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3日,中国中药协会中药材种植养殖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中专会”)和来自台湾的中华中药商业公会联合会(以下简称“联合会”)再次联手,在北京举行无公害种植基地生产资料与应用示范企业签约会。作为去年9月双方在浙江丽水首次合作的进一步深化和落实,这次会议更具有实质意义——不但双方签署了《海峡两岸中药材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而且来自江西、浙江、内蒙古、甘肃、福建、云南、辽宁、吉林、山东、河南等10省(区)的16家单位,在工信部、商务部、科技部、国家林业局、国家濒管办等部门相关官员的见证下,与台湾有关企业签署了无公害种植基地合作协议书。这一天,距《海峡两岸医药卫生合作协议》签署刚刚过去23天,离春节还有20天。“之所以赶在春节前签约,是为了让南方地区中药材种植基地能够在节后及时进行春耕播种。”中国中药协会中药材种植养殖专委会理事长王卫权告诉记者。
战略合作提速
“对于两岸同胞及中药界来说,这是一件大事,也是一件好事。”中国中药协会会长房书亭说,海峡两岸通过建立无公害药材种植示范基地并不断推动该项工作,必将大大提升大陆中药材质量,同时在中药界掀起共同关注中药材种植的热潮。
据了解,台湾地区中药材资源大约有870余种,但岛内资源短缺,有的濒于绝种,台湾市场至少70%~80%的中药材来自祖国大陆。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统计显示,2010年1~7月份,大陆对台中药出口额已达到3717万美元,在大陆中药全球出口金额中位居第八,同比增长48.43%。其中,中药材饮片所占金额最多,达到2810万美元,同比增长48%,占比76%。同期,我国中药材饮片向100个国家和地区出口,台湾排名第五。
“近年来,台湾药政管理部门对中药管理日益严格。由于大部分中药材依赖进口,其品质高低关乎中药制剂质量水平,所以对农药残留、重金属及黄曲霉素限量均作了要求。药厂购入的药材在制成中成药前,必须将药材送检。”一位台湾中药材贸易商说,两岸在中药材检测中,大陆较重视有效成分或指标成分的检测;而台湾则更加重视重金属污染、农药残留量等安全性指标控制。
中华中药商业公会联合会理事长王瑞叁说,联合会是台湾唯一的中药同业联合会,会员包括1.2万家中药商,从业者达7万多人,覆盖了台湾整个中药材市场。联合会每年从大陆进口的中药材数量约为5万吨。“大陆药品监管部门推行中药材GAP基地建设,以及业界进行规范化无公害种植,将使台湾市场的中药材质量得以保证。”
在13日双方签订的海峡两岸中药材战略合作协议中明确提出,中专会在全国大力推广有机肥和无公害的种植养殖工作,以保障与台湾的中药材贸易达到台湾所需的标准和要求;负责内地区域的药材采购,协作办理相关贸易手续;进一步完善药材可追溯体系,作为两岸药材贸易交流的有力保障。联合会依据台湾相关法律法规,推进解除两岸贸易交流的屏障;和中专会进行多方位的合作和交流,力争每年进行互访和交流,并尽可能依据中专会所提供的品种推荐书和质量保证推荐书,作为对台湾贸易的依据和优先条件。同时,双方建立贸易互通的信息共享资源,尤其在产地生产、价格、贸易等方面进行互通,使信息具有广泛性、准确性、权威性,以推动两岸贸易合作进程。
示范种植启动
“中药材治理,最终要从源头上做起。”在会上,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原副局长惠鲁生提出,规范化、规模化是中药材种植的必然出路,也是药材质量稳定可控的重要保证。“各示范基地要利用台湾在种植技术上的优势,真正建立起全程可追溯的安全管理体系。”
据了解,我国目前常规使用的中药材品种约600多个,已成功进行规模化种植的常用品种200多个,依靠野生为主的品种近400个,全国种植面积已达近2500万亩。其中,规范化、规模化种植基地500多个,总面积近百万亩,基本可以保证大陆中药生产企业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