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巨头进军日化,是喜?是忧?
来源:-    浏览:   更新时间:2008年04月18日
字体:【 】【收藏本站】【打印】【关闭
曾几何时?国内日化行业还是外资国际巨头和国内中小资本竞争的天下,外资巨头凭借无法比拟的资金实力和品牌底蕴,取得基本垄断的行业地位,一直引领日化消费的潮流。而本土的日化企业一直在夹缝中生存,瞄准国际巨头剩下的细小生存空间,利用市场细分和差异化的竞争策略苦苦支撑,虽然取得一定的生存空间和市场份额,也有部分企业确实给国际巨头造成了不少的压力。但毕竟从整体上说,国内日化企业整体上处于比较劣势的地位。归根结底,实力和底蕴是国内品牌发展的致命短板,国际巨头雄厚的资金实力和悠久的品牌底蕴不是本土企业短期内能够与之相提并论的,以先生存,后发展为基本战略的本土日化与国际巨头的竞争本身就存在自身的先天不良。   平地一声雷,近几年,频频听到国内药业巨头要进军日化的消息,也看到很多医药企业已经开始着手开发日化产品,已经有很多广告出现在电视,报纸等诸多媒体上,一时间,药妆的概念在本土日化风生水起,形成一股清新的新生势力。于是大家都在期待,凭借医药企业巨头的雄厚资金实力和品牌资源的再利用,或者,日化行业的竞争局势将会改变,医药企业会是日化行业的新生力军?药妆会不会成为日化市场的新的蛋糕? 喜之所在:药企,日化行业的新生力量   在国家不断规范医药行业操作的前提下,很多医药企业的发展遇到了瓶颈,经营空间越来越小,于是乎很多医药巨头把目光瞄准了与日化市场,圣火、敬修堂、王老吉、同仁堂、康恩贝、仁和等已经纷纷试水日化,推出了一些产品企图在日化市场分一杯羹。   企业多元化发展是现代企业的特征之一,做为药企进入日化行业,可以说资源共享,优势整合.中国自古就有中药美肤的传统,美肤须内调外敷也是不辩的事实,我国的化妆品自4000年前,就是和医药同源的,也是共同发展的.从西方的理论说,医药和日化都属于精细化工.从消费的角度说,两者都是消费品,快速消费品,只是功能有差异,但通常又是相辅相成的.从市场运做模式来说,两者在渠道建设、品牌推广、售点管理几乎都是互通的.有许多实例:资生堂是做红药水出身的,红药水是许多祛痘产品的基料.另外,薇姿、雅漾等药妆都很成功!     医药企业进军日化,他们确实有得天独厚优势,这是喜之所在:   首先,他们有雄厚的资金实力。大部分的医药企业都已经完成原始积累,而且绝大部分已经上市,作为上市公司,来拓展一个项目,资金肯定不是问题,而且是一般的日化企业所不能效仿的。   其次,可利用品牌资源优势巨大。医药巨头都有行业内知名的或者消费者耳熟能详的知名品牌,这种品牌优势没有3-5年的投入是很难建立的,作为品牌延伸,进军日化,能快速形成连带消费。   其三,销售队伍强势。很多医药企业的成功,基本上都有一个强势而且忠诚的销售队伍,他们有成熟的管理和运作模式,如果利用来运作日化,那将是一个非常强大的营销From EMKT.com.cn力量。   其四,广告资源巨大。医药企业的广告是所有行业里面最高的,巨大的广告费用支出业积累了国内媒体的庞大资源,如果能好加利用运作日化广告,成本相对来说会低很多。   其五,渠道资源丰富。药店渠道是药企销售的主要渠道,作为药妆来说,药店可以是主要的销售渠道之一,药企开发药妆,进入药店渠道,无论从速度还是进入成本,那会比其他企业容易很多。   其六,产品开发优势。作为有医药背景的品牌,会增加产品功能的可信度,消费者更容易接受,同时,在药妆的生产和研发上,药企也有者普通日化所不具备的生产条件和技术研发优势。   所以,无论从哪个方面分析,药企进军日化,都有着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都可能会成为日化市场的新生力量。那么从另一角度分析,他们所选择的药妆路线,是否又是日化市场的新的增长点?   喜之所在:药妆,日化市场新的蛋糕   药妆市场前景广阔   国际品牌对中国药妆市场趋之若鹜,来势凶猛。1998年,法国药妆品牌薇姿(VICHY)登陆中国,首次为国内带来“药妆”概念,后来的依泉、理肤泉、雅漾也陆续来到中国,加入竞争行列。通过几年的经营,“健康护肤产品”“皮肤科辅助性治疗产品”“敏感肌肤专用产品”的品牌形象逐渐深入人心,消费者已经渐渐接受,在许多城市,到药店买化妆品已经成为一种时尚。英国清妍、日本芙丽芳丝、德国德丽芙等品牌已经大举进入。   以“薇姿”为代表的洋品牌已占据一线市场。到2007年底,法国欧莱雅旗下的薇姿在国内近百个城市的专柜数量1500个,每个专柜的销售业绩旺季时可以达到30万以上,稍微差一点的也可以达到10万。其他几个品牌虽不能和薇姿相比,但也占有很大的市场份额。薇姿凭借年销售额15亿成为中国药妆市场的标杆企业。   国产药妆品牌屈指可数,产品单一,昙花一现。国内的药妆护肤品市场,总体不是非常成熟。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有一个异军突起的品牌,早年的姗拉娜凭一支“痘胶膏”横行天下,采诗依靠“痘立消”完成企业的快速发展,中期索芙特的“木瓜美白”以及“OB减肥皂”打造了功能性护肤品的王国,近期的吉林九鑫“螨婷”香皂,福建的“迪豆”,广东的“白大夫”祛斑产品等等,这些品牌的发展依靠的都是坚持走差异化功能性产品的路子,而且都有一个同样的特点就是发展非常快速,虽然很多企业现在都在走下坡路,但他们的阶段性的辉煌至少说明一点,药妆品的未来是非常有发展前期的。   药妆整体市场呈现出一派蒸蒸日上的景象,一线市场的药妆品销售红红火火,国际品牌争相抢占药房渠道,除薇姿外,其他品牌还没有明显的市场优势。   