进对房颤成因及其防治策略制定的研究。因此,迫切需要亚太地区联合研究活动,致力于改进房颤管理,更完全地了解其成因和流行病学,以及预防由房颤引发的中风。

来源:医药网-虎网医药-保健品-资讯网                                      ( 责任编辑:sundy )
   (以上所有文章均免费阅读,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
注意: ·本网站只起到交易平台作用,不为交易经过负任何责任,请双方谨慎交易, 以确保您的权益。
·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发布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戒毒药品和医疗机构制剂的产品信息。
本网站由北京市京泰律师事务所 黄海律师 提供法律支持
广告许可证:京朝工商广字第3030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北京市公安局备案编号:11010502000363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201227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04-0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