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
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承前启后、攻坚克难的关键一年。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2010年度主要工作安排》,要求围绕“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突出惠民措施,提高服务水平,增强改革实效,充分发挥
中医药作用,扎实推进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为全面完成三年既定目标任务奠定基础。
今年医改工作有何亮点?将给百姓带来什么影响?
门诊住院报销比例均提高
【亮点】巩固扩大基本医疗保障覆盖面。城镇居民医保门诊统筹扩大到60%的统筹地区,新农合门诊统筹达到50%(力争达到60%)的统筹地区,城镇职工医保在有条件的地区先行探索、总结经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门诊费用报销比例明显高于
医院。
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达到60%以上,城镇职工医保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有所提高。所有统筹地区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的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分别提高到当地职工年平均工资、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倍以上。
逐步开展门诊救助,取消住院救助病种限制。探索开展重特大疾病救助办法。
【点评】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李玲:实现医保全覆盖,是保障人民群众
健康权益的必要条件,它确实可以解决一部分患者的风险分担问题。但是,全民医保并不能完全解决“看病贵、看病难”。如果控制不好医院的趋利行为,医保的作用就会被稀释。
因此,在实现医保全覆盖的同时,还要同时控制好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否则,政府的投入和医保资金就无法转化为有效的医疗服务。
扩大基本药物制度范围
【亮点】继续扩大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在不少于60%的政府办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进一步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积极探索多渠道补偿,落实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行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后的政府投入政策,保障其正常运行。鼓励地方探索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发挥医保基金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补偿作用。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将非公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纳入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探索规范合理的补偿办法。
【点评】卫生部药物政策与基本药物政策司司长郑宏:基层医疗单位普遍实行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后,财政补助政策能否落实,是一个关键问题。如果没有形成一个稳定的补偿机制,补偿资金不到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就会出现问题。
就补偿而言,应该提倡多渠道补偿。例如,鼓励地方探索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发挥医保基金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补偿作用;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将非公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纳入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探索规范合理的补偿办法;支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行综合改革,中央财政通过以奖代补的办法,对实施基本药物制度进展快、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体制机制综合改革成效好的地区给予奖励补助。
重点培养基层全科医生
【亮点】启动实施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规划。制定农村医疗卫生岗位需求计划,启动实施高等医学院校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培养项目,2010年为中西部乡镇卫生院和基层部队招收5000名以上定向免费医学生。
启动首批全科方向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安排1.5万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岗人员进行全科医生转岗培训。
发挥政府、集体、个人等多方力量加强村卫生室建设,鼓励地方将符合条件的村卫生室纳入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范围,提高报销比例。
【点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院长王杉:基层全科医生
人才严重缺乏,是导致看病难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我国基层医生不仅数量短缺,而且业务素质也远远不够,制约了基层医疗服务水平的提高。
因此,实施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培训,建立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关系,是解决看病难的治本之策。
探索部分公立医院转制
【亮点】目前,国家重点在16个城市开展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各省、区、市可自主选择1至2个城市开展公立医院改革试点。
研究探索将部分公立医院转制为非公立医疗机构。出台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意见,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医疗服务领域。
建立公立医院与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分工协作机制,加强人员培训交流和业务指导,探索建立社区首诊、双向转诊等分级诊疗制度。
进一步优化诊疗流程,推广预约诊疗,实行同级医疗机构检查结果互认,缩短群众就医等候时间。制定100种常见
疾病临床路径,继续推动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
【点评】卫生部副部长马晓伟:公立医院改革涉及广泛深刻的权力和利益格局调整,又存在不同的思想认识和政策取向,是医改中最艰巨、最复杂的任务。
与增加政府投入相比,公立医院改革更为迫切的任务是创新体制机制、加强内部管理,必要的花钱也是为了买机制、建机制。只有坚定不移地推进以公益性为方向的公立医院改革,消除一系列体制性、机制性、结构性问题,才能促进公立医院健康发展。(人民日报记者 白剑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