二三线市场OTC渠道以及化妆品专营店是目前其他药妆品牌所没有关注的领域,如果我们能抓住这个机会快速进入,占领先机,那就抢占了市场的制高点。药妆潜在消费需求明显:   1,需求分析表明:所有女性对化妆品的功能性要求明显。   环境影响 生理影响 消费需求 辐射   祛斑 生小孩   无疤,收腹 长时间空调   保湿补水 年龄增长   抗衰 压力大   舒缓 情绪波动   控油、祛痘 阳光   隔离防晒、香体 空气污染   健康肌肤     2,消费者描述   年龄 特征 需求特征   15-25岁的男女青年 长痘高发期 期望靓气   25-40岁的成年女性 长斑高发期 期望美丽   35-45岁的中年女性 皱纹高发期 期望年轻   3,行为洞察:对产品逐渐失去信心,急需品牌化的药物化妆品   肌肤出现痘痘、斑点、皱纹,消费者采取的措施和途径有三种:去医院、美容院、商超产品。总体评价:   到医院治疗费用高,很麻烦;   去美容院容易上当受骗,费用也很高,而且产品危害程度较高;   见效较快的,疗效不稳定,有耐药性;   容易过敏,明显疤印,不易清除;   多添加激素和化学成分,皮肤极易过敏和损害肌肤;   商场购买的护肤品,效果欠佳;   希望购买到安全无副作用的,有效的医学成分的护肤品。   药妆发展空间巨大   从世界化妆品的发展角度看,在欧洲的一些国家,药妆品的销售额度占整体化妆品销售的1/4,亚洲的日本、韩国甚至接近1/3,在中国只占5%,整体市场容量巨大;   从增长速度看,国外成熟的药妆品市场年增长速度为7%左右,中国2003-2006的数据显示基础护肤类的增长速度为10%左右,而功能性化妆品的增长速度为20%-30%,整体增长速度强劲,预示未来的发展将会非常快速。   从市场需求看,国内消费者对普通化妆品的功能已经失去了信心,特别是这两年不断曝光的激素、抗生素事件,对消费者的信心是毁灭性的打击。如果有一种产品能够提供安全有效的功能,那无疑将成为众多消费者追逐的焦点。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药妆品发展前景十分诱人,所以国内制药企业纷纷加入行列,国际品牌也不断有消息传出,除了薇姿、理肤泉、雅漾等品牌较早进入外,其他的英德等品牌的加入。可以预见的是,未来的五年时间,将是国内药妆品的快速发展阶段,国际化妆巨头尚在高端慢慢渗透,给国内的日化业空出了一大块的市场空间,谁先进入,谁就抢占了无限的先机,无限的财富。 医药巨头日化市场现状令人担忧   根据上面的分析,笔者认为国内医药企业进军日化,从战略上说是非常成功的,药妆市场有非常大的空间,医药企业进入药妆市场市场又具有普通日化企业所无法比拟的优势,那么那些已经进入或者正在进入的企业现状如何呢?   圣火药业:以圣火12味药妆高调进入市场,产品涵盖多种功能,日化、专卖店、美容院等多种渠道,是国内最高调进入药妆市场的药业巨头。奇怪的是在渠道上很难看到其产品。   同仁堂药业:以医圣为品牌开发以中药成分为主的中药面膜贴以及其他护肤品,但只在部分药店可见其产品。   康恩贝药业:以萃肤理为品牌,开发了主要针对孕妇和婴儿的个人护理用品,据说是走药店渠道和专卖渠道,目前市场上也很少见到。   王老吉药业:开发出专门针对学校学生的祛痘产品,据说广州卖得不错,但在市场上的影响力还很小。   敬修堂药业:推出的产品包括面膜、霜膏、精油、药包等近70种产品,定位在中端化妆品市场。去年又推出清热去火牙膏,今年已经上市。   滇虹药业:继成功推出康王洗发水以后,又在谋划护肤类药妆品,或者年底即将上市。   仁和药业:推出闪亮牙洁素,目前广告投播迅猛,正在全国招商中。   以上是部分国内进军日化的医药企业的现状,虽然他们初期都比较高调的进入日化行业,但都不可避免出现一个尴尬的局面,那就是,都两三年了,市面上依然没有看见过他们的产品,有的也只是偏 置一隅,销量和市场影响力远没有达到我们的期望。那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如此尴尬的局面呢? 忧之所在:定位的迷失   企业进入一个全新行业,最关键的是定位。企业定位成功了,事业也就成功了一半。这里定位的概念就是企
来源:医药网-虎网医药-保健品-资讯网                                      ( 责任编辑:sundy )
   (以上所有文章均免费阅读,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
注意: ·本网站只起到交易平台作用,不为交易经过负任何责任,请双方谨慎交易, 以确保您的权益。
·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发布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戒毒药品和医疗机构制剂的产品信息。
本网站由北京市京泰律师事务所 黄海律师 提供法律支持
广告许可证:京朝工商广字第3030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北京市公安局备案编号:11010502000363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201227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04-0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