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多方面解读:过度医疗是如何造成的
来源:-   2011-05-19 中国青年报   浏览:664   更新时间:2011年05月20日
字体:【 】【收藏本站】【打印】【关闭
  生意社5月19日讯 人民日报近期推出解剖过度医疗系列报道,从多方面分析过度医疗现象的成因。   治疗感冒,中国可能是全世界花冤枉钱最多的国家。   人民日报社记者白剑峰在《谁制造了感冒经济》中写道,一位外国医生说,如果没有细菌感染的话,感冒一周左右就可以自愈,而中国人对感冒似乎过度戒备。看个普通感冒,花一两百元是很正常的,花上千元也不稀奇。   现在不少医生问诊三句半,立刻就让病人做CT、造影、核磁。事实上,这些检查的成本高、创伤大,还可能增加致癌的风险。   北大人民医院心脏中心主任胡大一说,滥检查是过度医疗的特征。   医疗消费是医生主导的消费,而不是患者的主动消费。   重庆市红十字会医院院长何建国说,在信息严重不对称的情况下,很多医生利用处方权,不断制造无效甚至有害的需求,把患者当成了牟利的对象,这是过度医疗的主要原因。   9倍的心脏支架暴利已超过贩毒。   中国青年报报道,全国政协委员董协良曾经在提案里揭露了医疗器械市场的黑幕,一个国产的心脏支架,出厂价不过3000元,可到了医院便成了2.7万元;一个进口的心脏支架,到岸价不过6000元,到了医院便成了3.8万元。   我们权且将医院比作农民,粮食比作服务。医院通过自己集资的钱买来机器,首先要考虑的是什么?尽快地资金回笼。时间越长,风险越大,何况这些钱不是集体的,也不是政府的,是自己的血汗钱,因此不用医院说,集资者的积极性一定是调动起来了,他们千方百计地去销售各种服务。拿CT来说吧,市价规定每次CT平均检查时800元/次,我主动降价到500元/次,薄利多销。   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廖新波在新浪博客中评论说,在集资者的诱导下,不管该做不该做,反正是医方市场,尽力加快检查者的数量,推销自己的产品,患者不明不白地接受了治疗。   《健康时报》(2011-05-16第02版)
来源:医药网-虎网医药-保健品-资讯网                                      ( 责任编辑:sundy )
   (以上所有文章均免费阅读,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
注意: ·本网站只起到交易平台作用,不为交易经过负任何责任,请双方谨慎交易, 以确保您的权益。
·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发布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戒毒药品和医疗机构制剂的产品信息。
本网站由北京市京泰律师事务所 黄海律师 提供法律支持
广告许可证:京朝工商广字第3030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北京市公安局备案编号:11010502000363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201227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04-0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