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寄望新医改:破解看病难 对症下药做文章
来源:-    浏览:   更新时间:2008年11月01日
字体:【 】【收藏本站】【打印】【关闭
在北京的几所大医院内天天人满为患,这只是10月17日北京宣武医院挂号大厅内的一景。看病难看病贵是目前老百姓最大的困惑。 生意社11月1日讯 医疗卫生是关乎我们每一个人的大事。自10月14日新医改方案向全社会面征求意见以来,每天数以万计的意见通过网络、媒体等不同渠道进行反馈,足以看出整个社会对医改的关注程度。连日来记者随机走访了北京多家医院的病患者和业内的专家,他们认为医改的着重点应是如何尽快破解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这也是医改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更是广大老百姓所期待的。 顾昕:建立全民医保是关键 “实际上解决看病贵的问题很明确的解决方案就是推进全民医保。”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顾昕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面对一些人对公立医院让利的呼吁,顾昕明确地否定:“看病贵不能靠公立医疗机构慈善化来解决,这样只能把这些医院搞垮。现在的问题是医保还不发达,保障水平不高,这个需要一个很长的发展过程。” 顾昕建议,医保应该把准把好医疗服务和用药服务,改革购买机制和付费机制。同时要促进医疗机构财务透明化,例如要把几个方面的收支的情况挂在网上或出本年鉴等方式公开。 针对“看病难”的问题,顾昕告诉记者,最重要的是增加供给,医疗服务机构要雇更多的人,同时放开民营医院,让合乎资格的医疗机构进入,特别是一些偏远的农村和设施落后的地区。“政府的钱都用到了大城市的一、二级医院,城市大型医院不断发展,而医疗设施落后又急需医疗的边远地区的医疗环境却持续恶化。而当地人只能蜂拥前往北京、广州、上海等地看病,进一步造成城市医院超负荷。”顾昕说道。 顾昕还强调了一点,卫生部门收支两条线的管理办法中说“社区中心要垄断起来自己来做”,这是非常危险的,卫生部门应把自己定位于对全行业公平管理的立场上,如果自己还搞社区医院建设,监管上没法做到公正。“我建议要政府出钱采取购买服务的方式,而不是直接去新建很多定点,病人选择哪个点就去购买这种服务。同时,可以盘活很多沉淀在城镇里的各类诊所、事业机关的诊所。” 余晖:扭转“以药养医”现状是重点 对于医院强制检查,多开药的状况,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余晖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由于现在以药养医的机制还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善,医生在看病的时候倾向于多开药,所以可能在很长一段时期内会一直存在,这种情况对刚建立起来的医疗保障制度的持续性有很大威胁。 “必须多管齐下,特别是有关医保部门要通过付费机制来对这种状况进行监督。”余晖建议,大力推进付费机制改革,促使医院采取人头付费和病种付费方式,使医生主动约束自己的用药行为,同时要增加医生的技术费用的价格。 新医改方案主张“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是由中央统一制定和发布基本药物目录。余晖表示,设立基本药物制度的原则是防治必需、安全有效、价格合理、使用方便等。“而这个制度能否顺利实施关键取决于医院使用的环节上。”他指出,可以考虑利用“差别加价,就是让便宜的药价格上加多点,贵的药品反而少加一点,以促使医疗机构尽量使用便宜药,而这些便宜药恰恰都在基本药物目录里面。”余晖告诉记者,在目前公立医院药价实行“顺做加价15%”的大背景下,医院更倾向于采购和使用比基本药物价格高的非基本药物,基本药物制度形同虚设,才让老百姓看病越来越贵。 李邦良:医改政策落实是难点 “中央的这个东西可能在北京管一点用,但是到地方怎样就不好说了。毕竟地方那么大,而且基础又那么差,不是三年五载或一时风起而能改善的,如何向地方落实是一个大问题。”记者在采访中,众多专家都提出了相同的担忧。 “实际上,意见稿的措施中最重要的是要解决医院投入的问题,即谁来养活医院。”杭州华东医药集团公司董事长李邦良坦言,以前我们是靠药品差价来养活医院,草案提到落实公立医院政府补助政策,逐步加大政府投入,主要用于基本建设和设备购置等,这些问题既需要制定细则来规范,更需要制定详细的实施时间表。建立这项制度操作起来难度很大,和我国的药品生产现状并不相符。主要是我国的医药企业集中度不高,生产相对分散,所以要落实定点生产和定点采购操作起来很难。 对此,一些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这样表示:“我们更希望政府倾向于补医疗保险来作为医疗改革的突破口。”
来源:医药网-虎网医药-保健品-资讯网                                      ( 责任编辑:sundy )
   (以上所有文章均免费阅读,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
注意: ·本网站只起到交易平台作用,不为交易经过负任何责任,请双方谨慎交易, 以确保您的权益。
·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发布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戒毒药品和医疗机构制剂的产品信息。
本网站由北京市京泰律师事务所 黄海律师 提供法律支持
广告许可证:京朝工商广字第3030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北京市公安局备案编号:11010502000363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201227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04-0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