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菲平产品矩阵图
来源:-    浏览:332   更新时间:2009年07月11日
字体:【 】【收藏本站】【打印】【关闭
江苏柯菲平医药有限公司董事长秦引林在解释柯菲平医药新药产品链的时候,在纸上画了一个波士顿矩阵图。  

   波士顿矩阵(BCG Matrix) 又称市场增长率—相对市场份额矩阵。在这个矩阵图中,柯菲平拥有像诺新康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以下简称诺新康丹参酮ⅡA)这样的杀手级产品(2008年零售价销售额过10亿),也有未来5年内有潜力超过这个纪录的两款新药。  

   从2002年创立柯菲平医药开始,秦引林没有只想做一个代理公司。仅仅凭一款市场份额还在不断增长的诺新康丹参酮ⅡA,秦引林就可以舒舒服服休息好几年。  

   与此相反,秦引林从2004年开始研发新药,在新药筛选上浪费过数百万元,在新药研发上投入数千万,致使2007年柯菲平的账上还净亏372万。  

   不过,秦引林相信,再过五年,受益于这条产品线的柯菲平境况将大大改观。  

   杀手级产品  

   在创立柯菲平之前,秦引林做了10年的医药代表,集中于心脑血管领域。  

   公司代理的前几款产品,都比较随机。秦引林一直在寻找一款“重磅炸弹”。没过多久,有一款产品引起了他的注意。  

   这款后来名为诺新康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的产品早在上世纪80年代拿到相关批文,但一直没有大规模推出过。  

   2002年的医药市场信息不对称给了秦引林机会。他调研之后,认定其具有稀缺性,当时国内没有第二家机构能生产这款产品。  

   这是唯一一款从丹参里面分离出脂溶性成分的产品。此前上海这家药厂一直在生产复方丹参注射液,每年销售8000万支左右,属于水溶性系列,颇受国内市场认可。  

   水溶性提取的丹参素、丹酚酸有降低血粘度和抗血板聚集的作用。而脂溶性成分提取的成分不但具有前者的药效,也有类似钙拮抗、诱导细胞分化和凋亡的效用。  

   这款产品的出现,也是因为药厂认为水溶性成分提取之后,剩余残留物中仍可提取脂溶性成分丹参酮ⅡA等,一个药材可以“两用”。只是后者的提取工艺更复杂,成本高一些。  

   秦引林对这款产品很敏感,一举拿下了全国总代理。不过他希望这是一款“普通人也用得起的产品”,最终零售价定位为29元。  

   这款产品很快显示出威力。第一年试生产量为60万支。随后,年年翻倍。2008年已达到5000万支。今年有望完成6500支。这款产品市场份额已经达到了40%。  

   最终的目标是1亿支,相当于市场份额的70%-80%,接近饱和。  

   这款产品对秦引林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好运。这款产品仅以数百万的投入就获得了超过10亿的销售额,这在信息不对称的2002年是可以想象的。  

   但现在,几乎不可能再复制。现在一款创新类新药的诞生需要8年时间,这段时间中有众多医药流通公司死死盯住,除非用最高的代价,否则很难拿到一款好产品的代理权。  

   产品链  

   “我是幸运的。我不能因为幸运,就只享受这个成果。上帝给了我一把钥匙,我要开启一座金山。”秦引林说。  

   做创新类药,需要胆识,也需要资金。秦引林做过一个比较,一个临床新药动辄2000万-3000万元先期投入,不像在上海郊区购买一块土地能看到其慢慢升值,“做新药,很长时间内,你什么都看不到。”  

   不过5年前,秦引林就决定要做新药。  

   这些新药的资金基础就是来自诺新康丹参酮ⅡA的销售增长,甚至在未来三年内,诺新康丹参酮ⅡA将是柯菲林最重要的收入支柱。  

   虽然柯菲平有部分仿制药的收入,但远不是其销售重点。对秦引林来说,仿制药做不大,做到1亿销售额已经很不错了。  

   在短期,柯菲平有一款三类药,同期拿到批件的共有三家企业,有三年专利保护期,在未来可以带来2亿-3亿元的销售额。但其销售寿命也只有3-5年时间。一旦保护期一过,群体仿制,竞争激烈,就难以赚钱。  

   在中期,柯菲平有一款产品,广升麻总苷片,拥有适应症和提取工艺专利,属于五类新药,目前进展至一期临床,到真正上市还需要三年。  

   这款产品,秦引林预计能达到复方丹参滴丸的规模。据记者了解,复方丹参滴丸2008年的税后收入达到12亿元。  

   还有一款需要4-5年的一类新药,该药从银杏中提取成分,今年年底将获得临床批件。  

   柯菲平的新药链条,至少要保证每2-3年推出一款重要的新产品。  

   研发投资之巨大,使得柯菲林在数年50%的高速增长之下,直到2008年才有547万元的净利。好在由于销售收入上涨,研发费用和销售费用慢慢固定下来,未来公司的净利润逐步升到20%。  

   无一例外,这些都是心脑血管领域的产品。通常情况下,做一款新药的投资往往在7000-8000万左右,但最后的市场反应相差极大,有些产品能卖50亿,有些只能徘徊在几千万。  

   “我只做这个领域,因为我知道哪些产品会有市场。”秦引林说。  

   秦引林现在已经为这些新药的落地寻找合适的药厂进行并购。他现在已经看中两家,这些药厂拥有其看中的药品,虽然目前销售只有1-2千万,通过其销售推广可放大至数亿。  

   需要购买药厂的另外一个原因是研发需要生产相匹配。和其他药厂合作生产,利润分流之外,也有产品安全监管上的不足。很多情况下,销售量做到一定程度,双方之间还有利益分配上的矛盾。  

   秦引林认为,药厂的收购将帮助他实现自己的目标:做几个销售额上10亿的“重磅炸弹”。  

   他相信,在心脑血管领域有三个拳头产品,就会达到20-30亿销售规模,在国内已经相当于一个中等药企的规模。 
来源:医药网-虎网医药-保健品-资讯网                                      ( 责任编辑:sundy )
   (以上所有文章均免费阅读,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
注意: ·本网站只起到交易平台作用,不为交易经过负任何责任,请双方谨慎交易, 以确保您的权益。
·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发布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戒毒药品和医疗机构制剂的产品信息。
本网站由北京市京泰律师事务所 黄海律师 提供法律支持
广告许可证:京朝工商广字第3030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北京市公安局备案编号:11010502000363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201227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04-0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