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指出医药行业并购重组渐入佳境
来源:-    浏览:   更新时间:2008年04月20日
字体:【 】【收藏本站】【打印】【关闭
“我们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感觉到,想投入到医药企业的资金这么多,投资的积极程度超过历史上所有的时期,包括内资和外资。”4月13日,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常务副会长于明德在西安举办的“中国医药30年企业领袖圆桌论坛”上的一番讲话,令业界人士振奋不已。据于明德介绍,2007年全国医药行业发生了43起并购,总计涉及金额达34亿元,而2008年医药行业的并购将更加频繁,更加活跃,主要趋势是资源的重新整合,以及经营的规模化、集约化。 业内专家认为,当前医药行业并购重组十分活跃,是市场竞争进入新的调整期的必然结果,与前些年简单做大规模的并购形式相比,当前的药业并购旨在强化企业核心竞争力,争当区域、领域龙头,掌握市场主动权,并购质量有了质的飞跃。 内资并购暗流涌动 在今年3月份先声药业举行的一次媒体沟通会上,先声药业营销副总裁孙大正向记者透露,2008年先声药业将斥资8亿元完成至少4个项目的并购,目标瞄准的是那些在产品线上与先声药业能够优势互补的企业。据悉,2007年下半年先声药业已经完成了两项并购,分别将吉林省博大制药有限责任公司和南京东捷药业有限公司纳入麾下。先声药业的并购活动进一步贯彻了其聚焦抗肿瘤、心脑血管、抗感染治疗领域创新药物开发的发展战略。 4月3日,华东医药发布公告称,将以9800万元收购西安博华制药78.87%的股权及其持有的陕西九州制药65%的股权,收购价格较净资产溢价6050万元。多位证券分析师对该宗收购表示看好,认为西安博华、九州制药在奥硝唑及麻醉精神药生产领域的产品优势明显,有助于华东医药未来对原料药和化学中间体品种进行合理战略布局,并将有效缓解华东医药目前产能不足的困境。 就先声药业、华东医药等企业的并购行为,中国医药商业协会副会长朱长浩分析认为,与以往三九、华源、东盛的并购相比,现在的并购者目标提高了,不再是简单地做大规模,而是为了追求核心竞争力,成为某一领域的龙头。这种并购往往是看中了被并购者的产业链与自己现有业务的互补性。 在前几年药品降价、监管趋严、治理商业贿赂力度加大等因素影响下,医药行业的经营形势一度跌入低谷,一些医药企业陷入窘迫境地。这就为优质龙头企业的并购提供了良好机会。据修正药业董事长修涞贵介绍,2007年下半年,修正药业兼并重组了吉林省白山市的六家药厂和一家以人参深加工为主业的外资企业。通化和白山地区地处我国医药资源宝库——长白山脉的腹地,制药企业众多,市场竞争激烈。虽然这些企业在当地都具有一定的规模,有的企业有比较好的主打品种,有的企业厂房和设备条件比较好,但由于缺乏品牌和市场渠道,多数企业都开工不足,产品滞销,处于半死不活的状态,有的甚至已停产多年,员工发不出工资。面对这个机遇,修正药业主动与当地政府和药厂联系,采取多种方式对该地区药厂进行兼并重组。 “修正药业实施的企业并购,不是简单的资产扩张,而是整合公司的产业和市场资源,优化行业区域竞争秩序,同时,扩充企业产能,提高企业的整体竞争力。”修涞贵告诉记者,“修正药业对并购的企业有着严格的要求:必须有自己突出的特点和优势,必须与修正药业的产品品种和产业群形成互补。” 记者了解到,一些优质医药企业对参与行业并购已在摩拳擦掌:双鹤药业高层近日宣布,为了进一步做大做强,公司目前正在与多家医药企业洽谈并购事宜;复星医药也表示,预计2008年将投资5亿元用于产业整合。 于明德指出,当前药业并购有一个新特点,就是被投资者的态度发生了变化,他们了解到了资本的强大力量,开始欢迎财务投资,如石药集团、广州康臣药业接纳联想弘毅的投资,这为医药行业的并购提供了强大的资金支持。
来源:医药网-虎网医药-保健品-资讯网                                      ( 责任编辑:sundy )
   (以上所有文章均免费阅读,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
注意: ·本网站只起到交易平台作用,不为交易经过负任何责任,请双方谨慎交易, 以确保您的权益。
·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发布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戒毒药品和医疗机构制剂的产品信息。
本网站由北京市京泰律师事务所 黄海律师 提供法律支持
广告许可证:京朝工商广字第3030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北京市公安局备案编号:11010502000363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201227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04-0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