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药市进入卖方市场
来源:-    浏览:536   更新时间:2010年03月12日
字体:【 】【收藏本站】【打印】【关闭
    2009年之前,药材市场的总体格局一直是买方市场,市场产销经营的话语权始终在买方这一边,这似乎已成定论。但市场经济是个变数经济,与往年相比,市场形势已发生质的变化,占据市场经销大权多年的买方市场,不断受到卖方的“挑战”,买方市场的“霸权”地位产生了“动摇”。由于诸多利好因素有利于卖方市场,加之药材行业内部产销格局的不断变化,使买方市场受到“内外夹击”,于是卖方市场顺理成章的在“挑战”中孕育,在“利好”中诞生。东北药材市场在经受市场经济大潮的洗礼和激烈的市场竞争后,进入2010年卖方市场已经形成,市场产销的话语权由买方转向卖方,整个药市产销活跃,购销两旺,营销队伍不断扩大,离队多年的药商们面对卖方市场的形成重操旧业,信心十足,销售额不断攀升,昔日“门庭冷落鞍马稀”的药市今朝已是“车水马龙艳阳天”。面对此情此景,许多药商都颇有感慨地说:“药市的春天真的来到了”。

    东北药市的卖方市场是怎样形成的?笔者调研结果显示:东北药市卖方市场的形成具备以下五大特征。现解读如下,仅供行业同仁研究参考。

    特征之一:由供大于求转向求大于供

    众所周知,我国中药材生产(野生与家种)基本上是沿袭历史上的老传统,仍然是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分散经营,缺少集约化生产和规模化生产,药材生产不问市场需求,药价上涨便盲目发展,一哄而上;药价下滑便一哄而下,药材生产少人问津。造成药材生产严重供大于求,最终导致药商微利或亏本,药农卖药难增产不增收,血本无归。如前几年一哄而上导致价跌烂市的平贝母、北五味子、车前子、月见草……;近几年盲目发展,导致“内外交困”的人参(人参卖上萝卜价)、鹿茸(养鹿全国遍地开花,鹿茸烂市,杀鹿卖肉)等,已成为血的教训。

    “亡羊补牢”、“吃一堑长一智”。市场经济的酸甜苦辣极大地教育了药商和药农,他们在失败中觉醒,在生产经营中多了几分理智,少了几分盲从,药材种植和经销以市场为导向,看准市场,看准行情,先签订单后生产,药材生产经营与市场对接,同时依托药厂、药市进行产销经营活动,调减烂市品种的生产,使药材供求关系进一步理顺,逐步缩小和改变供大于求的局面,求大于供的局面进一步扩大,从而促使药市沿着良性循环的轨道健康发展,形成了药农、药商、药企“三分天下”和谐共赢的喜人格局。

    据对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几家大药市2009-2010年3月的产销状况与2007-2008年相比,总产量(家种、野生,估算,下同)下降35%左右,销售量增长20%左右,供需缺口在25%以上,药市形成了求大于供的局面,为卖方市场的转化奠定了基础。

    特征之二:药材种植面积萎缩,产量减少

    有资料显示,东北三省是我国药材生产大省,总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30%以上。但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药材种植面积呈逐年萎缩之势,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是增加粮食生产,减少药材种植。东北三省是我国产粮大省,粮食总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30%以上。为鼓励粮食生产,国家实施了许多优惠政策,如:免税、补贴、购买农业生产机械,减价后再给补助,粮食收获后粮农不愁销路,国家全部收购。同时,连续几年提高粮食价格,粮价上涨幅度很大,粮农得到了实惠,调动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据调查,东北三省粮食种植面积从2005年起逐年增加,每年递增10%左右,致使药材种植面积相应缩减。据估算,2008-2009年东北三省药材种植面积较2005年减少30%以上,创下历史新低。

    二是农村劳力紧缺,少人种植药材。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急需大量劳动力,而且工值逐渐上涨,日工资由往年的50-80元,上涨至100-150元。极大地鼓舞农村青壮年纷纷入城务工,家中留下幼小儿童和老人,没有能力从事药材生产,导致产量逐年下降。

    三是药材价格低迷,农民弃种药材。几年来我国药材价格一直处于低迷状态,农民种药材得不偿失,所以许多农户转向收入较高的粮食和其它经济作物,药材种植面积随之减少。

    四是种药材成本高,多数农户不种。近年药材种籽、用工、水肥、农药、生产资料、运输等成本费用大幅上涨,而药材价格并未同步上涨,加之种药材费工费时,经济效益低下,多数农民不种。

