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中国原料药行业分析及预测
来源:-    浏览:629   更新时间:2009年12月16日
字体:【 】【收藏本站】【打印】【关闭
 国际需求下滑,国内需求不振;国外技术及贸易壁垒横行,风险陡增,国内环境政策变数多多……在国内原料药行业内忧外困之际,一些现状值得业内人士细细思索。 

    原料药回升态势不足喜 

    得益于医药需求的刚性,与大多数行业出口大幅下滑相比,化学原料药近几个月环比增长态势明显。中国医药经济信息网数据显示,今年1~4月,我国西药原料药出口金额为50.94亿美元,同比下降8.91%,其中4月份出口额13.74亿美元,同比下降9.22%,而此前的1、2、3月同比分别下降-29.01%、-23.91%、-14.49%,降幅逐渐收窄。从单月出口情况看,前4个月出口数量呈逐渐回升的态势,1、2、3、4月份原料药一般贸易出口数量环比变化幅度分别为-4.79%、6.63%、39.4%、3.05%,上升幅度明显。 

    一切看起来很美,但细加分析,前几个月的回升实不足喜,“特别是重点市场严重萎缩,出口产品利润空间越来越窄值得高度警惕。” 

    1~4月我国原料药88%的出口市场集中于亚洲、欧洲和北美洲(分别占出口总比重的42.48%、29.81%、15.75%),对欧洲、北美洲出口数量明显下降,降幅分别达26.96%、25.38%。反观作为新兴市场的非洲,虽然在我国原料药总出口比重只占2.94%,但前4个月对非洲出口量增长17%,出口额增长24%,体现量价齐升的态势和较好的成长性。 

    “欧美重点市场也是中国原料药的传统优势市场,是最重要的利润来源之一。传统市场的式微,意味着我们某些方面一定出了问题。”某大型药企原料药高管G先生如是说。 

    出口转内销凸显极大风险 

    B公司是专业生产解热镇痛类药物中间体的中小型出口企业。今年上半年由于主导产品产能严重过剩,出口受阻加剧了国内市场的恶性竞争,1~4月该企业出口量较上年同期下降77.5%,转向国内市场后价格大幅下降,企业利润同比下降95%。目前该企业因未有出口订单而不得不停工。 

    国际受阻、转而内销似乎是顺理成章的选择。不同于外贸企业的专注与单一,大部分药企国际、国内两个市场通吃,转而内销有先天之利,但要成功转型同样面临诸多挑战。其一,国际、国内质量及技术标准不一,生产成本大幅增加。其二,与出口往往依赖于大批量的采购订单(大多是一年一签的长单)、面对实力强的跨国公司不同,内销面对的多是区域代理和下游制剂生产企业,营销理念、模式截然不同。其三,国内企业规模小实力较弱,加上诚信文化及信用体系欠缺,极易出现欠账、坏账等风险,特别是部分下游企业受金融危机影响资金高度紧张,极易出现有意占用上游资金等情况,如强化控制风险、营销成本将居高不下。第四,防范国内货对国际市场的冲击,维护好两个市场价格体系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国际市场不好玩,国内市场玩不起——对中小企业来说是一种两难。 

    下半年价格下行难以避免 

    此前,有业内人士预测“2009年我国原料药出口价格将呈恢复性上涨”,G先生对此观点并不认同。相反他认为,受化工市场价格走低引力影响及从企业开拓市场、提升销量来考虑,下半年出口原料药价格下行难以避免。
来源:医药网-虎网医药-保健品-资讯网                                      ( 责任编辑:sundy )
   (以上所有文章均免费阅读,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
注意: ·本网站只起到交易平台作用,不为交易经过负任何责任,请双方谨慎交易, 以确保您的权益。
·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发布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戒毒药品和医疗机构制剂的产品信息。
本网站由北京市京泰律师事务所 黄海律师 提供法律支持
广告许可证:京朝工商广字第3030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北京市公安局备案编号:11010502000363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201227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04-0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