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个文件都是国家主管部门对于医药行业发展的指南,是导向性的政策,必然会对行业产生较大的影响。”4月25日,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会长于明德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近期,医药行业相关的三个“十二五”规划均已接近完稿,即将对外发布。
这三个行业“十二五”规划分别为:由国家发改委制订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生物医药是其中7个主要行业之一;由工信部制订的《医药工业十二五规划》;以及由商务部制订的《全国
药品流通行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
扶持制药巨头
记者了解到,《
医药工业十二五规划》明确,“十二五”期间,全国医药工业总产值目标年均增长20%以上,到2015年,全国医药工业总产值将达到30000亿元。截至2015年,全国销售收入居前100位的
企业将占到全行业销售收入的40%以上。而在基本药物领域,将保证主要品种的前20家生产企业所占市场份额达到80%以上,这意味着全行业集中度将得到提升。
“据我们了解,在一些成熟的医药市场上,前50强企业所占的市场份额能达到70%,所以这个百强40%的销售占比,并不是十分严苛。”一位医药咨询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
参与规划制定的中国医工院专家委员会一位专家介绍说,十二五期间,将通过产品结构、技术结构、组织结构、区域结构和出口结构等五大结构调整,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对行业发展有较强带动作用的大型企业集团。
来自中国医药管理协会的数据显示,2010年,国际制药50强已经占到全球70%的市场份额。与此形成对比的是,中国最大的医药集团年销售仅为全球最大制药公司辉瑞的2.2%,市场份额悬殊。
“未来10年,将是医药行业集中度急剧提升的过程,医药企业从数量角度来讲,可能会缩水,但同时一定会出现几家超大的第一集团公司,出现一大批比较巨大的二线公司。”上海医药副总裁葛建秋对记者表示,医药工业同质化的竞争会越来越惨烈,最终会导致一大批成本不占优势的小企业被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