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违法广告无处遁形
来源:-    浏览:904   更新时间:2011年04月22日
字体:【 】【收藏本站】【打印】【关闭
    强化日常监测

  建立“黑名单”制度完善部门协作机制建立媒体约谈制度着力扫除消费误区

  针对保健食品广告宣传存在的突出问题,笔者认为,根治广告违法乱象还需要综合治理、多管齐下,着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强化日常监测

  配备广告监测所需的必要设施,安排专门人员具体负责,以广告违法率较高的媒体为重点监测对象,积极开展保健食品广告监督监测工作,并密切关注城乡接合部、乡镇以及农村展销活动场所的保健食品广告,确保监测区域不留“死角”和“盲区”。同时,要畅通举报渠道,及时在新闻媒体上公布举报投诉电话,充分发挥社会公众的舆论监督作用,动员广大消费者积极举报保健食品违法广告,提高对销售假劣保健食品行为的打击实效。

  建立“黑名单”制度

  健全违法保健食品广告安全消费警示制度,定期发布《违法保健食品广告公告》,曝光典型违法虚假广告,发挥警示教育作用,及时将违规情况通报媒介主管部门。同时,探索建立违法保健食品广告“黑名单”制度,对纳入“黑名单”中的相关单位采取提高准入门槛、严把广告发布、严格审查备案、强化日常监测和加大检查力度等督促其逐步整改落实、规范经营。 

  完善部门协作机制

  进一步加强食品药品监管、工商等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整治保健食品违法广告。一方面要不断完善协查机制,充分利用各自的监管资源,形成优势互补,争取做到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监测到违法广告及时移送,工商部门及时查处、及时反馈,从而对违法广告形成强大的威慑力;另一方面,要突出整治工作重点,对重点品种、重点媒体、重点时段严厉查处,以点带面,规范市场,促进保健食品广告行业良性发展。

  建立媒体约谈制度

  保健食品违法广告之所以能屡屡出现在一些媒体上,除了监管环节力量薄弱和鞭长莫及外,个别媒体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也是保健食品违法广告乱发布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了从终端上解决违法保健食品广告的发布问题,应在强化对发行量大、影响面广、受众人多的重点媒体监督的基础上,实行媒体负责人约谈制度,不断宣传违法广告危害,进一步落实媒体发布违法广告责任,促使媒体形成较强的自我约束意识。此外,还应加强对保健食品广告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增强其质量安全、诚信服务意识,营造良好的行业发展氛围。

  着力扫除消费误区

  目前,不少群众对保健食品还存在一些认识上的误区,有些消费者轻易相信广告宣传,认为保健食品能治病,或服用“多多益善”,还有些消费者认为贵的就是好的。对此,应采取发放资料、制作展板、现场咨询、案例分析等多种宣传方式,广泛开展针对社会公众有关保健食品安全知识和相关法规的普及教育,提高消费者特别是中老年人对假劣保健食品的辨别能力,引导广大消费者正确认识、合理选购和安全食用保健食品。

来源:医药网-虎网医药-保健品-资讯网                                      ( 责任编辑:sundy )
   (以上所有文章均免费阅读,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
注意: ·本网站只起到交易平台作用,不为交易经过负任何责任,请双方谨慎交易, 以确保您的权益。
·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发布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戒毒药品和医疗机构制剂的产品信息。
本网站由北京市京泰律师事务所 黄海律师 提供法律支持
广告许可证:京朝工商广字第3030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北京市公安局备案编号:11010502000363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201227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04-0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