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市场扩容 医药商业"水涨船高"
来源:-    浏览:   更新时间:2008年01月10日
字体:【 】【收藏本站】【打印】【关闭
在过去的10年中,国外医药批发企业的市场集中度在迅速提高,如美国最大的3家药品批发商的市场占有率从1995年的30%提升到2006年的96%,批发商也经历了兼并重组的历程。1975年,美国有大约200家批发商,到2006年,剩下不到50家,同时,市场中的3个领先者也给了投资者良好的回报。而在国内,医药流通领域市场的集中度也在提升。 我们试图通过对国内外医药流通领域背景、现状的分析,寻找中国医药商业的投资机会。 分析:三个问题 制造商集中度提高? 美国医药流通领域在过去的30年里经历了不断的重组兼并过程,其最大的3家医药流通公司的市场占有率由1995年的30%上升到2006年度的96%。近年来,这个领域的毛利率水平不断下滑,但销售额却在不断增长。   中国流通领域在过去的5年中,集中度也在不断提升,前三强的市场占有率从2003年度的13%,上升到2006年度的19%。同样,国内流通领域的毛利率也在不断的下滑,毛利率的下滑,必然会导致众多小批发商出局,市场集中度将会进一步提升。   在批发商不得不面对更低的毛利的时候,大批发商在与制造商的价格谈判中占据了更有力的地位。另外,流通领域集中度的提升可以认为是制造商集中度提升的结果。   由于药品的特殊性,需要在流通领域中进行管理(如便于召回),制造商生产的产品经过越少的环节和渠道到达终端消费者,就越方便管理,费用也就越低。事实上,美国的3个主要批发商与制造商、零售商都有长期的合同。   2006年度,中国最大的10家医药企业,只占医药总规模的12%左右,远低于美国约59%的水平。制造业过低的集中度,使得批发商的整合难度更大。在制造商众多的中国,流通领域的整合可能要经历很长的一段时间。   盈利来源多样化?   美国流通领域的主要批发企业,已经不仅仅是一个药品的搬运工角色,他们已经成为医院、药店提供医药及健康产品的主要分销渠道,同时还提供第三方物流及分装等增值服务。他们的主要业务收入来源于药品的批发流通,同时围绕医药价值链提供多种服务,他们的业务领域有批发、医疗产品服务、医药技术服务(包括生产自己品牌的药品、包装等)和临床技术服务等。   中国药品批发商在过去更多的是搬运工的角色,并没有直接从制造商批发药品到终端(主要是医院),最后的一个环节往往是由小批发商完成。正是众多的小批发商完成了药品价值链中医院灰色利益环节的分配,使得医药批发领域很难出现国美、苏宁这样的巨头。   医药分开将带给医药商业巨大的发展机会,预计流通领域的整合将会大大加快。大型批发企业将不仅仅局限为一个搬运工的角色,拥有渠道的大型批发商的谈判能力将会大大增强,这对于普药的生产、销售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信息技术广泛应用?   美国的主要批发企业都拥有一套先进的计算机管理系统,这套系统可以帮助他们的客户通过电子的方式提交并确认订单,客户们还可以利用这套系统了解批发商的产品价格以及库存情况。经营管理者借助计算机自动分析系统,动态掌握客户、品种的经营动态,数据处理准确高效,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信息技术沟通了制造商、批发商、终端零售商,使得药品流通环节更简单、流通成本更低,而且可控。信息技术的使用,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流通领域集中度的提升。   中国大部分流通领域、零售药店自身联网信息化尚未完成(在信息化方面大型批发商处于领先地位),更没能与医院、制造商进行信息互换。   结论:水涨船高   在对过去5年部分医药流通商的收入(医药批发领域)与整个医药市场收入进行统计分析后发现,医药流通商收入与整个医药市场增长显著相关,这说明医药流通商会伴随着整个医药市场的增长而增长。   国内医药市场正在持续增长。在过去的几年中,国内医药市场年增长率约20%,新医改政策出台后,未来几年内医药市场还将提高增长速度。根据Frost&Sullivan的估计,国内药品支出由2002年的1756亿元上升到2006年的3603亿元,复合增长率为19.7%,2007年至2011年,复合增长率增至23.5%,达到9652亿元,比2006年度的3603亿元翻一番。   医药市场的增加,都需要经过流通环节进入末端。在过去5年中,国内位于前三的批发公司从2001年至2006年期间,年增长率超过20%,这也正是受益于国内医药市场的持续性扩大,因此,流通业还将会伴随着整个医药市场的增长而成长。预计未来几年,流通领域集中度将持续提升,每年集中度约有10%的增长。(来源:医药经济报)
来源:医药网-虎网医药-保健品-资讯网                                      ( 责任编辑:sundy )
   (以上所有文章均免费阅读,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
注意: ·本网站只起到交易平台作用,不为交易经过负任何责任,请双方谨慎交易, 以确保您的权益。
·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发布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戒毒药品和医疗机构制剂的产品信息。
本网站由北京市京泰律师事务所 黄海律师 提供法律支持
广告许可证:京朝工商广字第3030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北京市公安局备案编号:11010502000363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201227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04-0038