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料药1个月涨价80% VC市场“涨”声一片
来源:-    浏览:   更新时间:2008年06月21日
字体:【 】【收藏本站】【打印】【关闭
  自去年9月就已开始的维生素涨价潮中,VC与泛酸钙、维生素B2一直是涨价的排头兵。而VC价格在今年5月突然出现井喷式上涨——“五一”前的价格还是80~85元/公斤,到5月底已达155元/公斤。一个月内价格暴涨80%,原因何在?   上游:限产保价应对内外压力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VC价格暴涨受业内环境和全球通胀的双重影响。从2007年开始,维生素价格相继步入上升期,VE、VA、VH价格轮番上涨,而VC价格的攀升则相对迟缓。健康网首席研究员吴惠芳认为,国家对工业企业提出“节能减排”的要求,尤以制药企业更甚。但环保技术升级需要一个过程,面对政府的强制性要求,限产成了原料药行业进行环保升级的“缓兵之计”。为了在短期内达到环保标准,国内VC市场的龙头企业,如华北制药、东北制药、石家庄制药和江山制药等纷纷采取了限产措施。这在客观上造成了市场供应的偏紧。   平安证券医药行业研究员杜冬松指出,VC市场同时也面临着全球通胀的巨大的外部压力:一方面,煤、电、油、天然气、水等资源性产品的成本调高;另一方面,作为生产VC的主要原料玉米,价格也节节攀升。“过去制药企业在产品价格里很少考虑资源成本、环境成本和安全成本,而这些成本今后肯定会逐渐走高。”中国化学制药工业协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俞观文说。   来自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的统计资料显示,我国目前能生产1500多种化学原料药,是世界最大的原料药生产国和出口国,某些产品在国际市场占有支配地位,如VC、扑热息痛、青霉素工业盐和糖精钠的出口分别约占世界贸易量的65%、40%、60%和90%。俞观文对记者说:“2001年以来,我国原料药的出口量几乎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他认为,人民币升值和出口退税的减少,也是迫使VC生产企业不断调高产品售价的原因之一。   终端:密切关注暂不提价   那么,上游原料药的涨价是否已影响到下游制剂的价格?记者在北京一些药店看到,维生素C片、维C银翘片、果维康、力度伸、双鹤EC合剂等多种含VC成分的产品零售价依然如故。而双鹤药业、民生药业等VC制剂生产企业也表示,暂时还没有提高产品出厂价的计划。   市场分析人士指出,目前国内VC总产量约为9万吨,其中有1.8万吨供应国内市场,其余全部出口。在国内市场,VC供货价每吨上涨6万元的空间分摊给了数千家终端用户,使涨价的压力得到了稀释。“目前终端尚可消化VC涨价造成的成本增加。”吴惠芳认为,原料药采购中的长期订单模式,也会延迟涨价的实际影响,“终端产品涨价尚未显现。”   俞观文指出,VC的一大用途是食品添加剂,例如市面上的很多饮料都添加了VC。美国是VC用量最大的国家,年消耗上万吨。因此,全球的VC需求再加上通胀的影响,有可能刺激需方提前积极采购,使出口行情继续上涨。据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的数据显示,今年1~3月,我国VC出口2.22万吨,比去年同期上升8.74%,但出口金额却比去年同期增长117%,平均出口价为6.94美元/公斤。   VC涨价中也有一些水分。杜冬松指出,大宗交易的订单价格是提前约定的,而散货价格就灵活得多。数据显示,散货市场上VC价格在“五一”过后为90~95元/公斤,随后一路爬坡突破120元/公斤、直达155元/公斤的历史高峰,较年初的60元/公斤翻了近2.6倍。   市场:维生素等原料药的景气仍可持续   原料药市场曾有“一涨就死”之说。对此,俞观文表示,根据经验,若企业利润长期高位运行,再加上技术门槛不高,肯定会吸引其他竞争者进入,进而拉低价格。在行业内始终存在着一个隐形的“价格杠杆”,高利润有可能吸引已经停产的小企业复产,停产企业一旦决定复产,速度很快,原有设备可以立即开工。   据了解,上述情形曾屡屡在抗生素原料药和其他维生素市场发生。那么,VC市场是否会重现这样的历史?有业内人士表示,鉴于环保达标的压力,行业的准入门槛也在不断提高。此外,市场的刚性需求很大,部分厂家进入暂时不会改变目前供不应求的局面。而且,业内专家普遍认为,VC价格在短期内仍会保持上升趋势。以粮食、原油为代表的全球通胀的背景下,维生素等原料药的景气仍然可以期待。   但杜冬松提醒企业,目前全球的VC产能已经转移到我国,东北制药、石家庄制药、江山制药、华北制药4家企业的产能均超过2万吨,占全球产量的90%多。在这种情况下,价格一路突飞猛进的VC还要提防国际市场的反垄断冲击。他认为,我国VC产能不断集中,业内应该提前对可能出现的贸易冲突做好准备。
来源:医药网-虎网医药-保健品-资讯网                                      ( 责任编辑:sundy )
   (以上所有文章均免费阅读,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
注意: ·本网站只起到交易平台作用,不为交易经过负任何责任,请双方谨慎交易, 以确保您的权益。
·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发布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戒毒药品和医疗机构制剂的产品信息。
本网站由北京市京泰律师事务所 黄海律师 提供法律支持
广告许可证:京朝工商广字第3030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北京市公安局备案编号:11010502000363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201227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04-0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