    特征之三:野生药材枯竭,库存后继乏力

    东北三省是我国野生药材主产区之一,野生药材总产量占到我国总产量的25%左右。完全可以满足市场需求。但进入21世纪后,野生药材资源连年枯竭,产量同步下降,产不足需,供需缺口不断扩大,矛盾日趋尖锐,许多珍稀药材已濒临绝迹,敲响危机警钟。据有关媒体报道,上世纪80年代东北三省野生药材总蕴藏量达72亿公斤,但到本世纪初已锐减至14.4亿公斤,之后每年递减20%以上。2008-2009年与2006-2007年相比,已减少至10000-12000吨左右,其中野山参减少98%,关防风减少70%,北柴胡减少75%,桔梗减少60%,北赤芍减少50%,北苍术减少40%,关升麻减少70%,威灵仙减少35%,甘草减少60%,辽篙本减少80%,北五味子减少60%,穿山龙减少50%,龙胆草减少80%,关黄柏减少80%,白鲜皮减少70%,猪苓减少50%……。

    东北三省野生药材连年减少的主要原因是:逐年滥采滥挖,野生资源日趋枯竭,大规模开矿、修路、建厂、修渠、伐林、开荒、放牧等多项人类活动,严重地破坏了野生药材赖以生存的环境;多种自然灾害不断发生,药材大面积受灾;政府出台保护政策,严禁无证采运;产地青壮年多去城里务工,家中无人采挖;采挖成本提高,药材价格很低,采挖得不偿失,产区少人去采……。

    野生药材资源连年枯竭,致使多年老库存已消耗殆尽,库存后续无力补充,导致东北三省野生药材库存十分空虚,加之产地已无大货供应,而囤积商和药农又在惜售,更使供应雪上加霜,于是药市形成了求大于供的格局,为卖方市场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特征之四:供需缺口扩大,药材价格上涨

    从2009年始,东北药市80%的药材呈现供需缺口不断扩大,市场求大于供的局面。“物以稀为贵”,缺口带来商机,药材价格开始回归合理价位,持续上涨。据对三省药市价格走势调查显示,在500个常用的药材中,有400个品种上涨,其中124个品种的涨幅同比超过40%,有110个品种的涨幅同比超过30%,有96个品种的涨幅同比在20%-30%之间,有70个品种的涨幅同比在19%以下。涨价品种之多,涨价时间之长,涨价幅度之大,为历年所少见。

   现将重点涨价品种的涨幅简要介绍如下:

    三七(20头)由2008年12月(下同)的126-132元(千克价,下同)上涨至2009年底(下同)的240-250元 ;北沙参由9.4-12元上涨至19-25元;西洋参(国产软支)由90-140元,上涨至160-340元;川芎(老)由9.5-11元,上涨至16.5-18元;太子参(皖统)由21-22元,上涨至33-35元;怀山药(毛统)由7.8-9元,上涨至13-18元;桔梗(家新)由12-15元,上涨至26-34元;板蓝根由4-6元,上涨至14-16元;苍术(去皮)由11.5-12元,上涨至23-33元;赤芍由12-15元,上涨至17-21元;北升麻由8.5-11元,上涨至26-40元;旱半夏(野)由40-46元,上涨至64-71元;山奈(国产)由18-20元,上涨至32-34元;薤白由11.5-14元,上涨至18.5-24元;佛手参(东北)由110-130元,上涨至280-350元;贯众由2.5-3.5元,上涨至4-6元;关白附由45-55元,上涨至65-75元;夏无天由28-30元,上涨至75-80元;沙苑子由15-18元,上涨至29-33元;鸦胆子由11-13元,上涨至20-23元;西红花由1.67-1.7万元,上涨至2.86-3万元;金银花(鲁)由83-88元,上涨至195-210元;白鲜皮的价格由14-17元,上涨至26-32元;水蛭(北)由170-180元,上涨至320-350元;紫河车(全排净)由330-380元,上涨至元……。

    特征之五:市场话语权由买方转向卖方 

    实践证明,药材市场是个特殊行业,话语权对于药材市场来说至关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讲,有了话语权,卖方地位提高,就可以主宰市场,对药材的采购和销售品种的多少、质量的好坏、价格的升降、整体效益的高低等等许多关键性问题卖方市场就可以自己做主,决策,但往年是买方市场发号施令。由于东北三省药市完全具备了上述五大特征,市场话语权由昔日的买方市场转向今朝的卖方市场。东北市场卖方市场形成后,人气腾升,客流增大,产地药商云集,大批药材从产地源源不断地运至三省各地药市,销量明显增长,库存凸显空虚,不少品种缺货断档,大货走动加快,成交量上升,许多药材价格持续上涨,众商喜出望外,异口同声地说:“如今是卖方市场了,生意好做了,效益上来了,收入也多了,我们心情舒畅了,药市春天真的来了!”
来源:医药网-虎网医药-保健品-资讯网                                      ( 责任编辑:sundy )
   (以上所有文章均免费阅读,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
注意: ·本网站只起到交易平台作用,不为交易经过负任何责任,请双方谨慎交易, 以确保您的权益。
·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发布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戒毒药品和医疗机构制剂的产品信息。
本网站由北京市京泰律师事务所 黄海律师 提供法律支持
广告许可证:京朝工商广字第3030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北京市公安局备案编号:11010502000363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201227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04-0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