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海啸来临 国内医药市场发展仍被看好
来源:-    浏览:   更新时间:2008年11月05日
字体:【 】【收藏本站】【打印】【关闭
金融海啸是短期的经济波动还是长期的经济调整?被认为是刚性需求而抗压能力较强的医药行业会否是资本安全的避风港湾?被认为是相对封闭市场而抗压能力较强的中国,能否在这场海啸里找准机会见势快速发展? 美国大药品制造商默沙东近日称,该公司将裁减7200名员工(相当于员工总数的12%),其第三季度净利润下滑28%。目前还没有明确指出此次裁员与金融海啸引起制药实体经济损伤有直接联系,但业内分析认为,由于经济变化引起消费者的用药频率和用药水平调整,都可能引起制药企业尤其是产品价格昂贵的制药企业的销售减少,从而导致制药公司内部管理成本上升。制药公司严把现金流关口,谨慎行事,已成为业内普遍观点。 非常时期的非常机会 在默沙东全球裁员的同时,礼来则将扩大在华员工的规模。礼来上月中旬宣布于上海张江成立中国药物研发中心,进一步加大在华研发投入,与礼来风险资金和中国合作伙伴组成三种在华研发模式,实现从自主研发的制药公司模式转变为合作研发的医药网络模式。 一般而言,研发投入每年占制药公司销售收入的15%左右,随着管理成本的增加,这一业务模块必然受到影响。“现在是‘现金为王’的非常时期,制药公司可能面临收入下滑,在难以开源的情况下,要在节流上下功夫,研发方面则体现在外包的比例可能快速提高。”名力中国成长基金管理合伙人徐立新指出,中国的外包服务企业如能把握机会,将在危机中寻到契机。 曼哈顿资本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总裁王进进一步分析,大制药公司在研发成本控制上可能将减少高风险产品的开发,集中力量在比较成熟的产品上,因此可能总体上的研发投入不像往年提高得那么多。但从提高效率的角度,将把有把握开展的研发项目中更多的部分外包出去,因此外包的总体金额也许不降反升或保持平稳。中国CRO企业如能稳定优异的品质,同时凭借成本比较优势,外加树立足够的品牌知名度,将能获得更多的业务机会。 据悉,无锡药明康德日前宣布与最大的CRO公司科文斯中止合资项目,独资完成苏州安全测评中心的建设和运营,彰显其在业务开拓和管理运营上的充分信心。 此外,王进指出,原料药中间体的中国采购量也有望提高,以实现大制药厂制造成本的下降。
来源:医药网-虎网医药-保健品-资讯网                                      ( 责任编辑:sundy )
   (以上所有文章均免费阅读,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
注意: ·本网站只起到交易平台作用,不为交易经过负任何责任,请双方谨慎交易, 以确保您的权益。
·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发布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戒毒药品和医疗机构制剂的产品信息。
本网站由北京市京泰律师事务所 黄海律师 提供法律支持
广告许可证:京朝工商广字第3030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北京市公安局备案编号:11010502000363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201227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04-0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