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原定于4月份出台的《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使用部分)(以下简称目录)在推迟4个多月后发布,尽管目录内容并没有给人们带来太多意外,但还是让新医改这个话题在一段沉寂之后再度升温。 基本目录:并非低水平 此次目录包括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中成药共307个药品品种,其中,前者有205个品种,包括阿莫西林、庆大霉素等临床常用药;中成药共102个品种,包括安宫牛黄丸、板蓝根颗粒等。 对于目录所含药品,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卫生部政策与管理研究专家委员李玲特别指出,“基本”并不意味着低水平、低层次,国家基本药物并不是指便宜药、质量差的药,而是真正价廉物美、能解决大部分老百姓疾病的药。而基本药物价格的低廉是由于目录内药品实行政府集中采购,同时取消医院加成销售政策而形成的。 自主创新药品:难进目录 此次目录所包括的药品种类少于公众预期,尤其是中成药。对于目录的“苗条”现身,上海医药(600849)临床研究中心副主任张烔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国家应该支持并鼓励自主创新药品进入目录之中,尽管其价位相对来说会有些高,但这样可以大大激发医药企业创新研发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利于我国医药行业的发展。 对此,医改专家、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余晖表示,这种观点有其道理,但是何为自主创新药品?如何界定自主创新药品?这些问题还有待进一步明确。不过,像外资企业生产的普药类的创新药品,如果药价低于国家指导价格,还是有机会参与到基本药物采购中来的。 普药巨头:最大受益者 基本药物目录与市场联系最为密切,可以说牵动各方神经。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相对于自主创新药品的缺席以及独家药品的入围者寡,此次目录的出台对于生产普药尤其是仿制药的传统品牌药品企业最为利好。 哈药集团制药总厂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哈药的主打产品抗生素、抗感染类药品进入了基本药物目录。由于目录内基本药物将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障药品报销目录,报销比例明显高于非基本药物,这样一来基本药物采购量势必会加大,在低利润的规模化采购中,企业的品牌、规模、质量优势将凸显。 双鹤药业(600062)相关负责人也表示,目录中药品实行政府采购,对有规模的品牌仿制药企业优势更为明显,同一种通用药品生产厂家很多,相对于小企业,大企业无论是在品牌美誉度、规模优势,还是质量管理、成本控制方面都具有优势。 深圳四环医药有限公司是众多无药品进入目录的企业之一。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认为,未能进入目录也不算什么坏事,对他们来说,真正决定企业命运的还是要看将于11月底出台的医保目录。 【作者:孙善臣 来源:中国财经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