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食品乱象的六个病机
来源:-    浏览:625   更新时间:2010年02月04日
字体:【 】【收藏本站】【打印】【关闭
据医药经济报报道,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保健养生意识的增强,保健食品在我国逐渐形成了一个巨大的产业,然而有权威调查显示,我国70%以上的保健食品存在虚假宣传、夸大宣传的现象,有相当比例的保健品为假冒产品,还有一些保健食品随意加入违禁药物。群众对保健品的不信任率竟然达53%,非常不信任则达到了34%。

  笔者以为,当下我国保健品市场的混乱现状缘于如下六种原因:

  第一,审批门槛低。

  有相当一部分保健品生产企业并不从事产品研发,而是通过申请批号或到当地工商部门注册的方式直接生产,然后进行夸大宣传,将产品高价售出,从而走上了“畸形”的道路。

  第二,商家诚信缺失。

  一般来说,保健食品所起的保健作用需要经过一段时间后才能显现出来。然而,一些不法生产企业为了追求效果的立竿见影,在保健食品中擅自添加药物成分,以求在短时间内取得较好“疗效”。

  第三,广告发布不规范。

  据中消协统计,从2001年到2004年的4年间,仅仅由食品和保健品广告违规引发的投诉案件就分别有3223起和4349起,高居投诉榜前列。尽管在短期内获得了巨额商业利润,但从长远来看,其透支的却是整个产业的未来。

  第四,法律欠健全。

  从2003年起,我国取消了所有“药健字”批准文号,保健品被划分为药品或是食品。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却没有进行同步调整,造成保健食品概念模糊,没有形成完整的保健食品监管法律体系。这也导致了在保健食品的注册、监管体制上条块分割的情况,影响了保健品监管的效果。

  第五,违法成本低。

  在美国,一旦查实保健品存在广告欺诈或产品质量问题,则其生产销售者或者因巨额经济处罚而倾家荡产,或者面临牢狱之灾。而我国对保健食品违法行为的处理一般为罚款,违法者通常会在利润中划出一部分专门用来对付罚款,因此,这种处理措施根本达不到震慑目的。

  第六,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差。

  不少消费者“败”在了促销人员和促销广告的强大攻势下。消费者往往混淆了保健品与药品的界限。

来源:医药网-虎网医药-保健品-资讯网                                      ( 责任编辑:sundy )
   (以上所有文章均免费阅读,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
注意: ·本网站只起到交易平台作用,不为交易经过负任何责任,请双方谨慎交易, 以确保您的权益。
·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发布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戒毒药品和医疗机构制剂的产品信息。
本网站由北京市京泰律师事务所 黄海律师 提供法律支持
广告许可证:京朝工商广字第3030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北京市公安局备案编号:11010502000363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201227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04-0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